京津冀联手破解“边界长城”保护难题

京津冀联手破解“边界长城”保护难题
2022年07月06日 00:21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  崔毅飞)着力破解长城“边界”难题,实现长城资源共建,共享保护管理信息……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共同签订《全面加强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的联合协定》,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河北省滦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边界长城保护合作协议》。

    昨天上午,《全面加强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的联合协定》签订仪式在线上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邓超、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天津市文物局局长徐恒秋、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出席会议。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明代长城在京津冀三地均有分布,由于行政区划等历史原因,形成交界地带的长城约150公里,其中北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交界约110公里,主要涉及北京市密云区、平谷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门头沟区的少量段落。

    “交界地”给长城保护带来哪些困难?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京津冀三地在长城保护管理上存在交叉和缺位,为长城的保护修缮、管理和利用带来一定困难。此次签署协定,将着力破解“边界”难题,共同制定三地共管辖区内长城保护与利用的整体保护计划,加强边界长城本体联合保护,开展联合巡查,建立京津冀毗邻省份协调机制。

    除了提升交界地长城的保护水平,签署协定还有利于全面深化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将整合高水平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校优势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实现长城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动京津冀三地长城保护工作全面、统筹、协调发展。此外,还将建立京津冀长城保护利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长城资源及保护管理信息的共建共享。

    通过签订《边界长城保护合作协议》,密云区、滦平县将加强行政区域边界处长城保护利用事项的先期沟通,确定项目实施主体,编制保护维修方案,加强相互支持配合。对于未开放的段落,将严格按照“保护优先,成果共享”的原则,推动后续保护利用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会前国家文物局组织北京市、河北省对明长城密云54至56号墙体险情进行了联合排查并召开现场会议,研究抢险、修缮和后续管理问题;并组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文物局专题研究加强行政区域边界处长城保护工作举措。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