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要从1994年讲起。当年1月17日,一场6.6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洛杉矶,多人不幸并造成大面积停电。当晚,很多居民在黑暗中向911报警,称在夜空中看到了怪物:天上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银色飘带!
事实上,那不过是夜空中的银河。
虽然她每天都与我们相伴,但由于光污染,很多人尤其是都市里的人们,并没有见过她的真容,还当成怪物报警,真是可悲可叹!
类似的故事也曾发生在多伦多,2003年的一次北美大停电,使当地人看到了梦中的银河与星海。
2007年,澳大利亚悉尼市,开展了一项活动,全市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这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而且很多市民反映,当晚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这就是“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的开端。
从此,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晚上20:30,成了全球人的一个约定——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
2022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即在今晚:3月26日晚8:30。
来看几张往年“地球一小时”中关灯前后的对比画面:
来自德国的:
来自澳大利亚的:
————— / 暗夜保护 / —————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星空与此活动也高度相关,不仅是可以将银河归还我们,更有利于暗夜保护意识的推广。
数据显示:地球夜晚的亮度在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现在全世界已有80%的人无法看到银河!
暗夜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宝贵自然资源。除了让子孙后代看到自然的星空和银河,暗夜保护的意义还在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在一定意义上讲,暗夜就是原生态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过去30亿年来,地球上的生命以一种由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照明所产生的光明和黑暗的节奏而存在。现在,人类活动导致人造光过多过滥,除了正常生活所需,大量不必要的人造光正在破坏自然的昼夜模式,改变环境的微妙平衡。这不仅让人类难以看到夜空的满天繁星,还增加了能源消耗、破坏生态系统,对野生动植物(特别是迁徙物种)和人体健康都带来了危害。
保护暗夜与人类活动并不矛盾,并不是“不许百姓点灯”,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科学照明,对光照亮度、光源布局等科学规划,做到既不影响生活,又不影响夜空。比如很多景区动不动就往天上打强光,其实既不美观,又浪费能源,还破坏了暗夜生态。
英国克塞特大学的Kevin Gaston 教授说:“人类对我们自己施加了不正常的光照……通常,当我们想到人类如何破坏环境时,修复或逆转是一件代价高昂的事情。但对于光来说,我们只需要把它用在我们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把它浪费在我们不需要的地方。”
下面小编组织几组星联CSVA星空摄影师的作品,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暗夜与亮夜,星空的变化:
师戴建峰,拍摄于浙江开化。上图关灯前星光稀少,下图关灯后银河出现。
▲星联CSVA摄影师王晋,2020年双子座流星雨期间拍摄于云南省泸沽湖。这是延时摄影照片中的两帧。照片左边最亮的地方,是泸沽湖光污染最大的大洛水村,在拍摄期间经历了30秒的短暂意外停电,恰好被摄影师的相机记录下来,通过相机同样的曝光参数、同样的后期调色手法,才发现停电前后泸沽湖的天空对比是如此明显。
▲星联CSVA摄影师蔡胤霖,拍摄于平潭仙人井。上图拍摄于2019年7月30日,100×堆栈降噪;下图拍摄于2019年5月4日,100×堆栈降噪。同样的海域,在不同的光害下,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银河。
灯光是人类生活必要的,但并不是所有灯光都是必要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光污染日趋严重,能耗越来越大,漫天繁星也越来越少。
关掉不必要的照明,不只是节能,也能保护我们头顶那片星光。在此,星联CSVA向大家发出倡议:减少不必要的人造光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星空!
就从今晚熄灯一小时做起吧。
————— / END / —————
本文转自星联CSVA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