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博物
平时我们总能看到很多萌萌的小可爱,比如最近刚下班的冰墩墩、“过气网红”玲娜贝儿(我这么说不会被打吧),还有小跳蛛卢卡斯等等……
你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眼睛都大大的,圆圆的。
动物的眼睛除了能看东西之外,为何还会演化出“萌”的附加属性?今天咱们就来仔细扒一扒这些萌萌的眼睛。
大眼睛,心机鬼
不光是毛绒玩具和卡通形象,现实生活中不少种类的动物幼崽,包括人类幼崽看起来都很萌(除了滋儿哇乱叫的小朋友外)。那小动物/小朋友到底萌在哪儿呢?
1943 年,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总结说:所有婴儿都具有某些普遍吸引人的共同特征,比如:头大、脸圆、额头高、鼻子小、下巴缩,以及圆圆的身体。
顺便说一句,说这话的人,不是一个随便的路人,而是奥地利行为学家、动物学家,也是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康拉德因为开创了动物行为学这一学科而获得诺奖,他最重要的实验伙伴就是灰雁,他还发现鸟类在刚出生时,会把第一个出现在眼前的移动物体认作妈妈。
他认为,大头、圆脸、大眼睛这几个特征,有助于激发爹妈的照顾行为,从而增加婴儿的存活几率。
要是实在长得丑,说不定爹妈一个手抖……
上面是从心理角度说的,其实从生理角度说也有科学依据。当我们看成年动物的时候,大脑活跃区是这样的:
翻译成人话就是:哦。
而当我们看到萌萌的动物幼崽时,我们的脑回路是这样的:
见到动物幼崽时,人类的内侧眶额皮质区(OFC)比较活跃,这大概是在双眉之间的区域,和奖励机制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有关。翻译成人话就是:呦!这孩子看着真可爱啊!快亲亲抱抱举高高!
在环境资源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越萌就越能吸引爹妈照顾,存活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把自己大眼睛基因遗传下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同样的,如果布娃娃或者毛绒玩具也具有这些特点,就也会激发我们,甚至是孩子的照顾行为,让人喜欢,让人想买。
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刚生下来的婴儿很多都是皱皱巴巴的,和萌没什么关系,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新生儿还很弱小,免疫系统也不完善,很可能活不了几天就夭折了,这时候也不用靠外表那么努力的吸引爹妈,加强自身的内部修炼是第一位的。对爹妈来说这孩子先“凑合养养”就得了。
等挨过最初的这几个月,成功生存下来,证明机体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值得爹妈投入更多来照顾,再长得萌一点,能吸引爹妈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更多的关照。总之,这些幼崽还挺有“心机”的。
小眼睛,藏意图
人类的眼睛“黑白分明”,白色部分是巩膜,深色部分是虹膜和瞳孔。通过观察对方眼睛和表情的变化,我们能从中读出很多信息,有人目光坚毅,还有人精神涣散。甚至还有个专门的词语来形容这种现象:看人眼色、使眼色。
但是,如果自然界中动物也都是这样,那么自己的意图就很容易暴露:
比如,狮子正准备捕猎,小眼儿一转,猎物发现了它眼神的变化,跑了……
再比如,斑马发现远处有异样,眼睛一转,天敌立马就来了……
所以,很多动物的眼睛看起来就是一个小黑点,自己的意图不会通过眼神暴露。有的动物要么像狮子一样,很难看出眼睛的变化。
要么就像虎鲸或者大熊猫那样,干脆戴个“眼罩”,让你根本找不到它的眼睛。这也会带来附加的好处:看起来很萌,就像是人涂了烟熏妆。
假眼睛,吓你一大跟头
说到眼睛,那必须得提一提亲儿砸——夹竹桃天蛾幼虫。
好久没出场了,先来鼓个掌吧!
当它们受到惊吓,背上的“眼睛”就会突然睁开,给人吓一大跳。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眼睛,而是眼斑(所以其实这条探讨的是眼斑的功能)。巨大的眼斑加之细长的身形,可能有助于天蛾科幼虫把自己模拟成蛇,吓走天敌。
再比如领鸺鹠,这是一种小型猫头鹰,在野外有不少天敌。领鸺鹠的眼斑长在后脑勺,能够警告天敌“我已经看到你了,不要再对我动手了”。
再比如纳特竖蟾,眼斑长在后腿基部,受到惊吓一胀气,这“大眼睛”简直能给人下一大跟头。如此一来,也就能迷惑天敌,给自己争取逃跑的时间了。
谁滋儿哇了,快说出来让我高兴高兴!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