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测Steam Deck掌上游戏机:未完工的产品

外媒评测Steam Deck掌上游戏机:未完工的产品
2022年03月03日 07:10 新浪数码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Steam Deck是Valve推出的掌上游戏机,后者最为人熟知的形象是游戏开头那个眼睛上有个诡异阀门的男子。因为推出过《半条命》等知名作品,它又被玩家亲切称为“V社”。

  去年,V社宣布做硬件,推出自己的游戏掌机Steam Deck。而在近期,外媒theverge拿到了这款产品。他们使用后,对其评价是:未完工的产品。

  以下为theverge的评测全文,新浪数码编译。(本文所有图片来自theverge)

  这两件事都是真的:

  首先,我在Steam Deck上玩得比我多年来测试过的任何掌机都开心。

  其次,Steam Deck目前一团糟。它透着匆忙、未完成、有缺陷且不稳定等。如果Valve在Best Buy(美国的电子零售卖场)或GameStop(专业游戏连锁店)开售这个游戏机,人们会成群结队地退货。

  当然,Valve还没有在Best Buy出售这款定价400美元起价的掌上游戏电脑。 这个曾开发《半条命》和《传送门》的制造商直接向Steam(Valve公司的游戏平台)的铁粉们推广,该平台开创了在游戏真正完成之前销售“抢先体验”版的想法。还记得Valve曾让不知名的开发者在抢先体验阶段出售一款名为 《绝地求生大逃杀》的破烂且漏洞百出的游戏吗?结果它改变了世界。这些测试品最终成了有趣的东西——以至于绝地求生,它的山寨版还有它所启发的游戏(包括 《堡垒之夜》、《使命召唤》和《Apex英雄》)最后还跻身全球最受欢迎的游戏之列。

  Steam Deck是一个(类似以上)又具有独特的形式的产品。它本身其实是一台Linux电脑,外形又像任天堂Switch,但可以玩Windows游戏大作,而且物超所值。就像绝地求生,我玩了452小时的,尽管有bug,我还是玩不够。

  所以……欢迎来抢先体验这台游戏机。虽然bug不少。

  先让我看一下Steam Deck的图片,类似任天堂Switch的外形,想象自己神奇地在一个巨大的PC游戏库中玩耍,这些游戏“正常工作”而不会被设置或操作方式困扰。

  这是Steam Deck存在的原因之一。它对比普通PC进行了更多的调整和精简,但又没有游戏体验的关键部分。对我来说,Steam Deck的魔力就在于:它让PC游戏大作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便携。

  这是什么意思呢?去年,我借了一台当时最先进的Aya Neo掌上游戏机,并设法在这台800多美元的Windows机器上玩《女神异闻录4》。但对我来说,它(Aya Neo)的表现根本不像个PC游戏。我几乎无法用它的操纵杆和触摸屏来操作,没有足够的性能来运行像《星际拓荒》和《英灵神殿》这样要求并不高的游戏,也无法精确控制射击或点击侧键,除了最低的画质设置之外,没什么意思。 (甚至没办法在不丢失进度的情况下快速可靠地挂起系统)

  Steam Deck颠覆了这一切。仅400美元起的定价,带有AMD RDNA2显卡,立即超过了市场上所有便携游戏掌机。而且它有足够的能力让我以每秒60帧的流畅度玩《控制》和《生化危机 2》重制版。较老或要求不高的游戏可以轻松地在其最高设置下运行,例如《马克思佩恩3》或《镜之边缘》。

  如果你正在玩的游戏真的不需要最佳画质——比如《火线迈阿密》或 《尼德霍格》——你可以限制帧率、GPU时钟速度,甚至是处理器功率,以延长Steam Deck的电池续航。只需轻点三下,让人钦佩的开源MangoHud叠加工具可为你提供有关帧率、时钟速度、帧时间的即时反馈,甚至包括耗电速度以及续航时间。

  好吧,你可能会问,我刚才提到的所有游戏都支持游戏手柄——那几十年来习惯性的鼠标和键盘操作呢? Steam Deck可让你自定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控制方案,让鼠标键盘党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它提供整个传统游戏手柄的方向杆、触发器和点击按钮,几乎所有这些都感觉很棒——还有四个肩键和可定制的Steam Controller,在这称之为“触控板”感觉更准确。你可以单击、滑动、轻弹和“旋转”虚拟轨迹球;按下它们的压力敏感表面;甚至设置它们的边缘点按以不断移动或转动你的角色……Steam Deck的20多个可编程控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根据你按下的方式和时间发出多个不同的命令。可以使用其他键和单键turbo模式构建宏组合,就像我说的那样,这令人眼花缭乱——Valve却几乎没有解释它是怎么运作的。

  如果你在想,“呃,这不就是Steam Controller ?” (V社之前做的手柄,可以自定义操作) 我一点也不意外,可以说,它拥有令人惊叹的准确度,而且Steam Deck让它发挥了最佳作用。花哨的触摸板不再是障碍,你现在可以在不依赖它们的情况下进行精确瞄准:只需将拇指放在摇杆上即可激活陀螺仪,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地将Steam Deck倾斜一下瞄准目标。虽然有可能要花数小时来自定义完美的多重控制方案,但V社也可让用户轻松使用陀螺仪或一些硬件按钮来完成这些操作。

  有了这些(操作方式),我立马就能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神枪手,可以完成后退按钮同时让我飞到空中并召唤一个技能这种操作,而我的拇指根本不用从摇杆上移开。在玩《杀戮尖塔》 和《 陷阵之志》之类的游戏时候,我只是稍微在虚拟轨迹球上“摩擦”,就可以轻松地移动光标。对于许多游戏,我经常发现Steam Controller爱好者们已经上传过很棒的操作配置方案,你可以轻松地获取这配置文件,或者再自己修改优化下,然后在相关论坛分享。

  当然,我不觉得Steam Controller比我用鼠标键盘20年来形成肌肉记忆力要好,它未必适合每款游戏,(作者意思是这是习惯问题),鼠标带动全前臂运动对我来说感觉恰到好处。

  Steam Deck最好的体验是你可以随时暂停整个SteamOS会话,而无需暂停或保存。例如正与一个烦人的大BOSS战斗,马上没电了,但我从未丢了进度。只需按下了电源按钮(休眠),虽然需要花整整一个小时才能充好电,但能重启后能继续玩。

  说到续航,在剩余25%的电量的情况下,《辐射 4》的功耗为22.6瓦,四分之一的剩余电力最多可在我不得不插入电源前再玩28分钟……或者我可以通过限制帧速率来延长续航。

  说到电池,这虽说是一个短板,但也没我担心的那么糟。在60fps画质和大约60%的亮度下,Steam Deck可以玩2个小时,当我将其设置为30fps或在强度更低的游戏中,也可获得将近四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作者意思是续航跟玩什么游戏,设置什么样的画质帧率有关。不同的游戏,不同的帧率功耗差异很大)

  而且我不用特别关注Steam Deck的电池续航,因为它可以即时显示目前总功耗:如果你在 MangoHud中看到功耗是20W,可以大致估算大概有两小时续航。如果画质压低到30fps,大概功耗12W,《马克思佩恩2》在60fps时功耗10W,而《尼德霍格》仅6W。不过,并非所有游戏都符合这个规则。我看到《生化危机2》30fps也能超过20W,许多游戏以60fps运行会超过24W的大关。而且当我尝试同时玩《华雷斯的呼唤》时,高速下载游戏也会极大地给系统带来压力,需要消耗更多的电力并导致卡顿。

  我测试的这款产品是650美元的版本,它具有512GB的存储空间、防眩光屏幕和高级外壳。虽然我没有光面屏版本可以比较,但可以看出防眩光屏幕确实有效,而且也不容易留下指纹。

  这些续航时间通常足以让我满意了,即便我是那种永远不会远离充电宝的人。还要指出,我担心随着电池老化,一两年后续航时间会变,而且iFixit表明它不容易移除。

  Valve公司的Lawrence Yang告诉我,电池将是可替换部件之一,充电时还要保护它确实很费劲。除非我在玩游戏,充电功率从超过30W,充电到四分之三时,它会降到半速,会涓流充电最后10%左右,最后4%用了整整15分钟完成。整个充电需要2小时45分钟。

  令我不满意的是Steam Deck的风扇。它永远不停的在转且响,即便Valve的设计师告诉我他们仍在优化曲线并提高加速率,但他们说“最大限度地利用APU的高端游戏可能不会看到大幅改进”。但也有好的方面,风扇确实有作用:我从未见过Steam Deck的握把或按键变热。

  当Steam Deck到来时,我觉得自己终于可以随身携带PC来打游戏了。我启动了新版《战神》《幽浮2》《狂怒之街 4》等游戏,让我的手指融入奇妙的世界中,感受出色的立体声扬声器发出振奋人心的音乐,在非常出色的7英寸1280x800屏幕上观看流畅的游戏体验,高兴地感叹了一下——确定自己可以一次玩很多游戏。

  但“随时”正是这台机器的问题(作者意思是它的发挥并不一直稳定)。 因为Steam Deck的软件比我测试过的任何掌机都更不稳定——我每天使用Steam Deck时,都在接收到错误通知、崩溃、黑屏、UI故障、重制,甚至在Valve发布前夕还是如此。

  由于蓝牙、Wi-Fi或SD卡经常停止工作,我都忘记了重启系统或重新连接设备的多少次了。我下载的一部分游戏一直未完成安装,在中间随机停止或追溯用完空间。有些游戏告诉我,当我试图移除它们时,上面内容被“锁定”,或者显示“损坏的更新文件”。有时我的游戏库的一部分,或者SD卡上的所有游戏会暂时丢失。我在格式化卡还损毁了一张卡,然后我愚蠢地重置了控制台(在写入闪存时永远别这么干)。有时我无法访问Steam服务器来下载保存游戏或验证游戏所有权——我跟你说,如果数字版权一直在验证中,就连《控制》或《荒野大镖客 救赎2》这样的单人游戏都不能玩就非常闹心。

  有时,整个系统会锁定。还有时,在连接或断开外接显示器时,用户UI界面会损坏或缩放不正常。虽然我在玩游戏或将游戏安装到SD卡时没有发现太多问题,但在存储卡和内部存储之间传输时遇到过很多问题——而且传输时间异常的长,在此期间,Steam Deck不允许任何其他操作。还有已经安装的游戏突然需要更新数据,例如《艾尔登法环》必须在预加载后再次下载一遍。或者 Steam Deck没有Wi-Fi链接,它会在启动游戏之前等待很长时间,大概是为了看看它是否可以下载云存档。

  Valve的开发人员承认我发现的这些bug,值得称赞的是,过去两周改进了不少。用户界面之前非常不稳定,现在流畅些了。可以从我的台式电脑将游戏传输到Deck了。在对帧率限制器进行了至少三次大调整之后,它终于稳定了。 Proton的一次重大更新后也终于让一堆游戏可以启动了。

  但是当我写这篇文章时,Valve还没有修复蓝牙的bug,它从睡眠中唤醒后会延迟、断连或重新连接失败,并且最近的更新又带来一个新问题,即Deck不能自己重新连接到Wi-Fi,即使我检查了自动连接并保存了密码。另外尽管Valve进行了修正,但自动亮度调节从来没有正常工作过。上次更新似乎又让下载进度指示不正常,eMMM。。。。。。我想你明白了。

  在一次采访中,Valve坦率地告诉The Verge,很多东西不会在第一时间准备好。他们必须优先处理那些大bug和硬件生产,降低其他工作的优先级。 “在发布后的几周内,很多东西都会在发布后立即发布” Valve 资深人士 Greg Coomer 告诉我。 “我们将(产品发布)视为发令枪而不是终点线。” Valve的Lawrence Yang则表示,早期采用者应该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频繁修复更新,即使你不一定会看到我在评测它这段时间的已经有多大变化。

  频繁更新是件坏事吗? 看到新功能出现真是令人兴奋——比如突然之间,我可以在三种不同的外接显示器上玩游戏,AMD FSR 超分辨率技术也支持了,你可以从快速设置菜单将其应用于任何游戏,《辐射4》在大显示器上看起来好多了。

  但是,如果您想在购买之前了解Steam Deck运行Windows好不好,那就没法说了,因为我从来没有测试过——Valve承诺的GPU驱动现在都没有。

  (在说以下问题之前,新浪数码提醒一下:这机器很多问题,可能都跟系统有关。它本身是Linux系统,但大多数第三方游戏都是给Windows系统开发的)

  你可能最关心的是Steam Deck运行Windows的效果,尽管Valve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令人沮丧的结果远远就能看到了:你有时候没法确定某个游戏是否能在Linux上运行,直到你下载完、安装好、补丁也打了、让它首次启动,然后点击播放,才知道结果。

  最根本的原因是,Valve的Proton兼容层确实可以让许多Windows游戏在 Linux上运行,并且运行得非常好。我只看到了罕见的故障,例如《马克思佩恩3》中闪光灯周围的奇怪效果和《绝地武士:黑暗力量II 》中波涛汹涌的过场动画,如果这些问题在Windows版本上出现,我不会感到意外。

  根据SteamDB抓取工具的数据,V社有一个团队审查整个 Steam目录以了解游戏的运行方式——截至2月24日,其中419款“运行良好”,398款经过调整后“可玩”。理论上讲,你还可以查看ProtonDB社区报告以查看损坏的内容,或者尝试使用Valve的检查器来查看您自己库中的哪些游戏可以运行。

  但实际上,这些检测方式也不一定靠谱。

  《Duck Game》 在ProtonDB上获得金牌认证,但在 Steam Deck上是“不支持”状态,并且它果然无法运行。 Valve的数据库显示《女神异闻录4 》完全不支持,Valve做了一些工作来修复它,我玩了几分钟也没啥问题。考虑到我在尝试玩游戏时看到的低帧率和卡顿,我绝对不认同《死亡循环》 “打开即用”的宣传。 V社还将其自己的《半条命 2》列为标杆展示,但默认控制方案根本没法用(自定义的完全可以)。

  所以说,即使今天的可用游戏列表是准确的,明天也有可能不会——《赛博朋克 2077》 就这样,打过几个大补丁之后,到发布时,还是无法运行。

  还有另一个问题,如果你想玩一些世界知名的游戏大作,这些游戏经常会负载反作弊软件,你可能还是得用Windows系统。还记得我在这个故事开头提到的《绝地求生》吗? 这游戏就不行。《命运2》 《Apex英雄》 《GTA 5》 《失落的方舟》等也不运行。我在拿到Steam Deck上的第一个晚上,就发现它无法运行我和朋友一起玩的那些游戏,比如《光环:无限》和 《喋血复仇》 — 这些都不是个案。当我们联系那些大型游戏开发商,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在Valve提供支持的情况下加载反作弊系统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Epic Games的CEO Tim Sweeney则直接,明确地告诉我为什么《堡垒之夜》不做——因为相应的收益还无法证明或说服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做一套反作弊系统有意义。

  另一方面,Valve不区分游戏是Windows还是Linux版本,因此你需要注意游戏是否可有两个版本(俩平台的游戏可能不一样)。 我的评测机安装了Linux版本的《火箭联盟》,它不提供多人游戏,还有Windows版本的《古墓丽影:暗影》,根本不启动。虽然你可以进入兼容性菜单来强制Deck下载另一个版本,但又没提醒你哪个是哪个——而且,遗憾的是,古墓丽影的Linux版本不支持Windows云保存,所以我不得不从头开始玩。

  不要责怪V社在Steam平台完全准备好就开售。我自己可能也会这么做,因为Valve至少要预订半年后,才让新客户体验Deck。许多早期购买者可能愿意忍受一些错误以成为这个平台的一员。此外也因为,Deck的硬件也真的不能等了,这机器用的RDNA 2显卡已开始装在一些轻薄笔记本电脑上面,并且可能还会出现在其他便携式电脑。 Valve可能不想卖旧款芯片。

  但你应该知道,这也意味着像我这样的评测者其实没有体验到它的最佳状态。

  我确实对 V社有信心:作为Steam Controller, Steam Link,Steam Machine,Valve Index VR等产品的用户。我敢肯定,当V社说他们会持续更新Deck并创造便携新品时候,这不是吹牛。 Steam Controlle和Steam Link就是初期问题不少,之后持续修复和功能更新。

  但是,如果尝鲜体验不是你想要的,那就只能等等Steam Deck 2代了。因为Valve不相信奥斯本效应,已经强烈暗示后续产品即将发布。 Valve曾多次表示Steam Deck应该是一个“多代产品”,在接受The Verge的采访中。 Valve创始人Gabe Newell 说“第二次迭代”将更多地关注“移动设备为我们提供的功能,超越传统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游戏环境所能提供的功能。”

  去年8月,当我飞往V社总部参观Steam平台时,就可以告诉你我为啥要掏钱:我喜欢在旅途中带着我的PC游戏,从上次暂停的地方之际启动游戏,并期待《生化危机 2》 《辐射 4》《 巫师 3》 等出现在类似Switch的设备上,这么一直等了很多年。Steam Deck是我能在掌上玩到这些游戏唯一方法。到目前为止,Steam Deck能体验到大部分,希望它会变得更好。

  也许游戏开发者未来能原生支持Steam Deck,也许他们会加入反作弊系统的支持。或者,就像2013年的Nvidia Shield掌机那样,一直在货架上卖,但永远没啥可玩性。这么看,至少Steam Deck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不错的兼容游戏库。

  现在,我玩得很开心。我自己的64GB存储版将在第二季度到货,我迫不及待地想早日使用它的 eMMC存储——并且再外挂一块我自己的存储卡。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