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病人”来了?全球第一位女性艾滋病治愈者诞生!

“纽约病人”来了?全球第一位女性艾滋病治愈者诞生!
2022年02月17日 11:00 新浪科技综合

  当地时间2月15日,在美国丹佛举行的第29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会议(CROI)上,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报告了一个案例:纽约一名感染艾滋病毒(HIV)且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女性在接受了来自对HIV具有自然抵抗力供体的干细胞移植后,成为迄今为止全球第一位女性和第三位治愈艾滋病的人。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全球首例涉及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或将使更多患者获得治疗艾滋病的新方法。

  这位64岁的混血女性为了保护隐私而选择不公开身份。在被诊断患上急性髓性白血病时,她已经接受了4年的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以控制体内的HIV,并且一直控制得不错,但仍能检测到HIV的存在。

  2017年,她成为首批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疗法的患者。脐带血中含有一种CCR5的基因突变,可以阻止HIV毒进入细胞。已知只有一小部分人(大多数是北欧后裔)具有CCR5的基因突变,这使他们对HIV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她还接受了来自直系亲属(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的部分匹配造血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使她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体内已检测不到HIV。在移植后37个月,她停止了ART药物治疗,并且在彻底停止治疗后的14个月内仍没有检测出感染HIV的迹象。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携带HIV或艾滋病患者已高达3800万人,而且超过一半是女性。然而,只有11%的人参加了治疗性的临床试验。

  据估计,73%的HIV携带者正在接受传统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并已经帮助了一些患者缓解了病情。然而,在极端罕见的情况下,骨髓移植是一种选择,但同时,这也是一种昂贵且具有侵入性的选择,本身就存在重大风险。

  此前的两例成功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是一名白人男性(柏林病人)和一名拉丁裔男性(伦敦病人)。

  Timothy Ray BrownAdam Castillejo都接受了来自携带阻断HIV感染突变的供体骨髓移植。除了长期缓解艾滋病以外,这种疗法也带来了沉重的代价:柏林病人Brown在战胜HIV12年前于2020年死于癌症;伦敦病人在治愈前遭受了听力丧失并与多种感染作斗争。

  治疗这位女性患者的医生团队表示,她与上述两位艾滋病治愈者有着截然不同的经历,她在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的第17天就出院,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感染。

  国际艾滋病协会当选主席Sharon Lewin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目前在这种情况下治愈的第三例病例,也是第一个来自女性的报告。”

  这个案例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的Yvonne Bryson博士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Deborah Persaud博士领导的国际孕产妇/儿童/青少年艾滋病临床试验网络(IMPAACT)观察性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起始于2015年,旨在观察25名HIV感染者在接受了CCR5 Δ32/Δ32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癌症、造血疾病或其他疾病后的疾病发展情况。

  对于感染HIV的白血病患者,首先通过化疗杀死癌细胞,然后移植具有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在这些基因突变中缺乏病毒用来感染细胞的受体。这种治疗过程旨在用供体的免疫系统替代受体的免疫系统,在治疗癌症的同时,清除HIV。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患者随后会发展出一种对HIV有抵抗力的免疫系统,实现艾滋病的长期缓解,甚至是治愈。

  Lewin表示,虽然骨髓干细胞移植并不是治疗大多数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可行策略。但这份报告证实了治愈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加强了使用基因疗法作为治愈艾滋病的可行性策略。

  Lewin说:“总而言之,这三例干细胞移植后治愈病例都有助于我们梳理出更多信息,它们对治愈HIV感染绝对是关键的。”

  参考链接:

  https://www.nbcnews.com/nbc-out/out-health-and-wellness/scientists-possibly-cured-hiv-woman-first-time-rcna16196

  本文转自中国生物技术网

艾滋病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45条评论|138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美人希[赞][赞][赞],我说完了,你们可以打我了[微笑]
bacule:西医的本质: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炎、心脏病、风湿类风湿乃至静脉曲张,等等日常病,他们一个都搞不定,都是“终身吃药”。癌症、白血病都是假治疗真抢钱,单纯西医治肺结核目前全球病亡率13%以上(耐药性)。 患者由于被“科学”用“疾病”恐吓,事先都签协议放弃索赔权利、答应自己对结果承担一切责任,所以治死了,也告状无门。
2022-2-18 11:21举报4回复
bacule:要学会独立思考,西医用“概率”来研究高血压和脑卒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盲人摸象”。真正的“科学”不是“撞大运”,而是深究本质并找到彻底解决方案。
2022-2-18 11:21举报3回复
桃城八雲:第一个柏林,第二个伦敦,倒是再一次证明美国就喜欢剽窃。
2022-2-18 09:21举报1回复
科学家使用一种“神奇的”脐带血移植的突破性治疗法治愈了一名艾滋病病毒(HIV)女性感染者。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接受干细胞移植并使用抗HIV细胞的女性,也是第三位已知的HIV功能性治愈的病例。
bacule:回复@用户7675092612:高血压患者比例在25%以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53.2%,而脑卒的发病率仅仅是2/1000-3/1000,但在西医的长期宣传中,让人们以为高血压会导致脑卒(实际上从二者比例的巨大差距可知,二者根本无法建立联系)。这是一种误导,其目的就是让人们终身吃药然后它们“发财”。
2022-2-18 11:20举报1回复
bacule:回复@用户7675092612:60岁以上的人高血压占一半还多(2012-2015年,国家18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9%,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53.2%)。而脑卒者中,高血压者也是一半。把高血压和“脑卒”等联系起来,是为了恐吓人们。它们的目的是让人们“终身吃药”,然后它们好在每个人身上“终身发财”。
2022-2-18 11:20举报1回复
用户7675092612:关键时刻还得米国
2022-2-18 08:17举报7回复
smxsbh广东深圳
首例
f16713_0:抓住人体的一两个“指标”(比如血压、血糖等等),拼命“摁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害。因为这都是“理性思维”在闹腾,断章取义、一知半解,各种行为上的毛病和缺陷一个都不少。
2022-2-19 15:38举报回复
bacule:通过修改汽车的仪表指针来“修车”,车子只能越“修”越完蛋;同理,那样去治疗癌症,也是一样的。由此可见,癌症之所以“治不好”,是医生的治法导致的,是医生故意创造出来的“绝症”;对他们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发财”。
2022-2-19 08:30举报回复
bacule:对于癌症,西医的思路是“对肿瘤开火”(用手术或者化疗消除“肿瘤”),但肿瘤只是“症状”(反映身体深层次的危机的),是个指标。对指标开火来治病,好比修改汽车的仪表指针来“修车”,这是愚蠢的。100年来他们改变过这个思路吗?这就是“西医”,每个人都  应该仔细琢磨琢磨。 西医坚持100年“对肿瘤开火”,而且是在一次次“不解决问题(病人死亡)”和“收费高昂”的情况下他们从不改变自己的思路。这是什么意图?我想只要仔细琢磨琢磨,人人都会明白。
2022-2-19 08:30举报回复
最新评论
xiejun411重庆
艾滋病治愈者医疗成本是多少?
2022-2-18 22:00举报1回复
用户7737808953江苏无锡
[可爱]
2022-2-18 17:10举报回复
bacule北京
抓住人体的一两个“指标”(比如血压、血糖等等),拼命“摁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害。因为这都是“理性思维”在闹腾,断章取义、一知半解,各种行为上的毛病和缺陷一个都不少。
bacule:如果人人都做到“饮食准确”,针对人体的“医疗”(急救除外)将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那样的话,巨量社会财富会被节省下来(被浪费的各种食物消耗、人们跑医院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医务工作者的时间花费等等),人们的幸福水平将会极大地提升到新高度。
2022-2-18 12:12举报回复
bacule:饮食是年年月月日日都有的行为,这个能量给予远远超过任何药物或疗法,正所谓“病从口入”,因而只有吃准确,你才能安稳。人体设计寿命超过120岁,有几个能达到?根源在于吃的不准确。 多数人都是随便吃东西的,所以活过120岁的人非常少。饮食准确可解决一切健康问题(跟随信号吃,身体就可以自动疗愈)。口中无中生有出现一种“滋味”或“气味”,如果你回想就会发现是你吃过的某种东西,这是要吃的。睡眠时也是类似的,会看见某种食物,你张  口去咬,这个是要吃的;还有直接提示菜名的声音,比如“宫保鸡丁”,也要吃。没有接到以上信号,情愿饿着,也不乱吃。饿着的状态,有时是身体需要的调整动作。 “饮食准确”依靠感性思维,可以通过在饥饿时仔细感觉和体会慢慢明白哪些是信号。这是“科学”一直在压制、否定和隐瞒的,其目的是卖西药。
2022-2-18 12:10举报2回复
bacule:只有每个人自己的“感性思维”,才能彻底解决饮食问题和健康问题。在饮食选择时,单靠“理性思维”无论怎么折腾,都只是“盲人摸象”;因为“理性思维”(线性思维)丢失信息,比如没有当时身体具体状况信息,比如对一个具体食物没有具体的理解(即使知道其中1万种成分的含量也无济于事,那个数据你无法使用,这就是理性思维的毛病),等等。
2022-2-18 12:10举报回复
--------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