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亿人,活在拼多多的精算中

8亿人,活在拼多多的精算中
2022年01月18日 17:46 市场资讯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就上黑猫投诉

  作者:金不换

  来源:一粒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拼多多的砍一刀提现,永远只差一丁点。

  明明进度条只剩0.1%,按要求邀请好友后,却又生出个0.01%。轮番几次仍没成功,绝望到怀疑人生。

  这里头的内幕,被一名律师揭穿。

  去年,刘宇航律师将拼多多告上法庭。起因是自己砍一刀的进度条,始终差0.9%。

  大半年过去,前几天案件有了最新进展。拼多多回应称,这个数字实际上是0.9996427%。至于为何变成0.9%,是因为把小数点的后6位数省略了。

  拼多多的高管团队,包括创始人黄铮在内,不愧都是顶尖理科生。这种重新定义数学的算法,普通人想不出来。刘律师感叹:

  在这一刻,感觉前30年的数学都白学了。

  法官还是不明白,问为何不显示完整百分比。拼多多回复:

  因为显示屏有限。

  实在没法解释,就甩锅给屏幕,“精算大师”头脑清晰地算好了每步棋。

  眼下,拼多多有8亿多活跃买家,已经是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每天有3.6亿人打开它,然后进入数不清的套路里。

  老金也用过拼多多,印象里砍一刀还不是它最能算计的项目。

  最近全网火热的现金大转盘,才是各种算法的集大成者,堪称“砍一刀的高阶版”。

  点击转盘抽奖,就能提现400元。

  老金最初听到拼多多这个活动,还是七大姑八大姨们在群里@我,让帮忙火速助力。

  点进去后,说实话,久经沙场的我也心动了。

  什么事都经不住一个比较。相比其他电商平台发放的购物券,现金的吸引力更强;相比砍一刀,似乎不需要邀请好友,碰碰运气就行。

  没成想,在点击第一下转盘后,接下来的算法是老母猪戴胸罩:

  一套又一套。

  首先,页面直接提示:距离400元提现只剩下0.01元,马上就要微信打款了。

  从这里开始,很多没玩过的小白用户,就掉入了平台设置的心理学陷阱“门槛效应”:

  让你感觉距离胜利很近了,激发出贪欲和赌性。

  只剩个1分钱,不是轻而易举?赌性加持下,大部人都是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开始不停地点击转盘。

  平台也毫不介意满足你的欲望,每次都能给个大奖,离提现的金额差距越来越小,仿佛踮踮脚尖钱就能到账。

  页面还不断出现“你是最棒的”“史上最简单”等语句,刺激你的眼球,让你觉得自己永远是运气最好的那个。

  裁判员变成了啦啦队员,被偏爱的体验,让大部分人都没有了抵抗力,又开始转盘。

  与此同时,它弄了个跳动的倒计时和好友提现成功的名单。

  相当于给人心理暗示:天上掉馅饼是真的,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这其实跟那些,嘴上说“最后一天挥泪甩卖”,实际卖了几个月的小商铺,没啥区别。

  在一次次的抽奖当中,平台终于告诉你:

  钱到账了。

  就在你肾上腺素飙升,感慨自己才是天选之子时,页面上突然出现熟悉的字眼:

  邀请好友,即可提现。

  前面所有给你大奖和鼓励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一步。

  很多人怒斥这是“渣男行为”,表示不玩了,但心里还是不甘心。

  这其实又中了拼多多的心理学套路:损失规避。

  假如你在路上捡了100块钱,但又不小心丢了。按说回到了原点,什么也没有损失,但大部分人都会懊恼且心有不甘。

  从心理学上讲,得到的快乐,并不能抵消失去的痛苦。

  于是,你为了再度得到快乐,耐着性子又把链接转发给好友。

  结果提现环节,又出现各种玩法让你邀请好友,进度条永远差0.9%。你问它为什么,它说给你省略了。

  从首次点击转盘开始,拼多多始终拿着甜头,诱惑用户往游戏深处走,增加他们的沉没成本。

  心理学上的沉没成本,生活当中比比皆是。比方说,你开了很久的车来到一个网红景点,结果发现实际远不如网上说得那般好,你是忍着溜一圈还是直接打道回府?

  大多数人的选择是,继续看景。因为投入越多,就越不舍得放弃。

  在转盘过程中,用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如果不继续,前功尽弃,许多人选择再次转下去。

  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农夫为了让毛驴多干活,挂着一个萝卜在它眼前。毛驴一心想吃萝卜,围着磨盘转了一圈又一圈,却从没吃成功。

  现金大转盘的玩法,不是拼多多最先发明出来的。但它拿捏住了人性弱点,玩得最高明。

  黄铮一直自称用理科思维看待世界。

  与其说他擅长数学算法,不如说他是心理学大师,织了一张无形的心网。

  你以为自己在薅羊毛,其实是被捕获的那只猎物。

  不少拼多多的用户,自信地拍着胸脯对我说:

  咱没玩过现金大转盘和砍一刀,挡得住诱惑。

  逃脱了这只网,还会进入另一张网。

  瞄准人性弱点的算法,在黄铮还没卸任拼多多董事长前,就被复制到多个业务当中,像社区团购、多多视频、摇红包等等。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社区团购,是眼下互联网烧钱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拼多多搞了个多多买菜,套路被设计得满满。

  先是APP上的优惠券显示,买50还50红包。

  然后它的骚操作是,今天提示你,明天有60%的机会提现。等到第二天,又告诉你后天,有70%的机会拿现金。

  明日复明日,明日算计多。我欲待明日,提现成蹉跎。

  它就这么一直吊着你的胃口,只是为了刺激消费。

  另外,多多视频和摇一摇红包,也是类似的操作。

  说是集满金币就能提现20元,然后让你疯狂看视频拿金币。

  刚开始,1000金币能兑换一分钱。到后来,10000金币才能兑换一分钱。

  反正我是平台,规则我说了算。你想要提现,就得不断看视频。

  摇红包也是同样的玩法。

  一开始直接给个 98或99元,刺激你摇到100元就能取现金。结果摇到还差几分钱的时候,就再也摇不到红包。

  这时候,它会告诉你一个办法——邀请新用户最高奖励2元。

  注意这里的“最高”,通常就是 0.01 元。

  但用户并不知道,他们有的还寻求场外帮助:

  互助群。

  老金进过一个这样的群。里头基本不说话,只靠利益往来。发个链接和几个红包,抢到红包的群友就会加你好友,然后帮忙砍一刀。各取所需,简单直接。

  如果你真是运气爆棚,到了提现那一步了,拼多多还会赖账。

  有用户表示已经成功到达提现页面,却只给了两张优惠券。官方回复:

  页面有行小字,最终解释权归拼多多所有。

  爱玩又玩不起。

  在一个个带有奇葩算法的业务中,黄铮推动着拼多多崛起。他并不愿意承认套路用户:

  如果始终把消费者当流量来看,当成资产卖给商户,那是肯定不会长久的。

  但事实证明,他就是把消费者当成了流量——即先利用人性弱点让用户上瘾,然后通过社交扩散增加日活,循环往复。

  有人说,我没在拼多多买过东西,就是玩儿,无非就是浪费点时间。

  在互联网模式里,用户逗留时间远比金钱珍贵。最直接的变现方式,就是广告。

  拼多多的广告收入,占比一度超过90%,比腾讯阿里都高。

  与其说,拼多多是家电商公司,不如说它是擅长病毒式传播的广告公司。

  无论有没有薅到羊毛,我们砍的每一刀,都是在加厚它的钱包。

  如今把拼多多叫做大厂,不为过。

  自2015年创立以来,它的用户数已经超过阿里,市值超过百度

  创始人的思维,决定着一家公司的调性和成长。

  拼多多创始人黄铮,对人性的认识达到了极致。他表达过这样一种观点:

  人都喜欢占便宜的感觉,无论穷人还是富人。追女孩子也是一样,你永远不要告诉她你喜欢她,但在行动上不停的给她好处。

  于是,诞生后的拼多多,瞄准了五环外的价格敏感性人群。用现金当诱饵,带着用户玩了场没有结果的算法游戏。

  知道真相的用户,眼泪掉下来。《黑猫投诉》上,关于拼多多的投诉多达39万条,但只回复了9万条。很多网友怒称这是:

  店大欺客。

  现实是,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去年刘律师起诉拼多多后,短短3个月被多次投诉。他坦言:“我的家人甚至担心我的人身安全,担心遭到更多的报复”。

  法律圈的资深人士,维权尚且难上加难,更别说那些属于弱势的普通用户了。面对大厂的算计,他们基本无能为力。

  用户无法消除人性弱点,也难以转变大厂态度,但能改变手中的投票权。

  去年第三季度末,拼多多年度活跃用户增速创历史新低,新增用户也在持续下降。

  许多被拼多多套路的用户,纷纷给刘律师点赞:感谢勇敢的人,为个人权利斗争的同时,也让我们搭上便利车。

  每当被消费者diss,拼多多总是感到委屈:我们无非是在购物过程中融入更多快乐。

  当一层层的套路被揭穿,更多的人开始明白,拼多多是:

  把算计抛给用户,把快乐留给自己。

拼多多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