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离开,董事会换血,维维豆奶驶向何方?

创始人离开,董事会换血,维维豆奶驶向何方?
2022年01月11日 10:42 品途商业评论

原标题:创始人离开,董事会换血,维维豆奶驶向何方?

近日,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维维”)发布公告称,创始人崔桂亮因工作原因辞去董事职务,也不再担任公司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委员等相关职务。此外因工作原因辞去职务的还有董事曹荣开、董事孟召永、独立董事刘淑想以及监事丁金礼。

早在崔桂亮递交辞呈之前,就已经卸任了维维集团董事长的职务,此次辞职,也意味着崔桂亮彻底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而维维也宣布为空出的职位提名了新的人选,包括两名有着新盛集团背景的候选人,新的大股东新盛集团也正式完成对维维董事会的控制。然而此番变化能否为积重难返的维维增添新的助力,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陨落的豆奶大王

成立于1992年的维维豆奶前身是徐州豆奶粉厂,为了扩大市场销量,崔桂亮试图用广告打开豆奶粉的销路。电视剧《渴望》登陆徐州荧屏为崔桂亮提供了思路,用全部家底10万元买下了特约播映权,使得维维豆奶名声和销量大涨,到了1994年其销售额就达到了5亿元。

随后崔桂亮又花了一亿元买下了央视1995年的黄金时段广告,成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个亿元标王。维维豆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了七成,还在1996年到2005年成为同类产品的全国销量第一。

到了2000年,维维豆奶成功登陆A股市场,股价至收盘时更是飙升了75%,市值达到66亿,一时风光无量。

但是随着维维豆奶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未果下,维维的局面也开始急转直下。不仅新的增长点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还拖累了主业务豆奶的发展。

尽管维维豆奶营收有着不错的增长,但是净利润表现始终没有大的突破,净利润维持在1亿左右。而且早在1997年,维维豆奶的市场就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销售额也基本徘徊在10亿上下。此外,露露等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地蚕食维维的市场份额,加上多元化发展的吃力,维维豆奶也就很难获得更大的发展。

尤其是从2013年起,豆奶所属的植物蛋白饮料行业迎来高速发展,伊利、达利食品等对手抢占了更大的市场份额,维维依然没有足够恰当的市场反应。到了2015年,维维豆奶的市场份额下降至不到33%。

随着新消费的兴起,维维豆奶的处境更是惨不忍睹,不仅市场份额极度萎缩,还迎来了更多的竞争者。

2017年4月推出市场的豆本豆豆奶,借助娱乐营销的大力投入,使得上市两个月的销售就突破2亿,当年销售额达到近10亿元,随后更是成为豆奶市场的头部企业。数据显示,2018年豆奶市场前三名是豆本豆、维他奶、唯怡,市占率分别为20.7%、16.9%、10.4%,维维豆奶已经失去了曾经豆奶大王的位置。

更为不妙的是电商市场的繁荣发展,维维依旧专注以经销商为主的线下模式。即便是最近几年依旧如此,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维维动植物蛋白饮料的经销商渠道占比96%,固体饮料的经销商渠道更是占比98%。无论是豆奶业务,还是其他业务,维维的销售依然是传统的经销模式。

这也使得其他的豆奶品牌占据了更大线上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1H1豆奶线上市场的前三位分别是豆本豆、维他奶、植选,其占比分别是52.5%、34.1%、3.4%,三者共计90%的市场占有率。

 多元化:盲目与短视

维维豆奶业务的衰落则少不了多元化发展中定位的迷失,不知道业务的发展重心,而这也导致维维在多元化发展上的失败。

成功上市的第二年,维维进军牛奶行业,先后收购了珠江特区牛奶公司、新疆呼图壁怡然乳业公司、西安乃至西北规模最大的万头奶牛场以及控股银川北塔乳业公司等企业。

然而维维大张旗鼓地在牛奶行业攻城略地,结果却差强人意。维维的牛奶业务不仅没有保持住一定的市场地位,而且投入的产出出现严重失衡,到了2005年更是发布广告宣布将业务重心回归到豆奶领域。

而导致牛奶业务失败的关键因素则是维维的战略错误。在伊利和蒙牛占据了内蒙古地区好的奶源下,维维将奶源集中在新疆和西北地区,导致维维牛奶业务的运输成本急剧增加。而且牛奶的保质期又非常的短,使得牛奶从西北运往东部的运营成本高居不下。

更何况维维依然用豆奶粉的管理模式统管整个牛奶业务,忽略了牛奶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几十家维维控股的乳业公司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成本支出,无法保持足够的产出平衡,维维的牛奶业务衰落也就成了必然。

如果说牛奶还和维维的豆奶粉相关,那么白酒则与维维的主营业务没有丝毫关系。

从2006年到2012年,维维先后收购双沟酒业、枝江酒业、贵州醇的股份,希望能在白酒行业走出一条路来,但是结果依旧不理想。维维的白酒业务营收从2012年的18.6亿元下降至2017年的6.57亿元。到了2018年,枝江酒业的营收更是降至5.8亿元,亏损了3707万元,而贵州醇自收购以来不仅营收连年下滑,更是从未盈利。

除了酒业,维维还涉足了房地产、煤炭、矿业、医药、金融等业务,这些业务不仅没有帮助维维在多元化发展上有更多的助力,反而是越陷越深。即便是被维维寄予厚望的茶叶业务,也没有什么大的进步,从2014年起营收更是连年下降,到2021前三季度茶类收入只有4061万元。

维维多元化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贪多嚼不烂,在主业务豆奶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下,依然选择多业务并进,而且还是盲目地选择,尤其是和主营业务豆奶不相关的方向。在不考虑整体业务的发展方向下,维维的多元化业务拓展自然会导致失败。

维维这种对于业务利润的短视选择,导致了业务整体构建的不稳定,无法补足自身发展的一些弱势,多元化拓展基本注定要以失败结束。更何况投入的产出不平衡直接拉低了维维的盈利水平,也从侧面解释了维维净利润没有大进步的原因。

 高层变动,维维复兴的契机?

多元业务的探索失败也让维维意识到回归主营业务的重要性,逐渐剥离冗余资产,并试图借助植物蛋白奶豆乳饮料的发展重振业绩。但即使是出售股权获得效益,维维的盈利能力也着实令人堪忧。

从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里,维维的扣非净利润出现了连续亏损,即便是2020年扣非净利润转正,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维维出售枝江酒业股权和子公司的土地造成的。

而且作为维维主营业务的豆奶粉,业绩增长也着实有限。财报显示,维维从2018年到2020年豆奶粉所属的固体饮料业务的增速分别为1.52%、4.65%、-0.24%,拉长时间看,豆奶粉业务从2001年的10.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51亿元。豆奶粉业务的营收二十年的时间也没有翻一番,可见增长之乏力。

维维植物蛋白饮料的业绩更差,过去三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5.78%、2.48%、-14.53%,2020年的营收只有4.4亿元。根据《2019-202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维维的市场占有率只有0.51%。维维想要借助植物蛋白饮料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维维剩下的只有粮食初加工业务还算不错,其营收从2015年的3.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1.22亿元,但是毛利率最高不过3.41%。而且维维2021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4.41%,维维想要重振业绩依然艰难。

而且维维不仅迟迟未摆脱业绩增长困境,还陷入了长期占用大额资金以及违规担保等内控问题。证监会调查发现,维维连续三年违规占违规信披、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三年占用金额高达27.54亿元,维维股份的股票由此变更为“ST维维”。

维维何时摘帽也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重点,即便是国资背景的新盛集团先后收购维维17%和12.90%股权,成为维维名副其实的大股东,也并非易事。

而随着崔桂亮等人的离开,新盛集团也正式全面掌控维维,发展新茶饮成为新股东重振业绩的的重要举措。今年9月,维维和颐和园联名,在南京开出了第一家茶饮快闪店,试图在未来几年开设上万家门店。

但新茶饮市场的路并不好走,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底门店数量约为59.6万家。新茶饮市场除了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头部玩家,还有沪上阿姨、茶颜悦色等区域性企业,邮政、万达等新玩家也在加入,维维想要突出重围异常艰难。而且娃哈哈进军新茶饮的例子近在眼前,约七成的门店处于亏损状态。

资料显示,新盛集团为徐州市属国有大型城建集团,由徐州市国资委100%持有,主营项目包括城市建设项目投资、管理,非金融性资产受托管理服务,而农业和粮食也一直是徐州市的支柱产业。粮食初加工业务可能是维维未来发展的重点,维维的新闻发言人菜田曾经公开表示,新盛集团对于维维未来的粮食产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维维的豆奶粉业务和植物蛋白奶业务的发展又该如何安排,也是维维重振业绩的关键,倘若单凭粮食产业一只脚走路,显然是没有认识到维维过去多年经营失败的教训。然而大股东更替后的维维能否重振业绩,仍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而目前最重要的则是尽快摘帽以振市场信心。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