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好奇心实验室
古有秦始皇派徐福寻仙药,唐太宗嗑丹药,今有俄罗斯科学家给自己注射百万年古菌——为了长生不老,人类真是拼了。
布罗奇科夫(Anatoli Brouchkov)是个讲话轻声细语,笑容含蓄的老教授,也是莫斯科国立大学永冻土学系的主任(毛子的专业设置果然不同),你在街上碰到他,肯定想不到他是个疯狂科学家。
如果50年后,世界爆发丧尸危机,也许“零号病人”就是他。
2009年,雅库茨克。在北部西伯利亚的一个叫“猛犸山”的地点,人们发现了一头被深埋的猛犸象,布罗奇科夫在其头部发现了一种过了350万年,仍然存活至今的古菌。
他瞬间不淡定了,从此走上了研究这种永生不死的细菌的道路。
布罗奇科夫把古菌命名为芽孢杆菌F(Bacillus F)。接下来数年,他将其感染给作物,发现作物长得更高了。他很快开始动物实验,把古菌注射到果蝇身上,还注射给一只年老的雌性白鼠。
结果,白鼠非但没进入衰老期,寿终正寝,反而恢复青春,甚至还怀孕了。
在做了大量动物实验后,布罗奇科夫觉得这玩意好像没什么副作用。可能是怕找不到实验对象耽误人类科学进展,可能是50多岁了干不动科研了,2013年,他将芽孢杆菌F给自己注射了。
2年过去了,布罗奇科夫竟然没死,别人采访他,他就说感觉自己状态不错,不仅写论文更有活力,而且两年没感冒了。
这可能是他本人的错觉,类似安慰剂效应,但他确实没死的事实也感染了不少人。45岁的德国演员马鲁什(Manoush)日渐衰老,过去的20年里,她在医美上花了 36800 英镑,但是毕竟治标不治本。
读到这位疯狂科学家的消息后,她觉得自己的人生重见光明。
2017年,她从慕尼黑来到布罗奇科夫的实验室,表示愿意充当芽孢杆菌F的实验品。
布罗奇科夫不认为她拥有此等为科学献身的觉悟,劝她还是回去好好想一想。细菌感染是会有休克的风险的,会危及她的生命。
“衰老是一种疾病。它对我来说是一种遗传缺陷。即使在十几岁的时候,我也无法接受有一天会变老的概念。”她说。
马鲁什注射了芽孢杆菌F,并表示效果非常棒,不管她的话有多少水分,至少她现在还活着。
布罗奇科夫很早就对芽孢杆菌F进行了DNA测序,但对这种古老的生物,我们仍所知甚少。雅库茨克的居民似乎普遍很长寿,他觉得这和居民的供水系统中混入了古菌有关。
他的猜测其实也不甚准确。毕竟很久之前人们就发现,寒冷的环境似乎会延长人的寿命,降低新陈代谢。不论是人体冷冻,还是在一月均温-38.6℃的雅库茨克生活。
不过,在他和其他科学家的启发下,人们发现了更多永生不死的古菌。
2020年7月的一期《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文章。人们在实验室培育了来自南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的细菌,这些细菌有1亿岁了,之前一直处在休眠状态,或者以人类观测不出来的速度生长繁衍。
但它们竟然活了。
这类古菌中的99%,在养分充足的条件下会迅速活过来,只需68天,就能增殖到当初数量的1万倍。
这些古菌曾和翼龙呼吸同一种空气,今天,白垩纪的恐龙进了博物馆,白垩纪的细菌睡醒了还能生孩子。
这些细菌生活的地方是南太平洋中央,这里的自然条件恶劣堪比火星,可说是地球上最贫瘠的地方。怎么个贫瘠法呢?
“海洋雪”是海平面能照到阳光的生物,比如鱼啊,海鸟啊,新陈代谢的产物,也是很多深海动物的食物。
这些可怜的深海动物,靠着吃上面的动物掉下来的粪便和头皮屑维生,就够惨了,古菌生活的这嘎达,100万年,才能攒够不到1米的海洋雪。
南太平洋中央的尼莫点,是距离任何陆地都最远的地方,有时候距离这片贫瘠海域最近的人,是国际空间站的工作人员。
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的交换,需要新陈代谢。生活在此处海底沉积物中的细菌,也需要营养,也需要呼吸,它们该怎么活下去?基因为它们选择了极其极端的存活方式。
那就是放弃繁殖,选择长生不老,尽量延长个体寿命。
在这种永恒黑暗的环境下,繁殖的代价太大了。如果几万年间,由于气候变化,有一群鸟经常路过这里并拉屎,那它们可以生一轮孩子,并淘汰几个成年细菌,如果没发生这种事,那就为了族群的壮大,大家一起等下去。
它们比我们更适合外太空。一些古菌曾被考虑送往火星,成为当地的第一批居民,好通过呼吸和繁衍,改善那里的自然环境。
总之,永冻土学系的布罗奇科夫,发现的芽孢杆菌F的长寿目的,可能和南太平洋的古菌比较相似,二者都是通过休眠个体,来等待时机繁殖,不论要等的时间是几十年还是百万年。但它们长寿的机制可能不一样,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到底芽孢杆菌F是不是长生不老药?先等布罗奇科夫活到200岁再说吧。
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他的“冻土注射剂”将成为世界上最抢手的商品,奥巴马曾宣布不允许将克隆技术用于人体,他的话奏效了,但没有任何政体,能阻止长生不老药在黑市上的猖獗。
古菌长生不老是被基因挟持,想要等到环境变好时繁衍后代,传递基因。那么古往今来的人类,如此执着于长生不老,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想要更多的东西,想体验更多人生的意义,想知道更多世界的秘密——这恐怕是一个生命挣脱出基因的控制,进入智能生物的范畴后,永远都不能放弃的欲望。
资料来源:
https://www.discovery.com/science/a-russian-scientist-injected-himself-with-3-5-million-year-old-b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yp3gg7/meet-the-scientist-who-injected-himself-with-35-million-year-old-bacteria
https://tribune.com.pk/story/1513665/eternal-youth-german-actress-injects-3-5-million-year-old-bacteria-siberia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100-million-year-old-seafloor-sediment-bacteria-have-been-resuscitated/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