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劈后身上出现恐怖闪电疤痕,这可比哈利波特的酷多了

被雷劈后身上出现恐怖闪电疤痕,这可比哈利波特的酷多了
2021年09月20日 10:40 新浪科技综合

  如果提到闪电伤疤,大概不少老铁想到的是哈利·波特额头上的那处印记。

  不过,哈利的疤痕是来自魔咒,而不是闪电。

  热知识:哈利的闪电伤疤来自伏地魔。

  而在现实生活里,被闪电击中,也是人们口语中常说的被雷劈了的人,他们身上会出现怎样的伤疤?下面照片里这些红树杈一般的图案,就是人们被雷劈过后留存的痕迹,也是来自大自然的‘纹身’。

  拥有这款‘纹身’的人,称得上是被上天选中的主角。这些自由奔走的伤痕,证明了高压电流曾在这具身体里高调路过。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这款伤疤绝对是一款极低概率获取的限定‘纹身’了。

  所以,那些随便发誓‘天打五雷轰’的人,都小心一些好吧。毕竟,经历过闪电洗礼的人,身上是会留下记号的。

  谁被劈过,脱了衣服辨真伪

  这种记号是一种特殊图案,名字是利希滕贝格图腾,也被人们称为闪电花纹,它是由于闪电的超高压电通过身体时,血管破裂造成的痕迹。

  1777年,德国物理学家利希滕贝格曾首次记录了这种图案。

  根据观察,他发现正电的图形较长,分枝图形较复杂,而负电的图形,较类似贝壳。他把这个结论,发表在自己的论文《探讨电流体本质与行为的新方法》中。

  于是,后人用物理学家的名字‘利希滕贝格’来命名闪电花纹,以作纪念。

  德国物理学家利希滕贝格

  如果不考虑危险性,必须得说,这个花纹还真是挺酷的——这也让许多艺术家,对它产生了兴趣。

  2009年底,美国雕刻家波特·赫克曼,用500万伏的粒子加速器对着玻璃板轰出了绝妙的利希滕贝格图案,开启了现代人高压电艺术品的大门。

  在玻璃板中,这种闪电花纹看着像是不受控制、野蛮生长的橡树,图案看似杂乱,却又有规律可寻。

  这种高压电作品,完全放任电流自由发展创作,所以,每一个作品中的利希滕贝格图案都是不同的。

  这种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令不少手工咖跃跃欲试。

  有位ID为@胡子Huzi的老哥做了一个实验,并成功在木板上记录下来了电流的纹路。

  实验中使用的均为高压电,危险,危险,危险!不要模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制作利希滕贝格的木板雕刻前,胡子老哥做了大量安全准备,然后才在专业人士的陪同下,为木板刷上小苏打水,开启了自己的闪电花纹创作实验。

  镜头记录了电流在木板上的奔流路径。高压电流以肉眼可见的程度在木板上冲出了一条火路。

  洗刷掉黑色的碳化部分后,黄色木板上的利希滕贝格图案十分霸气地显露出了自己的纹路。

  虽说是人为放电,但电流走向又不受人类控制。这种放任自由发挥的利希滕贝格雕刻,属实让这些实验咖们上头。

  除了在玻璃与木板上进行平面雕刻,还有其它展现电流路径的方式么?

  带着一个大胆的想法,另一位科普小哥@TheBackyardScientist(后院科学家)进行了一番全新尝试——他想要制作3D立体的高压电手办。

  起初,他选择在沙堆中进行电流实验,看看能否利用电流经过产生能量,把路径上的沙堆凝聚在一起。

  于是,他成功得到了像鸡爪一样的电流‘手办’,而且还挺脆。

  在小哥发现这个实验思路可行之后,他更换了实验材质,把沙堆变成了钢珠球,希望能让这份‘高压电手办’结实一些。

  这次,小哥得到的是由钢珠球聚集而成的闪电花纹造型。

  制作好后,小哥发现一个问题,这种由高压电流聚集起来的钢珠球堆,因为材料单一,所以粘合性极差,很容易松散折断,不能长期保存。

  于是,他为了增强钢珠球之间的粘性,找出了黄铜充当粘合剂。

  小哥把黄铜打碎,以细小的颗粒状融入到钢球堆中。

  这一次,在有粘合剂的情况下,小哥选择让电流从上到下经过钢球黄铜堆,塑造出一个3D的立体雕塑。

  冷却之后,他取出了被‘封印’的高压电流痕迹。

  一款立体的利希滕贝格‘手办’就此诞生问世。

  不过,与艺术的精美相比,观众们更在意的是制作者的安全。

  虽说这些闪电疤痕和作品确实很酷,但是平安活着大难不死这事儿更酷

  活着,才是带着闪电伤疤的大难不死男孩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来源:狂丸科学

  编辑:tzy

物理学家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