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蟑螂,是一个堪称“神奇”的存在。
自从在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出现了“小强”一词后,蟑螂的这个代称不胫而走,传至家家户户。不过讲实话,用“小强”称呼它们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虫如其名,它们真的不是一般的强。
确切来说,蟑螂这个词指的不是一种昆虫,而是泛指蜚蠊目下的几千个物种(不包括白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捣乱的“小强”主要有黑褐大蠊、美洲大蠊、德国小蠊、日本大蠊等少数几种,其余的大多生活在野外环境中。
1、南北小强大不同
在演化中,蟑螂虽然外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不同种类的蟑螂在体型上却逐渐有了差异。
以我国为例,北方的蟑螂与南方的蟑螂就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
南方的蟑螂大多是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和褐斑大蠊。它们喜温耐湿,体型大,还会飞,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于室外或室内的夹缝中,是许多初到南方的北方小伙伴的噩梦。
甚至由于南方的蟑螂体型太过巨大,网络上还出现了“广东蟑螂很担心你”的恶搞图片。
南方蟑螂的彪悍还不止于此,因为生命力强,即使被杀虫剂喷了一身也不会当场毙命,甚至还能带着一身杀虫剂逃之夭夭。
至于北方的蟑螂就逊色得多,不仅体型小,对于杀虫剂和拖鞋的抵抗力也不强。
北方蟑螂多属于德国小蠊,体型和瓜子、花生大小差不多。虽然个头小,但是适应性相当强,分布也最为广泛,几乎全世界的人类聚居地都有它们的身影。
只要有一点适宜的食物,德国小蠊基本上就可以存活甚至繁殖。而且对比美洲大蠊等南方蟑螂,德国小蠊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们比较耐寒。
不怕冷再加上繁殖率高,让德国小蠊成了蟑螂中最难防治的一种。
2、小强,真正的强者
如果要追溯蟑螂的身世,那可比人类久远得多。化石证据显示,最早的蜚蠊目成员出现在三亿五千多万年前的石炭纪,可以说的昆虫家族中资格最老的一批之一。
令人惊讶的是,蟑螂虽然诞生得早,但经过几亿年的演化下来,它们的外形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就算是没有生物学知识背景的普通人,看到化石中的那只虫子,也可以一眼认出,它就是生活中人人喊打的“小强”。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它们一直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目睹着世界的变化。它们拥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一只雌蟑螂一生只交配一到两次,它们可以在交配后将精子储存起来,留着以后慢慢使用。
蟑螂在产卵时会用一种特殊的分泌物将卵包裹起来,这些分泌物变干后会成为一个棕色的硬壳,称为“卵鞘”。它们看起来像赤小豆一样,抗高温、耐干燥,甚至一般的杀虫剂都奈何不了它。卵鞘保护着里面的虫卵不受侵害,而这也是蟑螂种群旺盛的原因之一。
更绝的是,某些蟑螂(如美洲大蠊),竟然还有“孤雌生殖”的大招!在生存条件险恶或者无法进行交配的时候,这些雌蟑螂也能够独自产下可以孵化的卵。而这些没有爸爸的小蟑螂,也都是雌蟑螂,遗传信息和母亲完全一样。
蟑螂对于食物可谓是来者不拒,有啥吃啥。腐肉、粪便、剩饭、书本、衣服、头发、肥皂、电线。。。。。。人类产生的大部分垃圾,都可以作为蟑螂们的大餐。
除了极好的胃口外,它们还有着强大的运动神经系统。据科学家测算,蟑螂每秒可以跑过50倍身长的距离,相当于人类跑出330千米的时速!而且蟑螂的平衡能力极强,在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的表面也可以照样健步如飞。科学家们受此启发,把蟑螂作为最佳运动模型,例如6个轮子的火星车的设计灵感就是从蟑螂身上获得的。
3、小强大用途
《周礼》记载:“五药,草木虫石谷也。”用昆虫作为治病的药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我国中医的药用昆虫已达300多种,其中就包括蚂蚁、蜜蜂、蟑螂等昆虫。
在传统医学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中,会用蟑螂来制作药物,而现代医学也曾利用蟑螂的提取物制药。用于治疗创伤及溃疡的“康复新液”主要有效成分就是美洲大蠊提取物。甚至蟑螂的提取物可能还可以用来治疗艾滋病。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蟑螂体内有三种物质,能够起到延缓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死亡,甚至可使希望的脑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可能利用蟑螂来抗衰老和治疗老年痴呆症。
除了入药,蟑螂还有别的用途。在宠物饲养者眼中,它是优秀的饲料,可以让热带鱼体色鲜艳;在工程学专家眼中,它是最好的运动模型,给了无线电专家许多启示;在蟑螂爱好者眼中,它是宠物,低调、安静、温顺;然而,在大多数人眼中,虽然蟑螂的用处多得很,但它们仍然不是什么“好东西”。
4、蟑螂防治攻略
市面上的蟑螂药有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
喷射剂:在蟑螂密度高的地方效果显著,但容易使蟑螂产生抗药性,并且对环境有所污染;
-
粉剂:药剂易进入缝隙,但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失效;
-
烟雾剂:可以兼灭蚊、蝇,但操作有一定危险,且对环境有污染,用过后需要开窗通风;
-
胶饵:使用安全方便,杀灭率高,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无污染,可以连续杀虫作用。
胶饵对蟑螂来说就好比于一种掺了毒药的美食。上海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针对市面上常见的胶饵产品做了一个测试。结果显示,主流的三类成分——氟虫腈、氟虫胺和吡虫啉,产品效果都差不多,72小时的致死率都在90%~100%。
但是,小小的蟑螂神出鬼没,神“虫”见首不见尾。它们到底藏在哪里了呢?敲黑板!下面三个地点可能就是重灾区。
-
食物充足的地方,一般为厨房。
-
温暖潮湿的地方,小家电、插座、灶台、暖气片周围等。
-
多缝多孔的地方。平时很少清扫的卫生死角和缝隙,都有可能匿藏蟑螂。
综上所述,除了买对药,还要会用药,才能真正达到想要的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用同种药会使蟑螂产生耐药性,建议轮换使用不同牌子的蟑螂药。而且,杀灭后的尸体一定要及时处理,定期做家庭深度的大扫除。
总而言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做好日常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就可以和小强say goodbye啦!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