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变种病毒,我们需要怎样的疫苗接种策略?

面对新冠变种病毒,我们需要怎样的疫苗接种策略?
2021年07月28日 10:15 新浪科技综合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面对传播速度更快、致病能力增强的新冠病毒变种,现有的疫苗能不能足够快速和持久地起到保护作用?已经接种疫苗的人是否需要补种新的疫苗?这些与疫苗相关的问题最近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日前,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一篇观点评论(perspective)文章,免疫学专家探讨了一类正在研发阶段的新冠疫苗——滴鼻式疫苗(intranasal vaccine)在对抗新冠病毒的下一阶段可能起到哪些帮助,并由此建议了“理想的接种策略”。

  与我们目前接种的注射型新冠疫苗相比,鼻腔滴入的疫苗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不需要打针。这样的接种方式尤其适合给儿童和青少年使用,在需要多次接种时,也可以提供更方便的选择。

  不过,鼻腔滴入的疫苗优势还不只是接种方便、减轻疼痛。作者指出,鼻内接种新冠疫苗可以提供两层额外的保护,优先保护最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部位——呼吸道

  首先,这种做法可以产生特殊的黏膜免疫反应,包括呼吸道黏膜组织产生名为IgA的抗体,并诱导产生驻留在呼吸道黏膜组织的记忆B细胞和T细胞。当新冠病毒试图从呼吸道进入人体,黏膜免疫反应提供了一道屏障,防止感染。

  此外,鼻内接种疫苗,有助于在发生感染时减少呼吸道排出的病毒。即便因为新的病毒变种而发生感染,在呼吸道黏膜组织等待的记忆B细胞和T细胞可以比全身性的记忆细胞更早遇到病原体,更快地通过交叉反应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少病毒传播。

经鼻腔接种的疫苗(左)在鼻腔和上呼吸道产生IgA和驻留记忆细胞,可预防感染并减少病毒脱落;相比之下,肌内注射疫苗(右)产生血清IgG防止肺部感染(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文章中,作者进一步介绍了目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7款鼻内滴入式候选新冠疫苗

  其中6款为病毒载体,包括三种不同的腺病毒载体,一种减毒活流感病毒(用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取代病毒载体上的非结构蛋白),一种减毒活呼吸道合胞病毒(用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取代病毒载体上的受体蛋白),一种减毒活新冠病毒;另1款为蛋白亚基疫苗。

  这几款候选疫苗目前大多处于1期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在近期提供初步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

  文章作者同时也提到了这类在研疫苗面临的挑战。比如,作为载体的病毒可能是人们的免疫系统以前就遇到过的,因此人体产生的抗载体病毒的抗体可能会有一定的负面干扰,影响疫苗的递送。而减毒的活新冠病毒毕竟存在变异可能,对免疫缺陷者、婴儿和高龄人士有一定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鼻内滴入式型疫苗的清单上,目前没有以脂质体封装的mRNA制备的疫苗。”文章作者指出。“鼻内mRNA疫苗未来的成功可能取决于开发脂质纳米颗粒靶向鼻腔内合适的细胞类型。”

  在本文的最后,文章作者指出,有效的疫苗接种策略不必局限于单一途径

  对于“理想的接种策略” ,作者认为可以先通过肌肉注射式疫苗,引起全身的持久IgG抗体应答,产生持久的记忆细胞;随后,通过鼻腔接种式疫苗的加强,把记忆细胞招募到鼻腔,诱导产生黏膜免疫,最终获得持久的保护性免疫

  参考资料

  [1] Frances E。 Lund, Troy D。 Randall (2021)Scent of a vaccine。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bg9857

  [2] Advantages of intranasal vaccinationagainst SARS-CoV-2。 Retrieved July 27, 2021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534964

  [3] Intranasalvaccines aim to stop COVID-19 where it starts。 Retrieved June 11, 2021, from https://cen.acs.org/pharmaceuticals/vaccines/Intranasal-nose-vaccines-stop-COVID/99/i21?utm_source=mostread&utm_medium=mostread&utm_campaign=CEN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