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写进“国家方案”的“沪苏同城化”,是盘怎样的大棋

观察|写进“国家方案”的“沪苏同城化”,是盘怎样的大棋
2021年07月27日 06:42 澎湃新闻

原标题:观察|写进“国家方案”的“沪苏同城化”,是盘怎样的大棋

最近国家印发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到,要积极推动上海和近沪区域同城化,具体包括“制定沪苏(州)同城化方案”,等等。

这意味着,上海和苏州之间的“同城化”,已上升到国家层面。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近一年来,苏州决策层频提“沪苏同城化”,苏州下辖的10大区县板块也在对接上海方面动作频频。比如毗邻上海市嘉定区的太仓市,喊出“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发展口号。

还有苏州市相城区,正在通过规划扩建高铁苏州北站,推进相城-虹桥15分钟城际快速专线研究,实现沪苏两地人流、物流更加便捷高效的流动。

相比一体化,同城化无疑是更加紧密的一种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有苏州当地官员向澎湃新闻表示,所谓“同城化”,通俗来说就是“到了苏州却不觉得出了上海”。

如果说黄浦江赋予了上海国际都市的壮阔,那么通往苏州的苏州河,则让这座城市始终没有离开过烟雨江南。

沪苏相融,昆山开路

近一年来,“沪苏同城”常见诸报端。比如今年6月29日,苏州市政府与上海建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苏州积极主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大机遇,大力推进“沪苏同城化”,狠抓产业升级、交通建设、古城更新等工作,发展态势强劲。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签约仪式、专题调研,甚至出席文艺演出,许昆林在谈到苏州发展时几乎必谈“沪苏同城化”。

上海和苏州,有何基础实现“同城化”?两市历来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36郡,上海和苏州同属会稽。清代苏州府含松江在内,也就是现在的上海部分地区。

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就是因为上海开埠后,被认为能够连通中国的丝织业中心苏州而得名,沪苏两市之间也一直有“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的说法——长三角龙头城市,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犹如一棵“大树”,而苏州有人、有地、有政策,可安心种好自己的“碧螺春”。

但这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先驱者当属昆山,时间则要回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毗邻上海的昆山还是一个农业县,由于没有及时跟上发展乡镇经济的步伐,昆山一度是苏州发展最慢的区县板块,远远不如常熟、江阴、武进那般耀眼。以至于,当昆山人下决心开始搞工业时,但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要素,昆山几乎统统没有。

好在,昆山很快想通了一个道理:自己没有的,隔壁的上海都有。而且,昆山也有自己的优势:土地多、水面多、劳动力也多,等等。

于是,昆山开始向开放型经济转变。没有人,从上海请“星期天工程师”;路不好,咬牙也要掏钱把路修好。发展至今,昆山已经成为国内首个GDP突破4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时突破400亿元的“超级县级市”。而且在毗邻上海的所有区县中,昆山和上海的同城化也是最早、最深入的。

2013年,上海地铁11号线昆山花桥段正式开通运营,这开创了国内跨省地铁的先河,也让昆山花桥成了跨省“卫星城”的“鼻祖”之一。

沪苏“同城化”明显加速

不难发现,昆山的部分区域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和上海“同城化”的特征,但这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苏州。

2020年9月,许昆林由上海市副市长调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沿着苏州河一路向西,许昆林成了首位“由沪入苏”出任苏州市委书记的官员。

澎湃新闻注意到,近一年来,上海和苏州之间走动频繁。比如2020年11月20日,履新仅50多天的许昆林率苏州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学习考察,并在黄浦江畔举行了“苏州城市推介会”。

同时,苏州下辖各个区县板块的主要领导,这一年来也是频频前往上海洽谈合作,而中国商飞、上海建工、喜马拉雅甚至上海音乐学院的相关领导也都到访了苏州,伴随着的,是一个个项目的签约和落地。

同时,国家战略也在频频加持沪苏同城发展。

比如今年初公布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呈“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纳入了苏州的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该方案中的102项主要举措,有21项涉及苏州。

沪苏两地干部双向交流任职也进入了常态化。现任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苏州市政府金融办主任谢善鸿,正是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金融协调处处长调至苏州的。

还有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高铁苏州北站,当下正在和上海虹桥高铁枢纽共同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组合枢纽。

相城区也是近年来对接上海较早、力度较大的苏州区县板块之一。

澎湃新闻从相城区发改委获悉,苏州北站是距离上海虹桥枢纽最近的地市级高铁站,通勤时间仅21分钟。未来,高铁苏州北站将扩建站房规模为“13台30线”、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以上,规模将是现在的数十倍。

据相城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城正在研究推进相城-虹桥15分钟城际快速专线,沪苏两地人流、物流的流动将更加便捷高效。

除此之外,正在建设中的苏州轨道交通S1号线,也将是推动沪苏同城的关键工程。公开资料显示,S1号线起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经苏州工业园区、昆山,抵达花桥。

这意味着,苏州S1号线建成后,苏州市区轨道交通将接入上海轨道交通网,在黄浦江畔乘坐地铁直达苏州古城。

上海嘉闵线北延伸太仓段也已于今年6月28日开工。澎湃新闻注意到,区位上,太仓市区和上海的距离甚至比昆山还近,但在和上海同城化发展方面则略慢昆山一步。如今,随着沪苏通铁路、北沿江高铁、上海嘉闵线等铁路、轨交项目的开通或规划建设,太仓融入上海发展步伐得以加速,太仓也已由过去的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变为如今的“沪太同城”。

更深入的一体化

无疑,“同城化”将是一种更加深入的“一体化”。相城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所谓“同城化”,通俗来说就是,“到了苏州并不觉得出了上海”。

不过,由于城市能级等方面的差距,沪苏无法在所有领域实现“同城化”。也就是说,苏州目标“到了苏州没觉得出上海”,但苏州还是苏州,不会是上海。

因此在产业方面,苏州和上海短时间内依然需要协同分工,而且已不仅仅是当年昆山对接上海时请“星期天工程师”那么简单。工业总产值已突破3万亿的苏州,早已不再是一个巨大的“代工厂”。

许昆林今年3月在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表示,苏州一直高度关注上海最新动向,“上海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要做更多‘上海得益、沪苏共赢’的事。”

许昆林期待上海能够帮助苏州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创新增长极,建议上海能将更多原创性研发成果,在苏州实现“从1到10”“从10到100”的最先突破、最优转化。

许昆林说,苏州还希望上海支持苏州为上海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提供产业链配套,协同打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同时,苏州还在主动争取上海高端资源辐射,试图让苏州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优质教育、医疗服务。

比如在医疗领域,越来越多的苏州人已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上海水准”。2019年1月,苏州市相城区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合作医院”,同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级专家诊疗中心、“大国工匠”周平红内镜工作站启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国际医院,目前也在筹建中。

还有今年5月1日,苏州和上海同步启动了“五五购物节”活动,通过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区域试点工作,实现沪苏两地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共享。

同时,两地在消费权益保障方面实现沪苏直通,异地维权同城待遇,推动实现“上海购物苏州退、苏州购物上海退”。

澎湃新闻注意到,活动的LOGO“SS”,不仅形似“55”两个数字,更是上海和苏州拼音首字母的组合,颇具“CP感”。

对于上海来说,土地资源等约束这些年愈发凸显,上海虹桥枢纽、虹桥浦东两机场也都接近饱和。因此,上海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最佳僚机”。澎湃新闻注意到,上海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已达3.87万亿,苏州则进入了“两万亿俱乐部”,两地相加接近6万亿。这个数字超越了国内大多数省份,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