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发丨国内生物材料研发商「博恩锐尔」获近亿元B+轮融资,经纬中国领投 来源:原创
创业邦7月12日获悉,生物材料研发商江西博恩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锐尔」)已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德同资本跟投,元生创投继续加码,凯乘资本担任本轮首席财务顾问。
创始人兼CEO甘少磊透露,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管线的开发、临床等方面。此前,该公司还曾于2018年获得银盈资本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并于2020年获得元生创投的数千万元B轮融资。
创业邦持续关注的「博恩锐尔」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生物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主要通过临床医学提供快速止血、创口修复、引导组织再生等系列高端医疗耗材,并率先搭建多个高分子生物材料技术平台,为持续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不断提供最优医疗方案。
其创始团队主要以清华、协和的高材生为核心,跨越了生物材料、有机化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建立了生物多糖、蛋白类提取物、丙烯酸类化合物、可降解聚氨酯和聚乙二醇衍生物等多个领先的生物材料技术平台,以平台化的体系不断形成用于“人体全身不同组织部位”丰富的产品管线。
生物医用材料是整个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基础,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
近年来,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市场持续升温,年销售额已超千亿元,保守估计十年内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生物医用材料市场,故已成为各国大厂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方向。
从全球行业来看,由于海外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时间早,强生、捷迈邦美、美敦力、雅培、史赛克、丹纳赫等为代表的行业巨头产品已在国际市场占据垄断位置。而在国内,大部分同类企业仍以单品种、单技术平台为主,迭代速度和研发能力稍弱。
甘少磊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介绍:“生物材料领域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目前来看,海内外技术研发能力还没有像芯片等领域一样形成绝对优势。对于以博恩锐尔为代表的国内生物材料企业,最大的弯道超车机会在于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集成及搭建能力。”
自成立初期,博恩锐尔便专注创口修复类高端生物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已在近几年陆续拓展至快速止血、引导组织再生等方向,累计推出10条产品线并实现产业化,例如医用粘合剂、可降解鼻腔止血绵、可吸收流体止血剂等,并以每年迭代3~5个新品种的超高速度深入布局。
与此同时,公司已获得多项产品注册证,数十项储备项目以及二十余项专利授权,销售渠道布局二十余省市,打通了从产品开发、临床注册到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闭环。
博恩锐尔全面的产品开发体系、丰富的产品管线和领先的产品开发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在于后天持续打磨。
公司最初以进口替代为核心,优先将海外标杆产品进行国产化,利用国内供应链优势生产性价比更高的替代产品。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公司以“将组织再生变为现实”为使命,不断围绕核心业务拓展更高附加值应用场景,比如骨组织修复、软组织修复、神经组织修复等。
谈及对新一代的生物材料的理解,甘少磊认为,其不应该只是表层技术的简单组合,而需要多个平台型技术的支撑,从生物组织提取、脱细胞、化学合成、材料修饰改性到3D材料成型和药物/因子负载技术,这些底层技术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同的技术平台之上衍生出性能各异的产品,精准打击临床痛点,及时切中不断迭代的需求场景,实现指数级创新升级。
区别于液体创可贴等大众常见的浅表层伤口的止血保护产品,博恩锐尔产品主要针对于各类体内外出血创面,止血效果更佳,能促进创面愈合,且基于优化材料和创新工艺,其产品成本仅为海外产品的1/5~1/3,竞争优势明显。
以可降解鼻腔止血绵为例,该产品解决了不可降解鼻腔填塞材料在取出时会产生新创面和二次出血的临床痛点,一周左右即可完全降解,无需抽取、减轻患者痛苦。在置入鼻腔时,柔韧有弹性的止血绵可贴合鼻腔不规则结构,为创面提供适度压迫力、迅速止血。降解后经由鼻腔排出,无需二次手术。
现阶段,博恩锐尔已获得多项产品注册证,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众多知名三甲临床机构建立学术联系,构建了全面的研发生态圈。除上述产品外,该公司开发的体内可吸收粘合剂和组织再生修复支架等前沿产品均进展快速,即将进入临床试验,且还有多款产品正在进行CE和FDA的注册。
本轮领投方经纬中国投资董事孙凌皓表示:“医用生物材料行业经过多年沉淀已经到达产业化的拐点,在创伤修复、运动医学、医疗美容等多个领域有广泛前景。博恩锐尔团队经过十年扎实积累,建立了基于自有专利技术的多产品研发平台,产品质量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明确验证。”
老股东元生创投合伙人阴杰表示:“随着中国医疗器械整个产业的发展成熟,未来的产业机会将不再是停留在终端器械产品层面的进口替代,而是会不断向价值链上游延伸,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材料及底层技术,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博恩锐尔通过其掌握的核心生物材料开发、生产工艺及其打造的强大的生物材料技术平台,为其实现针对人体不同组织的器官再生的使命赋能,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生物材料技术及组织再生产品企业。”
文章图片来源于图虫、博恩锐尔,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