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推出的豆包非常好用,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谈到国内AI的发展,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张仲维微笑着说。
张仲维曾任职于中国台湾元大宝来基金国际投资部。2013年,在智能手机浪潮高涨、台湾半导体日益繁荣之际,张仲维来到大陆,先后加盟了华润元大、宝盈基金;2023年5月他转战景顺长城基金,自2023年11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
在近10年的公募基金投资生涯中,他获得了较好的投资业绩。以他自2023年11月7日开始管理景顺长城优质成长股票基金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基金A份额2024年回报为32.15%(同期业绩基准为14.32%),同类排名3/577。(基金业绩来自景顺长城,经托管行复核;业绩基准来自Wind;排名数据来自晨星资讯,同类指开放式基金-大盘成长股票。)
过往的经历,使得张仲维的投资有鲜明的“国际化与科技成长”特色。在证券时报记者的采访中,他多次谈及海外高科技企业与科技动态,以及科技产业链的全球联动。他直言,自己近两三年的投资重点在AI,因为AI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全球投资关注的焦点,值得长期关注。“谁如果忽视AI,就有可能被时代抛弃。”他说。
以下为采访实录:
AI应用已产生显著收入,已形成正向商业循环
证券时报记者:请讲讲你的早期经历,怎么做研究?
张仲维:电子行业是中国台湾的主导产业,我一入行后就开始研究电子行业。在亚洲,电子产业是全球供应链的一环,比如台积电,客户主要是苹果、英伟达、高通等国际大厂,这些大厂会持续投入和不断创新,供应链则负责制造,这个过程中供应链也能赚到钱,并跟大厂一起成长,这已成为一个成熟的模式。我们通过研究供应链,买进其中的好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2013年你加盟华润元大,开始在A股投资,那时正值智能手机热潮。
张仲维:过去十几年,我们经历了几轮科技成长的投资机会:
第一波机会是智能手机,带来苹果手机供应链的爆发,主要包括亚洲地区的电子企业,经过十余年发展,苹果手机供应链大部分在中国,直到现在,它们大部分发展得挺好。
第二波机会是国产半导体,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内半导体产业正式开始成长,半导体设备、设计、封装等各条线都快速增长。
第三波机会是新能源汽车,即使海外的新能源车,也需要中国的供应链把车做出来。特斯拉就曾公开说,上海特斯拉是公司全球工厂中最好的,运行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第四波机会是AI。2023年初,ChatGPT推出后爆火,为了训练大模型,各公司开始大量购买英伟达的GPU,英伟达备受投资者追捧,迅速成长为三万多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并带动亚洲的供应链公司一起成长。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看AI的未来?
张仲维:从当前这个时间点看未来,我仍然看好全球AI的发展。算力端方面,首先看英伟达,各行各业对其AI处理器的需求,使得英伟达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即便是谷哥、微软、亚马逊、Meta四家科技巨头,用于采购英伟达GPU的资本开支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并且预计在2025年继续扩大。
再来看大模型端的进展,Open AI持续发布新的模型,新发布的O1模式可以执行一些类似人类的推理任务,比如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时,会“花一些时间思考”再回答。相较于当前能马上给你回复的模型,O1的模型更加智能。
证券时报记者:AI应用目前的情况怎么样?
张仲维:AI应用在美国已经产生非常可观的收入,可以先看看四大公司:2024年Meta的各项业务正在明显受益于AI的进步,带来广告收入的大幅增量;微软、谷歌、亚马逊均是相似的情况。AI给这四家公司带来的收入增量合计在300亿—400亿美元,非常可观。
另外,AI软件公司的收入也开始增长,美股近期涨幅最大的也是AI应用软件公司。最近美国软件服务商Salesforce宣布,公司推出了可以取代客服的AI软件Agentforce,它采用按会话付费模式,每次对话起价约为2美元,而同类业务请外包人员的成本约5美元,这显示出AI软件的巨大市场空间。
很多人说AI是一个泡沫,没带来多少收入。事实上,AI应用已经开始产生显著的收入,正在形成正向的商业循环。
证券时报记者:你怎么看国内AI的发展?
张仲维:市场很关注字节跳动,在AI上投入较大,2024年字节的资本支出达到800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600亿元(来源:浙商证券)。字节推出的豆包非常受欢迎,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截至2024年11月底,豆包2024年累计用户数超1.6亿人,单日活跃用户数近900万人,全球AI应用排名第二。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超过4万亿,自发布以来七个月增长超过33倍。
这些数据让大家觉得国内AI有希望,市场预期会带动腾讯、阿里等公司也加大投入,国内AI投资可能会加速。最近国产算力也涨得特别多,包括GPU、光模块、PCB、数据中心等。
未来,中国AI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比如,如果你有一个AI好友,能每天帮你干完大部分事情,相当于每个人都有一个助理,这个需求预计会很大。
AI赋能,端侧产品可能爆发式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AI端侧产品,你主要看好哪些品类?
张仲维:我们看好手机、AI眼镜、自动驾驶和机器人,这四类产品一直以来都存在,但没有大的增长或看点,现在因为AI能力的提升,有了AI赋能,可能带来需求的爆发。
首先看手机,2025年将是AI手机的元年,苹果手机的AI功能已经在美国上线,估计今年5月会在国内上线,我们对苹果AI手机的销量比较乐观。
第二是AI眼镜,AI功能提升后,AI眼镜可以通过简单的语音交互,帮你做很多事,非常方便好用。Meta 和雷朋合作的第二代AI眼镜2024年前三季大概卖出300万副。近两个月,国内可能会有各式各样的品牌开始发售AI眼镜,这是我们非常看好的方向。
至于自动驾驶跟机器人,主要关注特斯拉。
证券时报记者:自动驾驶目前进展如何?
张仲维:去年12月初我到美国调研,试驾特斯拉最新版本的自动驾驶,非常惊艳。目前国内处在汽车电子化+配置的过程中,2025年值得关注的事情是,有国内车企会把二十万元以上车的配置,下放到十多万元的车,加上域控制器、雷达、摄像头和辅助驾驶的功能。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辅助驾驶,都会带来汽车电子化、汽车零部件投资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机器人会不会来得慢一些?
张仲维:2025年是机器人元年,特斯拉将正式开始出货,预计出货量将以千台为单位。第一步,特斯拉会在自己的工厂上机器人,然后再对外销售。特斯拉的供应链里面,很多也是机器人供应链,最新的机器人已经可以抓球,还能缝围巾。我们也看好机器狗,国内企业的机器狗做得非常好,在全球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
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机器人将拥有巨大的市场,从工厂、服务员到自动驾驶,有很大部分可以用机器人替代,另外,如果机器人未来真的走进家庭,将可能是比汽车更大的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英伟达现在市值3万多亿美元,是否有泡沫?
张仲维:虽然英伟达增长最快的时候可能很快过去,但它仍可能保持正常增速,未来两年,AI应用是最大的投资机会之一,这或将推动英伟达的体量继续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英伟达增速可能降低,你对其供应链的投资是否会有所调整?
张仲维:我们会去找供应链边际上有变化的公司,要有阿尔法,而不只是贝塔。今年三月份,英伟达将召开大会,发布新的CPO(光电封装)方案,我认为英伟达供应链里最大的机会或许在CPO,这是我们目前主要关注的方向之一。
证券时报记者:AI有没有可能形成类似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张仲维:有可能,但什么时候不知道。从台积电报表看,AI占比在不断提升,2024年AI贡献占到15个点,预期未来五年每年将有50%的增长。
不可忽略的是,AI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全球投资关注的焦点,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如果忽视AI,就有可能会被时代抛弃,而且,时代在抛弃你时,肯定是不会告诉你的。
科技行业不要做预判,跟踪最新数据最重要
证券时报记者:你研究电子行业多年,有什么经验跟我们分享?你曾说,科技行业预判比较难。
张仲维:研究电子供应链必须跟踪供应链上的数字,要让数据说话。
我一直说,科技行业不要去做预判,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年会发生什么事,Open AI不知道、黄仁勋也不知道,我们会有个预期,然后实时跟踪最新数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台湾的上市公司是每个月公布收入,我做研究时,要求预测公司每个月的营收,如果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会再去找原因,然后再进行投资上的判断。
证券时报记者:你有没有看错的时候?
张仲维:当然有。比如,VR(虚拟现实)刚出来时,我们很看好,买了一些相关的公司,但产生了亏损。Meta也曾All In虚拟现实,推出相关产品,最后根本没卖出去,收入上不来,导致股价暴跌;苹果历史上也推出过很多不行的产品。AI也有可能不行:如果从明天开始,AI没有人使用,产生不了收入,大家也不投资它,也不需要英伟达的GPU了,那我们也会在投资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证券时报记者:研究电子类公司,你最看重什么?
张仲维:亚洲电子产业基本都是在供应链中,看供应链的公司主要要看它的客户是谁、它的客户发展怎么样。如果这家公司最大的客户是英伟达、特斯拉、苹果等,那它肯定就问题不大,因为它的客户已经审核过它了,而它的客户肯定比我们更专业,要求也比我们严苛。
证券时报记者:2024年你获得了较好的投资业绩,如果做业绩归因,你做对了什么?
张仲维:我们看好AI,近年来一直持有算力端的公司,这些股票2024年普遍上涨不少,贡献较大。另外还持有一些AI应用,包括消费电子、机器人等,表现比较一般。如果全仓买算力,收益肯定会更高,但我不会那么做,因为全仓买算力一定会买到比较差的公司,而我们的原则是要买好的、有业绩的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请讲一个印象深刻的投资案例。
张仲维:2018年,国内开始建5G基站,我们研究发现5G基站需要用较好的PCB,于是开始投资当时PCB市占比最大的公司。我们是第一家买入的机构,公司当时市值增长了5倍,我们获得了较高的回报。再后来5G建设趋缓,公司市值跌了很多,我们相应做了减仓。随着AI出现,GPU也需要用好的PCB,该公司营收大增,公司市值又开始大幅上升,这一次我们也加仓了。这个案例说明,优秀公司大概率仍会是优秀的公司,当又一波科技浪潮来临的时候,发现龙头还是它。
部分逻辑靠谱的科技公司,可以提前介入
证券时报记者:A股喜欢炒未来,尤其是科技行业,如果只买有业绩的公司,是否会错失一些较好的投资机会?
张仲维:在A股,如果看好一个行业的大趋势,算出公司有大机会大空间,而且流动性比较好,逻辑也好,产业验证是有数据的,也可以买,即使它现在可能还没有利润和估值。
敢不敢在这种空间巨大,当下还没有那么明确的标的上下重手,跟基金经理的性格也有关。我相对比较保守,还是希望买有业绩支持的公司,而不是你告诉我一个大故事我就会买,或者即使我认可这个大故事,但也不敢买那么多。这是我的性格问题,不是能力问题,我并没有少知道信息。这方面我在试着做一些调整,对一些从产业研究角度来说非常靠谱的公司,即使业绩还没有完全兑现,也可以买到较重的仓位。
证券时报记者:从公开资料看,你没有全部投资 AI。近几年流行赛道投资,你怎么看?
张仲维:这也是个性的原因,我不会那么极致,即使非常看好AI,但持仓上仍会持有一些其他领域我认为特别优秀的公司。
我已经做了十几年投资,不追求短期的业绩,也不追求过高的锐度,希望能给投资者赚到合理的利润。对于赛道投资,我认为All In一个板块不叫投资,叫“赌一把”。
证券时报记者:AI已经热了两年,估值会不会偏高?
张仲维:我觉得整体估值并不贵,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估值普遍在20倍到30倍左右,有些公司虽然股价涨很多,业绩增长也很快,估值总体比较合理。当然也有贵的,国产算力、先进封装中都有很贵的公司,我觉得投资组合要均衡布局,才能抵消波动带来的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如果AI增长不及预期,你怎么办?
张仲维:回顾2022年,全球宏观经济非常不好,科技行业也不行,美股下跌,其中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下跌达50%,A股也下跌。应对类似这种局面,一是可以降仓位,二是转投防御类标的。对于我来说,我会选择降仓,同时尽可能留下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公司,但不会清仓科技去买防御类资产。
证券时报记者:有些产业虽然渗透率在增加,但供给端起来后,可能引发价格下跌,比如新能源汽车,你怎么看?
张仲维:公司收入等于价格乘数量,所以我们既要看渗透率是不是持续在提升,同时也要看价格。如果价格稳定,渗透率提升,至少能赚到数量增长的钱,如果价格向下,就比较麻烦。新能源供应链为什么股价下跌?主要因为竞争格局不好,大家竞相降价,虽然量还在增长,但价格跌得多,导致收入下降。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财务报表。
当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要敢于逆向操作
证券时报记者:你2013年开始在A股投资,会不会有不适应?
张仲维:刚开始的确有些不适应,因为A股的波动大,产业趋势要么提前反应,要么滞后反应,比较难琢磨。但拉长时间看,A股市场是有效率的,好公司能够有好价格,比如大家都不看好新能源,但有新能源龙头公司2024年表现挺好,因为它是优秀的公司,只要它的收入、利润起来,就会得到认可,股价也会有所表现。
证券时报记者:你持有公司的周期较长,有些公司持有好几年,为什么?
张仲维:我觉得投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好好研究基本面,买好的公司,在产业趋势跟公司基本面没有出现问题之前,尽可能较长时间持有。
证券时报记者:但公司股价常常会大幅波动,你怎么办?
张仲维:从头拿到尾的确会很痛苦,所以我会拿一部分仓位波段操作,涨多了减一些,跌多了再加一些,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平抑波动的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如果持仓的公司突然下跌,你怎么做?
张仲维:我做投资的时间比较长,对短期绩效不过度关注,所以会选择尽量坚持。当然,如果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我会思考是不是自己哪里有问题,再去确认数据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有自己没看到的风险点,如果是自己看错,会卖出。
证券时报记者:你在硬件端的阿尔法比较大,当硬件转为软件的机会时,你会怎么做?
张仲维:中国没有为软件付费的习惯,因此,A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好的软件公司,所以市场机会大概率还不会转变,但如果真的发生转变,那这就不是我熟悉的领域了,我还是希望把握好自己能把握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你获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为什么?
张仲维:这其中固然有个人的勤奋和努力,但很大一部分要归结为运气。我的研究方向是科技成长投资,又在2013年来到大陆做投资,中间经历了几轮电子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这都是时代的红利。我认为时代是成就个人80%的原因,其余20%是个人的能力、努力以及平台等等因素。
证券时报记者:请对你的持有人说一句话,是否应该长期持有你的基金?
张仲维:我觉得还是可以考虑适当的波段操作,特别是当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时,可以适当进行逆向操作,比如市场大涨时可做一些止盈。正如芒格所言:要反过来思考。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