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汽车黄细里:整车“两超多强”格局将近 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东吴汽车黄细里:整车“两超多强”格局将近 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022年11月18日 10:46 市场资讯

专题:2022新浪财经金麒麟分析师大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022分析师大会直播进行时 50+公私募大咖、金牌分析师解读明年机会

  2022分析师大会暨第四届新浪财经“金麒麟”最佳分析师颁奖盛典隆重召开。11月18日,2022分析师大会新能源专场启幕!

  东吴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黄细里出席大会并发言。

  黄细里认为,对于整个汽车需求的基盘,在接下来的两年左右,还是2000万辆左右的中枢水平线上,背后的核心支撑是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信心。

  她表示,在2025年左右,这一轮新能源创新带来的行业格局,总体上将形成“两超多强”的概率相对更大。

  从产业链角度上看,黄细里认为未来的整车平台需要几大核心壁垒,包括电子电气架构、硬件的标准化、软件的标准化,以及数据的积累。对于未来整个车企来说,这四个方面都需要具备很强的能力。

  在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投资机会上,黄细里表示,渗透率在30%之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从整车到供应链投资机会,尤其是电池这个链条都是非常好的。现在渗透率是从30%到50%提升的过程,总体上来说整个投资机会对于自下而上的选股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但这个过程中,在不同的赛道上还是能够挖掘出很多alpha的机会。不仅是整车环节,在其他很多环节都有空间和机会值得挖掘。

  从A股的投资角度来看,她认为总体上如果要去做排序,整个零部件的投资机会在未来可能比整车的机会更大一些,因为这一轮整体上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供应链确实是在非常明显地朝着自主可控这个方向去发展,各个赛道的国产替代空间都会非常大。

  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东吴证券的汽车首席分析师黄细里,非常感谢新浪财经的邀请,我这边主要汇报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趋势的主题分享。

  总体上我分为两块:第一,整个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以及内部结构趋势的判断。第二,更多分享一下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视角上投资的机会、主要的一些赛道。

  一,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总体上离开不了汽车整个总需求的判断,因为这是整个汽车需求的基盘。对于整个汽车需求的基盘,我们认为接下来的两年左右,整个汽车需求的基盘还是2000万辆左右的中枢水平线上,背后的核心支撑还是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信心。第二,2014年到2018年购车的一部分群体,尤其是80后、90后还处在集中换购的周期里。第三,从整个行业的产品端,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有很多新品,共同会推动整个行业的总盘子还是会在2000万辆左右。这是对于整个总盘子的判断。

  在新能源(汽车)结构上来看,2019年以来大家明显愿意去消费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新品类。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新品类,首先是对它的渗透率做一个判断。最近这半年,月度的渗透率是30%左右,总体对于接下来的一到两年,我们会认为渗透率从现在的30%逐渐提升到50%。这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第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政策上面现在已经明确购置税政策后面还是延续的。第二,从产业本身的这个产品力的创新角度来看,从领导品牌特斯拉包括比亚迪等等,还有其它的自主品牌,都能够推出更高性价比的产品。第三,这几年消费者身边朋友越来越多的人买新能源车,总体大家对这个趋势的认可以及基础设施方便性的角度来看,大家对于这个消费趋势的认可会进一步推动整个渗透率会进一步往上提。所以,对于整个新能源的需求来看,明年我们总体上从批发销量的口径来看,我们会认为国内会到900万辆左右的水平。所以,整个行业的同比增速明年还是属于一个比较高的高增长的态势。

  从整个新能源内部结构来看,大家可能会比较关心PHEV的技术路线,尤其是以我们国产的DMi,以比亚迪最爆款的车型来看,代表这种技术路线,以及纯EV的技术路线未来比例的情况趋势。EV 是前期新能源主要的渗透率推动的一个技术路线。对于PHEV为代表的这部分混动的新能源品类的技术路线,它的占比在30%到50%的过程当中,这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力。最终我们会认为这两种技术路线产品的比例在2025年会达到接近约1:1的状态。

  从结构上看新能源内部自主品牌占比的情况,这两三年来看,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非自主品牌这一块的比例数据其实是非常低的。而且从趋势上看去看,后面这两三年,我们认为总体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这个品类里面的占有率应该还是会在70%左右,甚至还可能再稍微更高一点。

  这是我们对于整个新能源的趋势判断,以及它的内部结构的判断。

  这是对于整个需求上面的汇总和分析。从内部参与车企的结构上也可以分享一下我们对新能源趋势的判断。

  从目前的格局角度来看,特斯拉和比亚迪在市场里面占有的份额,两家加起来接近40%左右,相比过去我们在油车,不管是轿车时代还是SUV时代,头部的两个品牌的市占率比以往确实要高很多。

  总体上我们会认为,在2025年左右,这一轮新能源的创新带来的行业格局,最终可能会集中度确实比HV时代在50个点渗透率左右的时候会更集中一些。总体上我们倾向于形成“两超多强”的一个格局的概率可能相对会更大一些。

  以上是整个需求这一块总体大模块的分享。

  二、整个产业链

  对整个产业链来说,从技术创新的维度上作为起始点去展开,脉络会更清晰一点。在新能源的驱动下,未来我们可能也会考虑到智能化创新对整个产业的影响。综合电动化和智能化,如果我们做一个平面图,我们整体上会认为整个汽车行业站在整车公司的维度,整个行业的整车平台其实是在持续向上迭代。现在一个车企去正向迭代一个平台的时间周期的节奏明显快于过去油车。这两年我们会看到,像比亚迪为代表的e3.0的平台,在整个电动化的视角上面去看其实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平台的表现。接下来我们会认为随着行业创新继续推进,在未来的一到两年,整个行业在平台的维度上会进一步向上迭代、改进。可能不仅是在三电这一块会把现有的技术做得更加经济化,不仅是整个性能和整个质量、成本都可能做得更好。同时我们会认为在智能化这一块,整个技术创新的一些元素会进一步融合到整车平台里。整个行业的整车平台未来需要真正能够研发出来好的整车平台,它决定整个行业技术变迁的脉络。整体上我们会认为未来的整车平台需要几块大的核心壁垒,一块是电子电气架构,一个是硬件的标准化,还有一个是软件的标准化,以及数据的积累。对于未来整个车企来说,这四个方面都需要具备很强的能力。

  我们认为E/E架构可能对于后面整个整车平台迭代的能力是属于最最核心的一个思想,它体现了一个车企系统化的一套框架的能力。

  关于硬件标准化这一块,除了电子产业链相关的三电之外,我们会看到车企都上了很多过去豪华车可能都不太愿意给大家上的一些功能,天幕玻璃、HUD、空气悬挂、航空座椅等等。现在的阶段,车企为了去提升整个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做了很多加法。但是我们会认为,随着后面整个行业继续迭代,在整个大的硬件的维度上,总体上整个产业趋势是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去发展,尤其可能会体现在两个维度,一个是整个车未来的上下车身和里面的软硬件都要走向分离,体现出对于底盘这一块标准化要求的提高,以及对于整个上车身的标准化的提升,也都会提升。

  软件的标准化这一块,以未来三到五年的维度来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块的基础是需要整个行业的基础软件等等供应链的培养,涉及到整个未来产业链投资里非常大的一块,就是软件。我们类比过去消费电子来看,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前期是布局在硬件上,后期实际上是软件维度的投资机会。

  关于数据的积累,它是决定了整个最终整车平台能否形成很强的正循环的一个很重要的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在消费端,也包括整个生产环节相关的工业4.0的维度上,对整个数字化工厂建设的要求。从整个行业未来产业链的趋势来看,随着整车平台不断地往前推,我们会认为整个产业车企跟供应链的关系会越来越推向专业化的分工,不可能所有的车企都完完全全全站资源,像特斯拉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做,或者是像比亚迪,自己的供应链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我们认为整个这个过程,把整个造车的模式会进一步地推向新的创新,整个产业链会走向专业化的分工,车企跟未来供应链各自还是回归到合理的供应链的地位。

  我们总体上如果从技术的维度上把整个汽车做一个拆解,大的会分硬和软两个维度。从硬的角度来看,除了新能源相关的电池、电极、电控,跟三电相关的,也还会包括未来智能化相关的整个硬件层面的,从前端的传感器到三电平台,以及后台的控制和执行,包括现在车上基础的硬件,以及一些基本的消费属性的硬件,我们认为在整个BOM表里面还是属于非常重要的一块。未来我们认为从软件的角度来看,也会分成从底层操作系统到中间件,再到上层应用,也都会形成很多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总体上我们现在还是应该维持在硬件为主的投资机会的阶段。

  硬件的维度,我们总体上把各个赛道未来在车上的技术渗透率的提升,以及从这个赛道目前的格局去看,真正未来国产替代的理论空间,以及这个赛道上本身产品价值量的变化,总体我们把车上硬件相关的各个赛道做了一下未来增速的排序。首先,电机相关的三电这一块的增速还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前几年的投资机会已经非常好。除此之外,我们会认为在硬件的维度上去看,从价值量和整个投资增速综合来看,1.未来汽车上智能化相关的整个域控制器赛道的增速和投资机会非常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赛道。2.车上很多轻量化相关的产品的价值量是在明确提升的,包括未来一体化压铸的趋势形成的机会。3.整个汽车的底盘未来也会走向线控,线控里包括制动,也包括转向,总体整个价值量以及未来赛道的空间增速也是非常可观的。这三个是属于排序在前面的三个大的。其它的还包括车上的一些小的功能应用的升级,像HUD、空气悬挂、天幕玻璃等等,也有技术渗透率和国产替代率提升的赛道,都是属于整个在供应链、产业链的维度上看,大家去适合做一些布局的赛道。

  整体上,整个行业如果我们做投资机会上大的总结,渗透率在30%之前,整个新能源汽车从整车到供应链投资机会,尤其是电池这个链条都是非常好的。现在渗透率是从30%到50%提升的过程,总体上来说整个投资机会对于自下而上的选股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但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在不同的赛道上大家还是能够挖掘出很多alpha的机会。不仅是在整车这个环节,在很多环节都还是有很多空间和机会值得挖掘。

  从A股的投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总体上如果要去做排序,整个零部件的投资机会在未来可能比整车的机会更大一些,因为这一轮整体上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供应链确实是在非常明显地朝着自主可控这个方向去发展,各个赛道的国产替代的空间都还是会非常大的。

  以上就是我们这边总体上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个汇报。简单做总结,我们认为大的行业红利期仍然还在,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后面这一年大家还是值得充分地挖掘。对于整个估值来看,这一波整个行业的大调整,现在确实也回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建议大家可以重点关注。

  新浪财经立足“研究改变世界,构建分析师资本话语权体系”,以提升证券研究行业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举办第四届“分析师大会”。大会次日,新能源专场论坛启幕!听李瑞、陶灿、曹春林、李化松等18+知名基金经理、金牌分析师,说透新能源及行业机会,并揭晓19个领域最佳分析师榜单!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涵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10.5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53.63
  • 11-06 泰鹏智能 873132 8.8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15.18
  • 11-01 纳科诺尔 832522 1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