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闻天 王亦琛 唐栋国 赵文荣
何旺岚 张子辰 郭佳昕
低利率环境下固收基金发展与布局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议题,我们分析了美国、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区固收基金市场在不同利率环境下的发展情况,结合大陆固收基金产品格局,我们认为在纯债产品方面指数基金大有可为,推荐布局信用债指数基金、债券ETF;“固收+”产品方面关注一级债基布局机会。
▍利率持续下行使得纯债基金投资难度增大。
伴随着利率持续下行,基金静态收益持续下行;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的持续收窄导致传统的配置策略与类属选择策略获取收益的难度不断加大,纯债基金整体投资难度增大。
▍他山之石:美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均曾经历低利率阶段,但具体市场环境不同。
2009-2019年美国固收基金市场面临着与我国目前相似的环境,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于1.3-3%,期限利差与信用利差快速收窄,组合静态收益下行且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增加。2015年以来的中国台湾地区市场发展与中国大陆地区近况亦有相似之处:权益产品指数化发展的同时利率长期维持于1-2%之间。日本市场利率快速下行至极低位置;1991-1996年间,日本固收基金规模由7万亿日元提升至近19万亿日元,这与我国现阶段固收基金快速扩容类似;但考虑到日本利率快速下行至极低位置,日本固收基金市场发展的参考意义暂时有限。
▍纯债产品发展:低利率环境中,费率优势与投资理念变化驱动美国和中国台湾市场中债券指数基金走向繁荣。
2009-2019年,随着静态收益下降、利率策略与信用策略难度不断提升,美国纯债产品呈现指数化特征。2008-2019年末,被动产品在固收基金中规模占比由10.8%上升至39%,40bps的费率差是美国指数化产品的显著竞争优势。2015年以来,在权益投资指数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台湾市场债券指数产品亦快速被广泛接受,截至2024年3月末,该类产品在固收产品中规模占比达82%。目前,中国大陆债券指数产品相对主动产品有10-20bps的费率优势,指数化投资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接受,债券指数产品的发展值得管理人重视。
▍“固收+”产品发展:美国市场固收增强产品发展势头较好。
2009-2019年,在美国股市长期处于牛市的背景下,采用固收资产收益增强的核心系列产品发展远好于采用权益增强的混合型“固收+”基金。截至2019年末,核心系列基金在固收基金中占比约18%。考虑到我国大陆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低于美国,因此低敞口的一级债产品未来发展前景或优于其他类型“固收+”基金。从规模走势来看,在近年“固收+”基金规模整体缩水背景下,一级债产品规模保持稳步上升。这得益于一级债绝对收益型的产品业绩呈现,以及相对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分别具备20、40bps的费率优势。
▍我国大陆市场产品布局展望:纯债产品推荐布局信用债指数基金与债券ETF;“固收+”基金建议关注一级债基布局机会。
纯债产品方面,在信用利差缩窄,信用债产品主动管理难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高透明度、低费率的信用债配置工具需求旺盛。此外,由于我国债券ETF产品数量、规模均不高,“跨市场”创新产品仍存较多布局机会。一级债基作为最低波动的“固收+”基金品类更适合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尝试配置,以10%转债双低策略构建的组合回测业绩为例,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年化收益率为4.79%,期间最大回撤为1.47%。推荐过往产品布局专注于绝对收益类的管理人关注一级债基布局机会。
▍风险因素:
市场系统性风险;政策、监管规则超预期变动;行业实际发展不同程度偏离主观判断。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1月9日发布的《金融产品深度解读系列之二十三—低利率阶段的固收产品发展格局镜鉴》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