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在全球的融资总额逾10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伴随一级市场的火热,投资人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对这些充满潜力的企业进行合理估值?国君产业研究肖群稀团队,总结出人形机器人的四大估值基础。国君研深1°,精选部分章节如下,欢迎联系国君对口销售,获取报告原文。关联阅读:国君深度|人形机器人· 合集
关键问题:如何对人形机器人企业进行估值?
一句话简答:人形机器人四大估值基础:硬件、模型、数据、人才。
硬件:一切的基础
人形机器人本体硬件是基础,中国具备供应链优势。硬件每迭代一次,机器人核心性能就会跃升一个台阶。一体化关节、灵巧手方案的升级,对精度、力控、操作都有决定性影响。需要完全自研的高性能稳定硬件,如果没有自己的硬件,就无法根据算法和数据进行硬件的快速优化和修改。跨硬件的算法目前还处于论文阶段。依赖于过去多年在新能源汽车和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的积累,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优势明显。
模型:执行模型与硬件密切结合
从物理空间的角度来划分,大模型可以分为非具身大模型(基础大模型)、具身智能大模型(机器人大模型),它们的区别是能否生成运动姿态。非具身大模型如GPT、Sora等,输入和输出的模态都是语言、图片和视频。具身智能大模型输入视觉、语言信号,输出三维物理世界的操作,其中,端到端的具身大模型对数据和算力要求高,如Tesla FSD、谷歌RT模型;以Figure AI为代表,大多数人形机器人公司都采取了分层端到端的具身大模型:基础大模型(LLM或VLM)、决策大模型、操作大模型。其中决策大模型以ChatGPT for Robotics、谷歌PaLM-E为代表,技术方向从LLM 向强化学习(RL)演进,基于RL的范式可以使模型能够在不同环境和任务中学习和适应,实现更高级的决策能力。操作大模型根据决策大模型的输出执行具体动作,需要与机器人硬件深度集成,且必须通过数据采集来实现,技术方向从“MPC+WBC”向“RL+仿真”演进,MPC更适合具有精确模型和短期优化目标的场景,RL更适用于不确定性高、需要长期学习和自适应的环境。
数据:目前的瓶颈
能否获得足够数量,足够便宜且高质量的数据,是目前机器人发展的瓶颈,也是拉开机器人差距的重要手段。数据是AI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最大助推力,真实环境收集来的数据远远不够,需要仿真数据来弥补。主流的数据采集方法是:仿真生成数据、真实环境中采集。特斯拉Tesla Bot开发团队使用人类的真实运动方式来训练机器人,英伟达推出MimicGen和Robocasa模型,通过真人的遥操作数据捕获,再通过生成合成运动数据和模拟环境。数据采集完成之后,还有数据分发、清洗、打标签、校验、存储、管理等工作,数据能力强的公司会自己做数据pipeline,数据能力弱的会采购数据服务商的工具。人形机器人厂商短期目标是发掘应用场景,先把一个细分场景做好,积累出足够多的数据,训练小模型,再拓展新的领域,训练新的技能。当机器人的技能库足够丰富时,将最终走向通用化。
人才:核心驱动力
数据团队:涉及数据的采集、组织管理以及与模型的闭环开发,需要有强大组织能力的团队,核心团队需要具备组织大规模工程师的经验。算法团队:开源算法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的功能和技术,算法团队可以在开源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但是要实现高质量、高性能的人形机器人,需要专业的算法团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硬件工程团队:人形机器人对硬件的集成能力要求很高,而工程能力需要不断的试错,积累经验来获得。
风险提示:落地难题浮出水面;低估技术难度;竞争激烈;投资过度引发泡沫。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机器人产业深度(七):机器人的大脑——具身智能,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