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深圳超级独角兽IPO了

200亿,深圳超级独角兽IPO了
2024年06月13日 11:10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港股新一页。

港交所一个超级IPO诞生了。

投资界—天天IPO消息,今日(6月13日)上午,晶泰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此次发行吸引近80家全球投资机构参与锚定投资,不乏有来自欧美和中东的知名国际长线、医疗专项基金和对冲基金等,开盘后一路涨超20%,市值超200亿港元。

公司身后,是三位80后物理学家——温书豪、马健和赖力鹏。2015年,他们从麻省理工结伴回到国内,在深圳创办晶泰科技,一家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研发平台。成立至今,晶泰科技是AI制药领域融资金额最大的明星项目,一路走来累计融资超50亿元人民币,集结了一支豪华的投资人队伍。

更具意义的一幕是,这是首家通过18C特专科技规则的上市公司。今天现场,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交易所集团主席唐家成、行政总裁陈翊庭等一行现身,与晶泰科技温书豪、马健、赖力鹏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始于深圳,三位MIT校友联手

市值超200亿港元

晶泰科技的故事起源于三位物理学博士后。

董事长温书豪是一名80后量子物理学家,先是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博士,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学者,又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CEO马健则是浙江大学物理学博士,后在麻省理工完成博士后研究;首席创新官赖力鹏本科在北京大学修得物理学与数学双学位,博士在芝加哥物理学,而后同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

三位年纪相仿、学术背景相似的年轻人在麻省理工学院相识,他们相聚畅想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创立一家基础科学理论驱动的公司,把物理、化学的知识理论转化到社会应用里。

药物晶体,是温书豪、马健、赖力鹏等人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而一拍即合的方向。这源于生物医药领域与物理学基础研究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希望把最准的物理算法和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算法带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算力一起带进药物工业,推动这个略显保守的行业进入新一轮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升级的浪潮中去。就这样,XtalPi在麻省理工校园里诞生。

彼时,正值国内双创大潮,工程师红利和科学家红利日益凸显,同时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也来到一个重要节点——2014年前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开始启动,中国医药行业进入崭新周期,新药研发风起云涌。此情此景,温书豪决心与团队回国,2015年在深圳注册落地了晶泰科技

首次崭露头角,是在辉瑞2016年举办的那场晶体结构预测盲测赛上。彼时创立不久的晶泰科技实现了100%准确预测,由此拿到了与辉瑞合作的“入场券”,也在药物研发领域初露锋芒。

自此,晶泰科技迅速崛起。外界印象之一是2021年新冠疫情时期,晶泰科技通过利用基于量子物理的预测算法与机器人湿实验室的实验验证,仅用6周时间就成功确认了Paxlovid的药物晶体结构。这一突破为后续的开发和生产铺平道路,使Paxlovid成为全球首个获得FDA批准的COVID-19口服疗法。

时至今日,晶泰科技的主营业务分为两大块:一是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二是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固态研发服务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500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继与辉瑞达成合作之后,晶泰科技也在不断拓展客户,包括强生、德国达姆施塔特默克集团、中国正大天晴药业、韩国大熊制药等300多家全球生物技术与制药企业集团及研究机构。

营收方面,晶泰科技2021—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6280万元、1.33亿元、1.74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但AI制药公司的商业化挑战,同样摆在晶泰科技面前:经调整亏损分别为2.71亿元、4.37亿元、5.22亿元,合计亏损12.3亿元。晶泰科技将此主要归因于与研发活动相关的成本以及与营运相关的一般及行政开支。

回想当年,晶泰科技从深圳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起步,如今崛起成为全球AI制药江湖的超级独角兽。历经十年,这支队伍终于站上IPO敲钟舞台。

9年融资50亿,腾讯也来了

回顾投资往事

一路走来,晶泰科技留给创投圈深刻印象。

正如它在招股书里提到的那样,基于量子物理的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将像工业时代的水和电一样,成为药物和材料科学研发不可或缺的人工智能时代基本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

沿着这样的愿景,一批批风险投资人赶来。这是一份长长的投资人名单:腾讯、红杉中国、五源资本、国寿成达、人保资本、中金资本、招银国际、德迅投资、和暄资本、华兴资本、顺为资本、SIG、真格基金、峰瑞资本、云九资本、软银愿景基金、谷歌等数十个持股主体,令人惊叹。

峰瑞资本和真格基金是晶泰科技最早一批机构投资方。早在10年前MIT-CHIEF于波士顿举办的一次创业路演上,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第一次见到了温书豪。那次见面,这位MIT物理博士后给李丰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就表达了投资的意向。

但在当时,计算生物学还是一个新兴的方向,颇受争议。李丰回忆当时景况——对于制药的过程,大家更习惯于从基于经验、实验主导的传统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物理和计算的角度来理解,业内普遍评价是“比较边缘”,或者说“作用较小”。

直到2016年李丰创立峰瑞资本并完成美元基金的募集之后,这笔投资才得已落地,峰瑞资本成为晶泰科技的A轮投资方之一。之后,峰瑞资本还是晶泰科技孵化企业剂泰医药首轮融资的领投方。

与峰瑞资本同期进入的,还有真格基金。2016年,真格基金投资了晶泰科技,并见证晶泰科技一路走来直至今天成为“港股AI制药第一股”。

红杉中国是持股晶泰科技最多的机构股东之一。2017年,晶泰科技开始筹备B轮融资,在此期间公司通过业内同行的介绍与红杉中国团队结识。看好人工智能带动医药产业变革的发展前景,红杉中国很快领投晶泰科技B轮融资,并在后续轮次中进行了追加投资。根据招股书,红杉中国旗下系列主体持有晶泰科技8.25%的股份。

五源资本也是这只超级独角兽的重要投资方。2017年,五源资本董事总经理井绪天见到温书豪,当时就被晶泰科技的技术和可能对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深深吸引,并开始深度关注晶泰科技的发展进程,直到2018年底一次出差中终于想通——“晶泰科技是我们绝对不能错过的一家公司。”井绪天回忆。

于是,他直接改了机票飞往深圳,与合伙人一起拜访了晶泰科技团队。也许是这份诚意打动了创始人,在公司刚刚完成B+轮融资的时间点,晶泰科技专门为五源资本加开了一轮。

2020年和2021年,五源资本继续作为领投方之一参与了公司的C轮和D轮融资,当时创造了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融资额的最高纪录。招股书披露,五源资本持有晶泰科技7.94%的股份,位列前五大外部股东。

2021年7月,晶泰科技完成了最后一轮融资——3.8亿美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9.68亿美元(约140亿人民币),相较于2015年的Pre-A轮融资,6年时间估值暴涨超1600倍。这一轮投资人盛况依旧,新面孔之中和暄资本迅速扣动扳机,投资了晶泰科技2700万美元。

随后,晶泰科技启动IPO进程。

回过头来看,晶泰科技每一轮融资几乎都在刷新纪录。根据招股书,晶泰科技成立以来进行了8次融资,累计融资约7.3亿美元(超50亿元人民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这是全球融资最凶猛的AI制药公司,其透过私募股权融资筹集的资金总额排名世界第一。换言之,晶泰科技的崛起,离不开背后诸多创投机构多年的扶持与陪跑。近十年的浇灌,某种程度上也是“耐心资本”的一缕写照。

罕见豪华基石阵容

港股新一页

这是港交所首家以18C规则上市的科技公司,意义深远。

2023年3月31日,港交所推出的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即“18C”)正式生效,吸引无盈利、无收入的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被业内称为是“港股科创板”。今天伴随晶泰科技IPO敲钟,港交所18C第一个IPO诞生。

同样备受关注的是,晶泰科技此次IPO的豪华基石投资人队伍。根据披露,晶泰科技本次共引入8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基石投资者,包括Successful Lotus,IntelliMed,Mammoth Medical Solutions,海棠壹号,Bradley L. Pentelute教授,Ginkgo Fund I,百奥赛图及FaaS Capital Longevity Limited,他们累计认购3.37亿港元,以集资上限计,占29.89%。

其中,Successful Lotus是第一大认购方为,认购金额达4000万美元,浮现了香港地产大亨、四大家族之一的李兆基之子李家杰的身影。海棠壹号背靠国盛资本,是一家由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大型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公司。而Ginkgo Fund背后站着的则是著名天使投资人龚虹嘉。

估值低、流动性难历来是赴港上市的障碍之一。回想这几年,伴随港股IPO赚钱效应越来越弱,基石投资人渐渐离场。我们也目睹,部分拟上市企业因找不到基石投资人而无奈撤退IPO,也有不少港股IPO的企业背后甚至都没有基石投资人。此次晶泰科技的基石阵容,也许是投资人对港股IPO市场信心逐步修复的一种体现。

如今,第二家18C特专科技IPO正在赶来。昨晚,自动驾驶芯片独角兽——黑芝麻智能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早在去年6月,黑芝麻智能便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拟以特专科技公司18C章程在港股主板IPO。招股书显示,黑芝麻智能最后一轮C+轮融资发生在2021年,投后估值超22亿美元(近160亿元人民币)。

18C正式开闸,港交所翻开了崭新一页。最近港交所CEO陈翊庭在一次出席活动时表示,对研发开支大的企业和很多科技企业来说,香港市场仍是具备吸引力的上市平台,上市规则18C章可满足特专科技企业需求。

当然,于广大VC/PE而言,18C的推出无疑是多了一种退出窗口和路径。于很多内地企业而言,港股仍然是赴境外上市的优先选择。尤其是内地宣布新“国九条”和5项加强香港合作措施之后,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表的队伍明显多了起来,几乎平均每个工作日都有企业递表。

“我的电话响不停,询问香港有什么新股服务可以提供。”陈翊庭聊起这一久违景况。她指出,目前有100家企业正在港交所排队等候上市,预计大型IPO将卷土重来。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

如此种种,赴港上市潮起。正如新茶饮赛道的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比拼上市速度;地平线、云知声、英矽智能、佑驾创新等一众科技独角兽排队IPO,大家都在卡位。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