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宏观 | 深度专题】30-10y国债利差反转的必要条件——“去杠杆”终局推演系列一

【国君宏观 | 深度专题】30-10y国债利差反转的必要条件——“去杠杆”终局推演系列一
2024年05月14日 13:38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国君宏观研究

导读

本质上,30-10y期限利差定价的是私人部门主动加杠杆的预期,因此期限利差反转的条件清晰可见:第一,仅货币宽松并不能驱动利差反转,而是需要私人部门的杠杆配合,而在地产角色弱化的背景下,央行购债与资本市场(股票)的正向反馈是可以期待的一种场景;第二,企业部门的被动加杠杆也不能驱动利差反转,而须以可持续的需求动能与盈利预期作为前提。

1、期限利差的本质:对长期经济的信心。30-10y国债利差背后反映的本质是对长期经济的信心,如果认为社会长期投资回报率较高(经济高速增长),那么远期无风险利率应维持高位,体现在利差走扩;反之亦然。私人部门杠杆是对远期经济信心最好的解释,当私人部门愿意把远期的收入流贴现到当下去做投资,背后隐含的就是对远期经济前景的认可。而本轮期限利差的持续压缩是从2020年6月开始(第一轮疫情以后),2022年和2023年分别迎来了两波加速,近期已经来到历史底部区域(目前利差稳定在25BP附近)。

2、信用周期才是真正的信心标尺。

1)居民部门——出清到哪个位置了。我们采用居民债务率(居民债务/收入)来刻画居民的债务行为(即:相较于收入,是否过度举债)。在地产主导的模式下,居民的债务率持续累积,目前已经达到110%附近。从周期的视角来看,从2021年年初开始,居民就已经开启去杠杆周期,目前总体债务率已经来到周期的尾部。而房地产相关的长期债务目前仍在下行中继,对应的是存量债务压力下,居民提前还贷意愿仍然较强。也就是说,目前居民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谨慎既有短周期因素(债务周期),又有长周期因素(地产退坡后,存量债务如何消化),而提前还贷成为各自的优先选项。

2)企业部门——仍然在被动加杠杆。企业部门的债务率采用“企业债务/利润”。2023年上半年是一个典型的企业被动加杠杆,即:企业并不是由于盈利预期上修而举债,而是由于商业银行提供的低息贷款推动产能扩张(高技术制造业),从而带来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2023年下半年信用收缩)。而近期企业信用再次企稳向上的核心在于外需阶段性回暖叠加“三大工程”的配套贷款,但在需求动能持续性受限的环境下,产能的被动扩张背后是利润率的再次回落。

3)政府部门——关键在于带动效应。在私人部门信用难以实现趋势性扩张的背景下,政府部门是重要的信用抓手,而地方政府受限于地方债务和卖地收入,中央政府承担起信用扩张的重担。我们发现,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信用扩张的同时,居民和企业的存款也在同步回落,背后反映的是:1)政府信用对于私人杠杆的撬动作用有所减弱;2)私人部门的储蓄释放并非去到实体,而是来到了金融资产和提前还贷。

3、30-10y期限利差反转的必要条件。

1)本质上,30-10y期限利差定价的是私人部门主动加杠杆的预期,因而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部门,其行为对于期限利差都具备较强的解释力。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国债利差对于居民债务率的领先性从早期的9个月,到最近几年的同步甚至滞后,背后反映了从货币宽松到居民加杠杆的链条逐渐钝化;第二,近两年的期限利差与企业行为有所背离,源于本轮企业的信用扩张本质上是政府在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低息贷款+政府项目配套贷款),并非企业本身的预期回暖。

2)从这个角度而言,期限利差反转的条件清晰可见:第一,仅货币宽松并不能驱动利差反转,而是需要私人部门的杠杆配合,而在地产退出舞台的背景下,央行购债与资本市场(股票)的正向反馈是可以期待的一种场景第二,企业部门的被动加杠杆也不能驱动利差反转,而须以可持续的需求动能与盈利预期作为前提。

4、风险提示:央行购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地产风险加速、全球经济衰退

目录

正文节选

1.  期限利差的本质:对长期经济的信心

30-10y国债利差背后反映的本质是对长期经济的信心,如果认为社会长期投资回报率较高(经济高速增长),那么远期无风险利率应维持高位,体现在利差走扩;反之亦然。

私人部门杠杆是对远期经济信心最好的解释,当私人部门愿意把远期的收入流贴现到当下去做投资,背后隐含的就是对远期经济前景的认可。

而本轮期限利差的持续压缩是从2020年6月开始(第一轮疫情以后),2022年和2023年分别迎来了两波加速,近期已经来到历史底部区域(目前利差稳定在25BP附近)。

2.  信用周期才是真正的信心标尺

2.1  居民部门:出清到哪个位置了

我们采用居民债务率(居民债务/收入)来刻画居民的债务行为(即:相较于收入,是否过度举债)。在地产主导的模式下,居民的债务率持续累积,目前已经达到110%附近。

从周期的视角来看,从2021年年初开始,居民就已经开启去杠杆周期,目前总体债务率已经来到周期的尾部。而房地产相关的长期债务目前仍在下行中继,对应的是存量债务压力下,居民提前还贷意愿仍然较强。

也就是说,目前居民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谨慎既有短周期因素(债务周期),又有长周期因素(地产退坡后,存量债务如何消化),而提前还贷成为各自的优先选项。

2.2  企业部门:仍然在被动加杠杆

企业部门的债务率采用“企业债务/利润”。2023年上半年是一个典型的企业被动加杠杆,即:企业并不是由于盈利预期上修而举债,而是由于商业银行提供的低息贷款推动产能扩张(高技术制造业),从而带来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2023年下半年信用收缩)。

而近期企业信用再次企稳向上的核心在于外需阶段性回暖叠加“三大工程”的配套贷款,但在需求动能持续性受限的环境下,产能的被动扩张背后是利润率的再次回落。

2.3  政府部门:关键在于带动效应

在私人部门信用难以实现趋势性扩张的背景下,政府部门是重要的信用抓手,而地方政府受限于地方债务和卖地收入,中央政府承担起信用扩张的重担。

我们发现,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政府信用扩张的同时,居民和企业的存款也在同步回落,背后反映的是:1)政府信用对于私人杠杆的撬动作用有所减弱;2)私人部门的储蓄释放并非去到实体,而是来到了金融资产和提前还贷。

3.  30-10y期限利差反转的必要条件

本质上,30-10y期限利差定价的是私人部门主动加杠杆的预期,因而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部门,其行为对于期限利差都具备较强的解释力。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国债利差对于居民债务率的领先性从早期的9个月,到最近几年的同步甚至滞后,背后反映了从货币宽松到居民加杠杆的链条逐渐钝化;第二,近两年的期限利差与企业行为有所背离,源于本轮企业的信用扩张本质上是政府在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低息贷款+政府项目配套贷款),并非企业本身的预期回暖。

从这个角度而言,期限利差反转的条件清晰可见:第一,仅货币宽松并不能驱动利差反转,而是需要私人部门的杠杆配合,而在地产退出舞台的背景下,央行购债与资本市场(股票)的正向反馈是可以期待的一种场景;第二,企业部门的被动加杠杆也不能驱动利差反转,而须以可持续的需求动能与盈利预期作为前提。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利差 信用 加杠杆 债务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