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报告导读】
1. 宏观:服务通胀环比加速,市场降低降息预期——美国1月CPI数据
2. 宏观:龙年春节的关键宏观变量
3. 宏观:春节错配拉低CPI,整体物价全年前低后高
4. ESG:新年新里程: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
5. 策略:A股市场是否仍会延续高股息策略?
6. 策略:美联储降息预期或延后,春节后A股蓄势待发
7. 社服:春节假期旅游消费强劲,市场预期有望修正
8. 有色:2024年首批稀土指标增速放缓,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9. 汽车:1月销量淡季不淡,出口维持高景气度
银河观点
宏观:服务通胀环比加速,市场降低降息预期——美国1月CPI数据
章俊丨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S0130523070003
一、核心观点
CPI和核心CPI增速高于预期,居住成本和服务环比加速: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从12月的3.4%降至3.1%,高于2.9%的市场预期;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同比3.9%,与12月相同,同样高于3.7%的市场预期。季调环比方面,CPI增速为0.3%,核心CPI增速略升至0.4%。CPI在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均强于市场预期,且主要因素均为居住成本环比意外强劲,此外非家用食品和运输也有一定贡献。居住成本的粘性弱化了通胀降低的幅度,但并不改变其2024上半年下行的趋势,75BP或更多的降息仍是基准情形;虽然如此,部分价格分项的脉冲和地缘政治问题等诸多不确定性将使通胀额下行充满曲折,美联储也需要警惕四季度通胀小幅回升并偏离2%目标的风险。在劳动和CPI数据都强于预期的情况下,市场纠正了过度激进的降息预期,因此也不必对美联储2024年的降息幅度过分悲观。
通胀数据反映的6个要点:(1)1月CPI增速超预期的核心原因依然是居住成本环比增长偏强,能源服务、教育和通信、娱乐以及非家用食品价格环比增速的加快也弱化了通胀同比的降幅;整体上,通胀仍处于稳步下降的通道,但放缓的幅度可能弱于2023年四季度形成的市场预期。(2)居住成本0.6%的环比增长在2023年9月也曾出现过,本次大概率仍为脉冲效应;由于技术性的统计滞后,居住成本正常的非季调环比应在0.3%-0.4%左右。从房地美等房价指数的环比增幅来看,考虑统计滞后的情况下,通胀中居住成本的环比增幅可能在2024上半年面临一定压力,但下半年预计缓和,整体无需过度担忧。(3)核心CPI方面,预计仍将在前三季度延续缓和趋势并向3%靠拢,不过如果后续居住成本环比持续偏高则需要警惕。(4)1月短期消费者通胀预期仍在回落,5年预期保持稳定,这仍旧利于美联储防止价格增速出现明显反弹;在能源价格不超预期的情况下,名义CPI在2024年三季度仍可能接近2%,但四季度有回升风险。(5)对2023年CPI的季节性调整并未像2022年一样出现明显上修,这表明去通胀进程整体较为顺利。(6)综合以上信息,在通胀大概率于2024年整体延续回落的情况下,美联储年内依旧有较高可能进行3至4次的降息,我们认为首次降息时点仍有望在二季度末出现,市场目前对降息预期的调整已经较为合理。
我们目前对2月CPI的预测增速为2.8%,核心增速在3.7%左右。
市场推后预期的首次降息时和全年降息幅度,目前预期已经趋于合理:近两个月的劳动和价格数据均超出市场预期,使市场进一步降低了2024年的降息预期。CME数据显示联邦基金利率期货交易者将首次降息时点推迟至5月,全年降息幅度降低至4次。10年期美债大幅上行13.7BP至4.315%,美元指数升至104.8646,三大股指全线收跌。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对全年降息的时点和幅度正趋于合理,尽管偏强的经济表明去通胀不会一帆风顺,但从实际利率角度考虑美联储全年进行3至4次降息依然有必要,4.5%左右的联邦基金利率依旧会令实际利率保持2000年以来的偏高水平以防止价格过热。不过,如果通胀数据在未来数月连续超预期,美联储会进行更鹰派的引导。
二、风险提示
1.美国经济韧性超预期的风险。
2.美国通胀反弹的风险。
3.美国出现突发流动性危机的风险。
宏观:龙年春节的关键宏观变量
章俊丨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S0130523070003
高明丨宏观经济分析师
S0130522120001
许冬石丨宏观经济分析师
S0130515030003
詹璐丨宏观经济分析师
S0130522110001
一、核心观点
春节前一周国内多项政策出台,受益于政策预期,市场情绪显著修复。
1. 中国资产节前反弹:2月5日至8日上证综指涨幅6.06%,创业板指数涨幅10.51%。10年期国债收益率2月5日降至2.40%的历史低位之后开始反弹,2月9日收于2.43%。
2. 财政政策: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来看,1至3月新增专项债规模分别为1998亿、2211亿、3631亿元,春节后发行将加速;且3月初的“两会”可能进一步研究超长期特别国债。
3. 房地产政策:1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春节前各大银行先后宣布要积极落实。截至2月15日工、农、中、建、交对接项目超过8200个。
4. 货币与金融政策:2月7日吴清任职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2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提出“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并强调“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与“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
春节前发布的1月货币量与社会融资、价格数据等改善不明显,春节期间出行大幅增长,消费恢复相对平稳。
1. 2月8日发布的1月价格与金融数据改善并不明显:1月PPI同比-2.5%,环比-0.2%;CPI同比-0.8%(前值-0.3%),环比+0.3%。1月M2同比+8.7%(前值+8.9%)、M1同比+5.9%(前值+1.3%)、社会融资余额同比+9.5%(前值+9.5%)、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10.1%(+10.4%)。
2. 春节期间消费与票房恢复平稳:2024年春节前四天日平均消费额3.04亿元,低于2023年日均3.67亿元。截至2月16日2024年春节票房收入相比2023年增加11.5%至75.44亿元,观影人次增加17.5%至1.52亿人次,2023年票房和观影人次增速分别为11.8%和13.0%;2024年春节档单人消费票价为49.6元,比2023年的52.3元略有下调。
3. 春节期间出行火热:截至2月14日,春运前2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45亿人次,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14%,比2019年同期增长11%。2月1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比2019年同期增21.8%,其中铁路、公路、民航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19.9%、22.4%、16.7%。
美国利率与美元指数上行,美股先降后升接近前高,港股短期反弹
1. 通胀预期与利率汇率:美国1月CPI同比+3.1%(前值+3.4%),核心CPI保持在3.9%。由于通胀高于预期,2月16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4.3%(2月9日为4.17%),美元指数收于104.3(2月9日为104.1),均保持上行趋势。
股指与商品:2月9日至16日美股纳指与道指先降后升,涨幅分别为-1.3%、-0.1%;港股反弹,恒指涨幅+3.8%。布伦特油价反弹,收于86.3美元/桶;伦金回落,收于1998美元/盎司。
二、风险提示
1. 地缘政治冲击的风险。
2. 能源价格冲击的风险。
宏观:春节错配拉低CPI,整体物价全年前低后高
许冬石丨宏观经济分析师
S0130515030003
一、核心观点
1月CPI同比下降0.8%(前值-0.3%),主要受上年同期春节错月高基数影响,环比上行0.3%(前值0.1%),其中翘尾因素影响为-1.1%,新涨价因素影响为0.3%。PPI同比-2.5%,环比下降0.2%。
服务价格回升推动CPI环比上行,黑色系商品价格支撑PPI弱势回升
服务价格上行但仍偏弱,交通燃料下行和家庭服务不及预期是主要拖累。服务价格上涨0.4%但仍处于偏弱区位,过去五年环比均值为0.58%,主要源于交通工具燃料大幅下降,1月交通工具燃料环比下行1%,带动交通和通信项价格影响CPI下行约0.27%。家用服务价格环比上行2.7%,家用器具价格环比上行0.6%。食品项中,猪肉价格下行0.2%,鲜菜价格上行3.8%,需求端平稳,食品项价格涨幅不及预期。其它商品中,旅游价格环比上行4.2%,交通工具价格下行0.1%,教育服务价格持平,水电价格环比0.1%,符合季节性波动。中药价格同比上涨放缓,衣着和通信工具价格环比均下行0.3%。
PPI环比延续下行,上游的原油、中游的设备和下游的消费品价格走低。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0.8%)、中游的石油、煤炭及燃料加工业(-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1.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0.4%)价格下行;黑色系产品线价格持续回升,黑色金属矿(+2.3%)、有色金属矿(+0.6%)、黑色金属冶炼(+0.4%)、有色金属冶炼(+0.3%)价格走高;下游的食品(+0.2%)、医药(+0.2%)价格小幅上行,但是相关的煤炭、非金属矿、中游设备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设备、汽车和下游的纺织、造纸呈现疲弱状态。
我们的分析:CPI春节错配外其他增长偏低,PPI中黑色产业链亮眼
开年CPI同比创出新低主要是因为春节错配的影响。春节错配对于非食品的影响弱于食品。1月份CPI环比的涨幅同样偏弱。从同比涨幅中也能看到,猪肉、蔬菜和原油价格仍然是拉动CPI同比下跌的主要商品。服务类价格在1月份意外上行,寒假旅游和暑假旅游相似,带动了住宿、餐饮等旅游消费价格。也要看到,尽管旅游和服务价格提前启动,但是核心CPI继续下行,整体社会消费不振。
PPI环比回落,上游的原油、中游的设备和下游的消费品价格走低。黑色产业链表现出了更好的景气度。从上游的煤炭和黑色金属矿到中游的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价格走高。1月份公用事业出厂价格持续走高,冬季燃气的生产供应和电力热力供应季节性走高。
CPI和PPI全年前低后高
尽管存在春节错配,但是1月份环比涨幅仍然低于往年水平。2月份CPI会顺势转正,但是低位运行的CPI可能会持续全年。2024年度预计CPI仍然是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CPI预计在0.5%左右运行,4季度CPI回到1%以上。2月份由于春节错配的影响预计CPI回升至0.8%左右。
PPI的回升速度偏缓,原材料价格的上行仍然没有得到下游行业的认同。1月份黑色产业链的回升仍然需要观察。房地产行业的运行对于黑色系产品仍然至关重要,黑色产品的出口也需要继续观察。2024年度PPI翘尾影响减弱,PPI环比的小幅回升会带动PPI同比的快速上行。我们预计3季度PPI增速转正,全年PPI保持前低后高运行。
二、风险提示
1.房地产持续回落的风险。
2.大宗商品大幅下行的风险。
ESG:新年新里程: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
解学成丨研究院副院长
S0130520090003
一、核心观点
事件:2024年2月8日,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这是三大交易所首次起草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
内容: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相结合。《指引》强制要求按照指引及相关规定披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主体包括:上交所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深交所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而北交所则是考虑到北交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特点,上市公司总体实行自愿披露原则。建立可持续发展披露框架。《指引》明确了上市公司的披露内容以及披露原则,要求公司应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核心内容对披露的议题进行分析和披露。明确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内容。环境方面,设置了针对气候变化,污染防治与生态系统保护,以及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提出披露要求。社会方面设置了乡村振兴与社会贡献,创新驱动供应商与客户以及员工议题。公司治理方面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章节中,交易所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机制。
《指引》可持续发展定位推动披露标准的形成。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载体主要包括ESG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专题报告或者年报。对此,业界尚未有统一标准。《指引》选择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主导披露逻辑和形式,能够有助于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形式的统一。根据对三种披露形式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衡量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的重要路径,可持续发展是这三种形式报告最大共同点。
《指引》兼顾国际接轨与本土适用。《指引》明确了以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主导披露逻辑和形式,以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成果为主干,以ESG信息披露为枝杈,加入国际相关最新议题与具有中国特色等重要议题,兼顾国际标准与中国特色,外与国际接轨,内可本土适用。
《指引》兼顾财务重要与影响重要。《指引》强调企业在披露可持续信息时需同时兼顾财务重要性与影响重要性,综合考量企业对内(企业本身)和对外(作出经济、社会和环境正面贡献、造成经济、社会和环境负面影响)的双重维度,在既有价值视角上,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持续经营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种双重维度的考量有助于企业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战略,并满足资本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指引》兼顾强制规范与自愿灵活。《指引》在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中刚柔并济,披露主体、披露方式、披露标准、披露过渡多方面同时具有规范性与灵活性。披露主体上,规定部分企业必须披露,鼓励其他企业自愿参与。披露方式上,要求重要议题定性与定量结合,为难度大的指标提供定性披露选项。披露标准上,对核心议题设定明确要求,对基础薄弱议题适当降低标准。披露过渡上,给予企业时间准备。这种刚柔并济的策略有助于中国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稳妥起步和渐进发展,积累经验并推动持续改进。
二、风险提示
《指引》实施不及预期的风险。
策略:A股市场是否仍会延续高股息策略?
杨超丨策略分析师
S0130522030004
一、核心观点
高股息资产的特征:2022年以来,A股市场股息率明显提升,位于2010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从个股看,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普遍具有大市值特征,近年来更多上市公司倾向于较高的股息率。从行业看,上游能源等基础性行业股息率较高。从企业性质看,央国企普遍具有高股息特性。股息率与业绩增速具有相关关系,通常,高股息率的企业相对成熟,盈利能力也较为稳健,但规模扩张速度偏缓。
高股息策略投资有效性:(1)收益率比较:2005年至今,总体上,大盘上涨期间,红利指数多数时期涨幅更小,从而超额收益为负;大盘下跌期间,红利指数多数时期跌幅更小,从而超额收益为正。高股息策略在市场总体下行周期胜率较高。2015-2024年十年的历史复盘结果显示,大盘上行的年份,股息率排名前五行业较后五行业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为40%;大盘下行的年份,股息率排名前五行业较后五行业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为100%。(2)经济增速:2005-2024年,五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红利指数较全A占优期间,中国GDP名义增速均呈下行趋势;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增速多数时期呈下行趋势,少部分时期呈上升趋势;全部A股ROE(TTM)则上升与下降占比接近,2021年以来呈下降趋势。(3)利率:从实际数据分析,2005年至今,10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与红利指数的表现无明显相关关系;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总体与红利指数表现呈正相关关系。(4)拥挤度:2021年以来,红利指数行情与相关基金规模份额快速增长相对应。红利指数相对全A的换手率比值、成交额占比等指标目前尚未见顶回落,即红利指数行情预计仍将持续。
高股息策略投资展望:(1)当前国内经济仍然处于房地产去库、新旧动能转换期,经济修复斜率偏缓,高股息资产确定性较强,有望持续受到投资者的关注。(2)货币政策预计维持适度宽松,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高股息资产由于“类债”特征,在利率下行期具备更高的性价比。(3)随着政策不断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导向,健全现金分红治理机制,叠加经济修复环境下A股盈利能力边际改善,企业分红意愿有望增强,带动现金分红力度持续提升。(4)经历近期的上涨行情后,当前高股息资产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配置建议
(1)央国企主题:央国企具有高股息特性,确定性相对较高。叠加央国企盈利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突出,较于民企长期具有低估值特征。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央国企注入新的动力,央国企投资价值日益凸显。(2)行业视角:一是以家用电器、纺织服饰、食品饮料为代表的业绩优的消费细分领域,受益于内需复苏的交通运输行业;二是以煤炭和石油石化为代表的能源行业;三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板块。
二、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美联储降息时点及幅度不确定性风险,国际地缘因素不确定性风险,市场情绪不稳定性风险等。
策略:美联储降息预期或延后,春节后A股蓄势待发
杨超丨策略分析师
S0130522030004
一、核心观点
大类资产表现复盘:周内(2月12日至2月16日),美国通胀数据表现大幅超预期,美联储官员持续打压市场降息预期,全球大类资产价格波动加剧。(1)大宗商品:WTI原油涨3.06%,报79.19美元/桶;COMEX黄金期货跌0.78%,报2007.50美元/盎司。(2)美国债市: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6BPs,报4.64%;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3BPs,报4.30%。(3)汇率:美元指数涨0.20%,报104.28;欧元兑美元跌0.07%,报1.08;英镑兑美元跌0.20%,报1.26;美元兑日元涨0.63%,报150.21。(4)权益市场:日经225涨4.31%,恒生指数涨3.77%,英国富时100涨1.84%,法国CAC40涨1.58%,印度SENSEX30涨1.16%,德国DAX1.13%,道琼斯工业指数跌0.11%,标普500跌0.42%,纳斯达克指数跌1.34%。
大宗商品:(1)原油:地缘因素风险发酵与产油组织坚持减产计划,对冲了美国低于预期的零售数据与国际能源署对石油需求放缓的预测,原油价格录得收涨,预计原油价格仍将宽幅震荡。(2)黄金:降息预期持续受到打压,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美元指数飙升,黄金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受到避险情绪的支撑。黄金价格走势仍需观察美联储降息预期。
债市: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一方面受强于市场预期的CPI与PPI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受美联储鹰派立场不变的托举。预计全球大类资产定价之锚的美债收益率震荡或将持续。
汇率市场:(1)美元指数:强于预期的通胀数据与鹰派的美联储支撑美元收涨,预计美元指数仍以震荡为主。(2)欧元与英镑:欧元区的通胀正在按预期下降,同时,英国的通胀降速超预期,市场强化了欧洲地区提前降息的预期,欧元与英镑贬值。(3)日元:日本央行明示即便在央行结束负利率政策之后,日本的金融状况仍将维持宽松状态,叠加日本将发行1万亿日元的国债,日元贬值,预计在美元强势背景下,日元维持震荡。
权益市场:(1)美股:降息预期延后与风险偏好下行,美股暂时终结连续上涨态势。(2)日股:尽管日本2023年国民生产总值排名跌至世界第四,但在美国科技股持续上涨带动下,叠加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与公司治理持续改善推动,日本股市再创历史新高,日经指数或延续惯性走势。(3)港股:当前欧美主要国家已进入确定性降息通道,预期港股市场流动性将有所改善;中国对经济的呵护政策有望持续加码,与此同时海外机构部分增持中概股,叠加港股处于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港股存向上动能。A 股市场在估值的绝对优势下,加之节前市场情绪已烘托回升,节后蓄势待发。
中国春节数据表现:(1)电影: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录得81.39亿元,突破2021年78.42亿元的记录值,创新高的电影票房不仅展现了房居民消费存在进一步释放的潜力,还预示了传媒产业存在持续恢复的动能及不断增长的空间。(2)出行:2月10日至17日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累计23.11亿人次,反映居民强烈的出行意愿与待释放的强大消费需求。
二、风险提示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美联储降息时点及幅度不确定性风险,国际地缘因素不确定性风险,市场情绪不稳定性风险等。
社服:春节假期旅游消费强劲,市场预期有望修正
顾熹闽丨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70001
一、核心观点
春运上半场人次增长强劲,铁路、民航客运表现超预期。据交通部数据,龙年春运前2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47.8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比2023年+13.0%,较2019年同比+11.7%。其中:1)铁路2.45亿人次,同比2023年+57.9%,较2019年同比+23.9%;2)公路44.8亿人次(口径较此前有调整),同比2023年+10.9%,较2019年同比+11.6%;3)水运1615万人次,同比2023年+46.0%,较2019年同比-49.9%;4)民航4444万人次,同比2023年+67.0%,较2019年同比+18.7%。对比节前交通部预测,龙年春运预计80亿人次,铁路、民航同比2019年各增18%、12%,此次春运上半程数据已全面超出官方预测。
假期出行需求增长强劲,居民消费力有企稳止跌迹象。1)同比维度看,春节假期(除夕至初七)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同比+26%,铁路、民航、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同比各+25%、20%、49%,显著好于春运其他时间段,考虑到春节期间出行需求由休闲旅游主导,这意味着旅游市场的增长依然强劲;2)环比角度,此次春运整体交通数据恢复率均好于2023年各黄金周水平,其中以出游需求为主的铁路、民航客运人次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6%、120%,而23年恢复率峰值“五一”黄金周铁路、民航恢复率仅为122%、104%。3)从部分省市公布数据看,广东/福建/北京春节假期旅游收入增长均好于人次增长,或反映居民消费力有企稳止跌迹象。
博彩、免税消费边际改善,出境游恢复超疫情前。1)博彩:春节澳门旅游市场增长强劲,大陆旅客量恢复至19年同期19%,环比23年中秋&国庆提升26pct;受春节假期旅游市场景气驱动,金沙预计2月市场GGR将达200亿(恢复至19年79%),超市场预期,且为疫后首次恢复至200亿水平;2)免税:春节假期7天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22.14亿元/同比+42%,虽然销售增长主要受海南旅游客流增长驱动(旅游市场增长驱动免税购物人次同比+71%),但离岛免税客单价降幅环比显著收窄,人均免税消费8235元/同比-17%,客单价绝对值环比23年五一(8101元)、中秋国庆假期(7084元)明显回升;3)出境游:官方预计日均180万人次,同比+330%,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OTA平台数据显示,新马泰等东南亚免签国家订单同比19年增长超3成,日本、韩国等市场订单亦均较2019年实现增长。
二、投资建议
春节假期旅游消费增长强劲,叠加市场此前认知受困于消费降级的免税消费有企稳改善信号出现,将有助于市场修正对2024年旅游板块面临高基数压力的悲观预期。在此基础上,建议聚焦三条投资主线:(1)出境游板块仍有边际改善空间,建议关注OTA(携程旅行、同程旅行)、博彩(美高梅中国);(2)国内游看好产品与模式具备创新迭代能力的公司,推荐天目湖、三特索道(维权);(3)顺周期板块建议关注布局机会,推荐中国中免、锦江酒店、首旅酒店。
三、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风险;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有色:2024年首批稀土指标增速放缓,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华立丨有色行业首席分析师
S0130516080004
阎予露丨有色行业分析师
S0130522040004
一、核心观点
事件: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下达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3.5万吨、12.7万吨。第一批指标中,中国稀土集团的轻稀土、中重稀土开采指标分别为30280吨、10140吨,冶炼分离指标38990吨;北方稀土的轻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指标分别为94580吨、88010吨。
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指标增速显著放缓: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指标较2023年第一批分别同比增长12.5%、10.4%,增速较2023年第一批分别下降6.6、7.9个百分点。其中,2024年第一批轻稀土开采指标124860吨,增长15803吨,增幅14.5%,增速较2023年同批下降7.6个百分点;中重稀土开采指标10140吨,较2023年同批减少803吨,降幅扩大至7.3%。
行业整合推进,南北两大稀土巨头成型:在2023Q3中国稀土集团与厦门钨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合作运营乙方厦门钨业控制的稀土矿山和稀土冶炼分离产业,以及2024年年初广东稀土集团100%股权划转至中国稀土集团旗下后,国内中重稀土整合完成,稀土行业优化推进,至此最终形成了北方稀土集团与中国稀土集团这南北两大稀土巨头。2024年第一批轻稀土开采指标中,北方稀土占比76%,较去年同批提升2个百分点,指标量增加13637吨,增幅16.8%;中国稀土集团指标量占比24%,较去年下降2个百分点,指标量增加2166吨,增幅7.7%。国内轻稀土开采指标进一步集中于北方稀土,而在中重稀土整合后2024年第一批中重稀土开采指标则全部集中于中国稀土集团。
二、投资建议
假设国内2024年第二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与第一批相同,且不再特殊下发第三批指标,则2024年全年国内稀土开采总量为27万吨,较2023年同比仅增长5.9%,增速较2023年下降15.5个百分点。国内稀土矿供给增量的显著放缓,将使稀土供需结构大幅改善,且整合成双巨头并立稀土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稀土价格有望从底部稳步上行,稀土企业盈利能力将得到大幅改善,建议关注中国稀土(000831)、北方稀土(600111)、广晟有色(600259)、盛和资源(600392)。
三、风险提示
1)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3)海外矿山新增产能投放快于预期的风险;4)国内配额增长大于预期的风险;5)稀土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汽车:1月销量淡季不淡,出口维持高景气度
石金漫丨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
S0130522030002
一、核心观点
事件:中汽协发布2024年1月汽车产销数据:1月当月汽车销量为243.9万辆,同比+47.9%,环比-22.7%;当月汽车产量为241.0万辆,同比+51.2%,环比-21.7%;当月汽车出口44.3万辆,同比+47.4%,环比-11.2%;乘用车销售211.5万辆,同比+44.0%,环比-24.2%;商用车销售32.4万辆,同比+79.6%,环比-11.1%;新能源汽车销售72.9万辆,同比+78.8%,环比-38.8%。
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1)1月销量淡季不淡,出口延续强势表现为车市提供有力支撑。1月车市销量淡季不淡,在剔除去年1月春节提前带来的低基数效应后,销量仍维持较高水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燃油车经销商提前布局,在市场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力争完成销量目标,在终端维持了较大的优惠力度,为销量提供了有效支撑;二是出口延续亮眼表现,海外市场不受春节的节日性因素影响,自主品牌在海外的市场开拓稳步推进,助力出口继续保持高增态势。乘用车方面,1月乘用车销售211.5万辆,同比+44.0%,环比-24.2%,其中国内销售174.6万辆,同比+43.3%,环比-26.3%,国内销量相较历史最高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出口36.9万辆,同比+47.5%,环比-12.4%,奇瑞(9万辆)、长安(5.6万辆)、比亚迪(3.7万辆)等自主品牌海外市场扩张成效显著,支撑乘用车出口量延续高景气度,自主乘用车品牌销量韧性显著高于合资品牌,1月销售127.8万辆,同比+68.6%,市场份额同比上升8.8pct至60.4%;商用车方面,1月商用车销售32.4万辆,同比+79.6%,环比-11.1%,其中国内销售25万辆,同比+92.2%,环比-12.8%,主要系货车需求强劲,1月货车销售28.9万辆,同比+81.8%,环比-6.6%,出口商用车7.4万辆,同比+46.9%,环比-4.9%,继续为出口市场贡献增量。
2)新能源渗透率环比微降,主因市场短期扰动所致,长期新能源替代趋势不改。1月单月新能源汽车销售72.9万辆,同比+78.8%,环比-38.8%,渗透率为29.9%,销量环比降幅高于整体市场,渗透率环比有所降低,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燃油车销量受益于终端优惠支撑,新能源车终端优惠有所收窄,销量此消彼长;二是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微调(2024年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仅能减免最高3万元购置税),2023年底销量存在小幅透支;三是1月出口增速高于国内销售,但出口新能源渗透率低于国内,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1万辆,同比+21.7%,环比-9.8%,渗透率仅为22.8%,对整体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有所拉低。国内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月国内销售60.1万辆,渗透率达34.4%,显著高于整体市场。
二、投资建议
整车端推荐广汽集团、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智能化零部件推荐华域汽车、伯特利、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科博达、均胜电子、星宇股份等;新能源零部件推荐法拉电子、中熔电气、华纬科技、精锻科技、拓普集团、旭升集团等。
三、风险提示
1、国内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2、出口增长面临海外政策制约的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2月1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银河证券每日晨报 - 20240219》
分析师/责任编辑:周颖
评级体系:
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6到12个月行业指数(或公司股价)相对市场表现,其中:A 股市场以沪深 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为基准。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