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舆情 | 德和科技因数据存疑“小巨人”被取消:增收不增利,还遭对手起诉

IPO舆情 | 德和科技因数据存疑“小巨人”被取消:增收不增利,还遭对手起诉
2023年08月14日 16:08 市场资讯

专题:德和科技IPO:被竞争对手告上法庭 报告期内多次被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关注帅佬

一起暴富

德和科技因数据存疑“小巨人”被取消:

增收不增利,还遭对手起诉

8月7日,持续冲刺深交所主板的德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和科技)收到第2轮审核问询函。在7月27日时,德和科技就第1轮审核问询函进行了回复。外界较为关注的是德和科技被取消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也进行了详细解释。与此同时,德和科技的业绩压力也颇为严峻。

关于被取消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原因,德和科技表示,如下:根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向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下发的工企业函[2022]136号《关于取消“德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的函》以及与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浙江省经信厅工作人员的官方电话沟通,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认为德和科技2019年数据存在三份审计报告,三份审计报告的数据存在差异,因此德和科技存在申报数据存疑情况,基于谨慎性考虑,决定取消德和科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但其同时确认德和科技不属于故意造假骗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誉的情形,不属于惩罚与处罚措施,后续依然可以再申请。

针对该事件影响,德和科技表示,公司被竞争对手恶意举报是被取消小巨人的导火索。公司后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免相关事件再次发生。

(港湾商业观察)

太力科技净利润承压明显:

销售费用率远高同行,去年两次被执行人

8月1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召开2023年第62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核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力科技)的首发上会事项。

截至上会前,太力科技共收到来自深交所的两轮问询,其中技术来源与创新型、行业与成长性、收入变动、销售费用、毛利率等问题被监管多重关注。

经营期间,太力科技主营业务集中。按产品类别划分,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可分为真空收纳袋、垂直墙壁置物产品、其他家居用品、真空食品及档案袋和TPE弹性体材料。

过去三年,太力科技主要产品真空收纳袋和垂直墙壁置物产品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8.17%、80.77%、73.39%,构成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整体来看,从2020年至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太力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5.46亿、6.23亿元、6.38亿元。在2021年、2022年,公司营收增速分别同比上一年增长13.92%、2.21%,主要系受到垂直墙壁置物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所致。

然而在营收另一边,太力科技的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以及毛利率表现却呈现一定波动。报告期内,太力科技实现净利润分别为7344.83万元、4284.68万元、5894.18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67.84万元、4080.08万元、5136.94万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8%、53.77%、55.44%。

不难看出,太力科技近三年营收持续增长,而净利润则远未恢复至2020年水平。此外,太力科技在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方面还出现跳水。报告期内,公司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02.61%、25.02%、22.10%。

(港湾商业观察)

IPO募资45亿才半年

磷酸铁锂龙头又要定增融资65亿

8月11日,磷酸铁锂龙头湖南裕能收跌4.8%,股价报于41.88元,总市值317.1亿元。2023年2月9日,湖南裕能正式在创业板挂牌上市,距今上市半年时间,在IPO募资45亿后,湖南裕能又抛出65亿定增融资计划。

如果湖南裕能定增融资65亿元,该公司上市融资金额将达到110亿元。湖南裕能是一家什么公司?为什么上市半年就推出再融资计划?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如何?

根据湖南裕能的公告,IPO募资承诺的投资项目四川裕能三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四川裕能四期年产6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均已完工,达到预计效益。两项目实际投资金额与募集后承诺投资金额的差额是-2.42亿元。

湖南裕能还列出了超募资金的投向,包括贵州裕能年产1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项目等3大具体项目,均显示预计2023年下半年完工。募集后承诺投资金额24.88亿元,截至6月30日实际投资额16.98亿元。

湖南裕能提示募投项目产能消化的风险,称本次募投项目的扩产规模是基于公司现有产品的需求量和市场发展的预测而定,具有较强的市场可行性;若未来公司磷酸盐正极材料产品及其下游锂电池产品的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则本次募投项目的新增产能将面临难以消化的风险。

(德林社)

沃太能源科创板问询:

产能能否消化,与亿纬锂能(维权)如何合作

近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沃太能源)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已变更为“已问询”。据披露,沃太能源主要产品包括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和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环节。

记者注意到,上交所在下发问询函中,主要关注沃太能源和同行业相比的核心竞争力、与重点客户和供应商合作细节、募投项目情况等问题。

根据沃太能源在首轮问询中回复显示,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3亿元,同比增长120.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亿元,同比增长152.98%。截至今年6月末,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11.09亿元。

从收入构成来看,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沃太能源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销售收入分别为2.01亿元、3.16亿元、6.85亿元和6.28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1.12%、85.43%、85.25%及91.67%,是该公司最主要的业务板块。

沃太能源户用储能系统和工商业储能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均为电池模组、逆变器模块、EMS和BMS。其中,沃太能源自主研发和生产BMS、EMS,而核心零部件电芯和逆变器全部来自外购,这受到上交所的重点问询。

据沃太能源在首轮问询中回复称,该公司电芯及逆变器模块的采购金额逐年上升,2020年至2022年采购金额分别为1.45亿元、3.66亿元和13.24亿元,占成本比分别为56.43%、62.21%和100.24%。

(财联社)

广西教育信息化服务商「迈越科技」四递表港交所,毛利率43.01%

成立源于2003年迈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AIYUE TECHNOLOGY LIMITED(以下简称“迈越科技”)于2023年8月11日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曾经在2022年4月28日、2023年1月10日递表,这是该公司第4次递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华富建业企业融资(原名:中国通海国际金融)。

截至12月31日为止的三个年度2020、2021、2022以及2022、2023年前四个月: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2.07亿元、2.02亿元、2.43亿元、0.08亿元及0.0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38%;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0.75亿元、0.99亿元、1.05亿元、0.01亿元及0.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82%;

净利润分别约为人民币0.39亿元、0.46亿元、0.48亿元、-0.2亿元及-0.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46%;

(活报告)

诺康达IPO信披真实性存疑:招股书与供应商数据“打架” 二股东先入股后备案

除了前次IPO隐瞒关联方外,诺康达此次IPO被否前,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发现其还存在转行不足一年的大客户,招股书数据与供应商数据不一致,二股东先入股后备案的情形。

根据申报材料,诺康达主营业务为以药学研究为主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2020-2022年的报告期内营收分别为14712.60万元、21409.83万元、27573.42万元,前五大客户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7.25%、36.21%、39.03%。报告期内,诺康达药学研究服务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并设置四个里程碑,其中实验室小试、工艺交接阶段以客户盖章确认函作为收入确认的外部证据。

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发现,主要客户之一的湖北欣泽霏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泽霏”)主营原为丝绸,变更经营范围后迅速跻身诺康达前五大客户。

企查查显示,欣泽霏成立于2007年10月19日,法定代表人为李永进,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2018年7月之前名为“湖北金罗丝绸有限公司”。

对于欣泽霏新进前五大客户,诺康达在招股书中解释称:“2018年被现实际控制人收购后更名为欣泽霏。2019年2月开始,欣泽霏委托发行人进行仿制药开发,2020年较多项目进入里程碑节点,相应确认收入金额较大,从而成为2020年前五大客户。”

那么,诺康达通过什么渠道接触到欣泽霏,并进行交易?为何选择一家转行不足一年的企业合作?

(大众证券吧)

浙江华远两主要外协供应商同一住所

信息矛盾疑有遗漏

4月19日,浙江华远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华远”)—年产28,500吨汽车特异型高强度紧固件项目(下称“紧固件生产项目”)完成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去年4月份,主要从事定制化汽车系统连接件研发、生产及销售的浙江华远启动IPO,紧固件生产项目正是其本次创业板IPO的募投项目。目前,浙江华远已通过了上市委会议审核,但尚未提交注册申请。此次IPO,浙江华远预计融资3.00亿元,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审计机构为中汇会所。

按主营业务产品构成分类,报告期内浙江华远紧固件产品收入金额分别为15,410.79万元、20,278.79万元、27,383.02万元和12,386.9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六成左右。紧固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据问询回复,我国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紧固件生产企业超过8,000家,小微企业较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生产汽车紧固件的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

(壹财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德和科技 湖南省 IPO 净利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24 华阳智能 301502 --
  • 01-19 北自科技 603082 21.28
  • 01-17 许昌智能 831396 4.6
  • 01-15 美信科技 301577 36.51
  • 01-15 盛景微 603375 38.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