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作者 | 刘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59.4GW,同比增长37%。其中,抽水蓄能占据最大比重,累计装机达46.1GW,新型储能继续保持高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超过2021年同期的2倍,达到12.7GW。(初步统计数据,终版数据将在2023年4月《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正式发布)。
2022年中国储能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储能联盟从以下七个角度盘点过去一年产业发展特征和态势:
一、新增能量装机突破15GWh,百兆瓦级项目成常态
2022年,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6.9GW/15.3GWh,功率规模首次突破6GW,能量规模首次突破15GWh,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均超过180%。
从技术应用上看,锂离子电池仍然占据新型储能的主导地位,新增投运装机规模首次突破6GW,时长仍以1-2小时为主,4小时以上的项目开始增多,例如新疆、河北、青海、西藏等省已经布局了10GW+的项目。其它技术路线“多点开花”,规模实现突破,应用逐渐增多:压缩空气储能,正在由100MW向300MW功率等级方向加速发展,22年新增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含规划、在建和投运)接近10GW,单次储能时长最高达12小时;液流电池,首个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并网运行,首个吉瓦时级全钒液流电池项目正式开工;钠离子电池,国内最大规模钠离子电池项目落地安徽阜阳,规模30MW/60MWh;飞轮等短时高频技术,需求开始慢慢增大,已有300MW+的项目处于规划在建中。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总规模接近67GW,此外,国内2022年单年新增规划在建的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01.8GW/259.2GWh,并且大部分项目都将在近1-2年内完工并网。CNESA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将持续高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5%-70%,市场规模将会屡创新高。
二、十省落实规划目标,有力推动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落地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陕西、山东、浙江、河北、四川成都、安徽、广西、湖南、青海、河南等十省市先后布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216个,规模合计22.2GW/53.8GWh。各省市储能示范项目中,安徽规划新型储能功率规模居各省市之首,达5.1GW;河北储能容量规模最大,达15.1GWh。
三、政策持续加力,市场机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虽然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储能仍未建立起稳定的商业模式,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将逐步构建能够有效激活各市场要素活力的市场机制,将有利于储能在电力市场中获得与其价值相匹配的合理收益,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四、主流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长时储能倍受关注
2022年新型储能技术正式进入百家争鸣时期。锂电厂商利用新技术,推出差异化电芯产品,开发储能专用300Ah以上大容量,10000次以上长循环寿命的磷酸铁锂电芯。2022年,2MWh的更高安全等级的混合固液锂离子电池,以及1MWh的钠离子储能电池均为世界首次示范级应用。本质安全的高功率固态储能电池和长寿命储能电池已经发布。
长时储能方面,国内压缩空气储能引领全球发展,全球首套张家口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并网发电,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以及人工硐室技术不断突破,二氧化碳储能验证项目投运,随着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不断迭代,竞争力将逐步提高。液流电池方面,国内首个GWh的全钒液流电池项目开工,电堆的电流密度突破200 mA/cm2;铁铬液流电池、锌基液流电池技术逐渐走出实验室,受到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大量企业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技术,全球首批量产1GWh产线正式投产。
五、独立储能成为“表前”应用主流,“表后”应用前景尚不清晰
独立储能成为占比最大细分应用场景,各省商业模式各具特色。根据CNESA不完全统计,独立储能接近2022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50%。
新能源配储利用率低倍受关注,但仍是电源侧储能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CNESA不完全统计,2022年发电侧储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同比增长超过200%。以新疆、青海、内蒙古、山东、甘肃五省(自治区)为主,与风电、光伏新能源配套的发电侧储能装机占比接近90%。新能源配套储能目前仍无成熟商业模式,未来期望新能源逐步参与电力市场有望得到解决。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逐步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是未来趋势。
拉大的峰谷价差为用户侧储能打开更多盈利空间。2022年,工商业和产业园依旧是用户侧储能主要应用场景,河南、江西、湖北、上海等多个省份增大了高峰电价和低谷电价上下浮动比例,为用户侧储能打开更多盈利空间。以10kV一般工商业用户为例,全国共有16个省市最大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广东省(珠三角五市)、海南省、浙江省位居价差前三,只考虑价差套利,基本上6年内可收回成本。
六、企业跨界涌入储能赛道,锂电储能加速出海布局
储能赛道持续火热,2022年迎来跨界储能热潮。在储能跨界大军中,上市公司占比最高。从跨界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
跨界锂离子电池的企业数量虽不多,但投资金额高,进展也较快。比如盛虹集团计划投资120亿建设25GWh规模的新型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南方黑芝麻、创维新能源、龙净环保等企业也在规划储能锂电池及集成项目相关产线。
相比于锂电赛道各梯队格局已初步形成,更多的跨界企业选择了弯道超车,将目光投向钠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华阳股份、传艺科技、维科技术、顺灏新材、七彩化学、雪天盐业、同兴环保等跨界企业选择钠离子电池;永泰能源、海德股份、建龙钢铁、中核钛白、龙佰集团、凯迪股份、山东海化、海越能源(维权)、常州中力控股、钒钛股份、亚星化学、易成新能等企业基于各自原有业务优势锁定了液流电池。
七、安全事故依旧存在,储能标准仍在不断完善
储能标准创制工作也面临很多挑战。储能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发展时期,技术更新迭代较快,应用不断创新,未来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均需齐头并进;储能安全亟需明确相关要求,总结项目经验,特别是事故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科技部“国际锂离子电池储能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合作研发”国重项目针对规模化锂离子电池储能应用面临的安全问题,开展安全评价标准国际合作研究。此外也需要关注未来有望规模化应用的钠离子电池、水系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提前做好标准布局和规划。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特别邀请联盟常务理事会领导以及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的权威专家,为产业同仁解读时局,预判未来。
陈海生(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
2022年,中国储能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同时储能的政策、价格机制、市场环境在不断改善,促进了储能技术与产业的高速发展。从技术研发上,变速抽蓄、固态锂电池、先进压缩空气、高密度液流电池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从技术应用上,单个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新增投运的百兆瓦级项目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国际首套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电站实现并网发电;从应用模式上,近65%的装机规模分布在电网侧,并且其中90%的项目为独立储能项目,独立储能有望成为新型储能的主流应用形式。
2023年,随着双碳战略下的储能需求的扩大,储能技术性能与成本的持续改善,加以政策支持,中国储能大概率将迎来又一个高速发展的一年。
李泓(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22年,在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采用新锂盐寿命到达100年的锂离子电池被首次证明,更安全的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离子储能电池开始了示范应用,钠离子储能电池进入产业化初期,10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等物理储能取得了重大突破;水系、有机、双离子、金属硫化物等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展示了新的希望;植入到电池中的传感器实现了初步验证;家庭储能、工商业共享储能、光储充检一体化装备发展迅猛。2023年预计固态锂离子和钠离子储能电池将开始商业化规模应用;干法电极、高精度预锂化、固态化技术和装备将开发成功,耐高温高安全的储能电池被开发成功,数字化、碳足迹核算将被广泛的应用在储能领域各个环节。
俞振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储能趋势已成!2022年超过70GW的项目立项与600余项政策的发布为储能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储能已经步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模式依然需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公平体现储能价值指引着新技术探索新路线、新模式探索新方向。
2023年,在围绕双碳展开的基建项目中,储能做为重要组成部分将不可取代,有别于传统电动车与光伏的应用推广模式,部署集中式还是分布式,采用长时储能还是短时技术,单一场景应用还是多重共享,收益来自辅助服务还是现货能量市场,这些可能性都决定了储能产业将朝着多元化模式发展的独特路径。
黄绵延(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北京普能世纪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2年疫情阴霾下储能行业“逆势上扬”,经历了高速发展,储能项目备案、招投标、拟在建和投运并网总数已超过1000个。
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来说,2022年亦是不平凡的一年,首个百兆瓦级储能电站成功并网运行、GWh意向采购出现、多个百兆瓦级项目进入招标阶段、社会资本开始进入行业、首支能源金属收储基金成立,探索“钒钛交易中心+能源金属收储+储能设备融资租赁”等标志性进展相继出现。截至11月,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钒电池新建年产能超过2GWh,在建产能超过4GWh,规划产能超过6GWh;钒电池电解液在建年产能9.2万m3,规划年产能超过89万m3,这些都预示全钒液流电池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全钒液流电池凭借本征安全、超长寿命、系统高回收率、环境友好、配置灵活等优势,未来将在长时储能领域持续发力,着力解决行业痛点,让用户能“放心用,用的起”。疫情寒冬过后,2023年是经济复苏的一年,高速发展的储能行业必将是引领经济复苏的主力军,同时也将是我国能源自主可控发展的重要顶梁柱。
谭立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储能事业部总裁)
2022年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来看,整个储能行业都呈现出快速成长的态势。整个市场规模比前一年是以倍数增长。尤其是国内,各个省市地区纷纷推行示范项目,制定鼓励措施,以各种方案来探索储能的市场运营商业模式。虽然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各种政策也是随着情况动态调整,但这代表了一个好的趋势。
在市场欣欣向荣的同时,各种技术路线也开始了各自的试验和市场验证,在主流的抽水蓄能和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之外,钠电池储能,重力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等各种技术方案也在这一年实现了实质的产品输出和产品安装。技术的百花齐放给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适用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实际应用中的储能产品,在上市前,还缺少系统性验证,尤其是在联网的各种实证试验方面,需要有公信力的国家和行业认可的第三方实证测试。这一行业短板需要迅速补齐,才能支撑储能行业健康发展。
尹小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
2022年,国内储能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新型储能十四五规划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和量化了储能产业发展目标。在政策和需求的共振下,储能行业风口已至,行业正迎来商业化、规模化的历史性拐点,预期2023年将是储能高速发展的一年,行业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杨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继续高歌猛进,行业标准不断完善,户用储能需求大爆发,海外规模化储能并网量高速增长,国内新能源侧的储能装机量也创下了新高。双登集团拥抱储能趋势,用XIN(心、电芯、创新)穿越周期,在通信+IDC储能、户用储能、电力储能“三箭齐发”,国内国际市场全面开花,攀登上了发展的新高峰。
放眼全球,新能源发电侧规模化储能正在向4小时的中长时段应用场景过渡,液冷系统的比例越来越高;工商业储能的模块化、智慧化已经是确定的技术路线;户储的安全性、兼容性、平台化将是后续的核心竞争力。新形势下,双登集团坚持市场引领,研发驱动,开发出了新一代模块化液冷、家电风户用储能、智能化高压锂电等等新系统产品,满足UL、IEC、VDE等全球标准,通过专业化设计和精细化集成,将安全性和经济性做到极致,同时进一步提升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完善全球交付和售后保障体系,迎接全球化、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的储能新时代!
尹飞军(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光伏储能业务总经理)
2022年,在全球新能源电动车井喷式增长和欧洲能源危机背景下,一路飙涨的电芯价格给国内储能产业带来了冰与火的考验。随着国内快速完善的产业政策和电力市场机制,以及大量大规模储能电站的投产,储能业主迎来巨大运营挑战,安全、电力市场和运维都是全新课题。华为智能光伏从一开始就在思考从系统角度解决上述需求,在储能直流测,通过专业且庞大的电芯验证流程和大数据云BMS平台,保证电芯安全本质安全,融合更精细的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实现电池模组的可视可控,保证系统健壮性;在并网交流测,通过更精细的各类仿真和实物模型,主动支撑电网;在电力市场方面,通过模块化思维打造更可信赖的组串式储能系统,大幅提高系统可用率的同时降低运维成本,并在海南、青海、浙江、广东等系列示范项目对上述特性做了充分和深入验证。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