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拖累了7.7万亿元民生银行?

谁拖累了7.7万亿元民生银行?
2024年05月24日 23:03 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旧账,始终是横在 民生银行 心头的伤。

  近期,公布两位副行长任职资格获准之余,民生银行还对外披露了一起官司——其已将“泛海系”及 泛海集团 掌舵人卢志强告上法庭,涉案借款本金接近55亿元。

  泛海集团作为民生银行主要股东,双方早在一年前就“撕破了脸”。当时,民生银行向卢志强及“泛海系”企业的追债本金规模就已高达70亿元。

  与“泛海系”之间的巨额借款纠纷,无疑暴露了民生银行贷款方面的风险敞口。叠加 房地产 业的调整与银行业息差不断收窄,民生银行的盈利状况受到严重影响,净利润一度退回10年前水平。

  曾几何时,民生银行被外界冠以“小微之王”,一度是除招行之外存在感最强的股份银行。如今光环日渐暗淡,民生银行也积极求变,正努力走出往日阴霾。

  该行不仅持续加大风控及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近期还频频调整管理团队并输入新血液。就在聘任两名副行长之前,出身 建设银行 的“老将”王晓永走马上任新行长。对此,山海新财经联系民生银行了解公司经营及人事调整情况,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01

  与股东对簿公堂

  作为“首家民营股份银行”,民生银行也曾风光无两。

  1996年,民生银行在北京挂牌成立,股东阵容包括泛海系、 新希望 系、巨人投资、东方系等诸多民企巨头,背后分别对应卢志强、刘永好、史玉柱、张宏伟等资本大佬。

  4年后,民生银行一举登上上交所主板,后又于2009年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横跨“A+H”两地上市的股份行。后凭借在小微领域的服务成果,一度被外界冠以“小微之王”的称号。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民生银行近年来逐渐在股份行中掉队,头上的光环也日渐暗淡,甚至沦落到与自家股东“对簿公堂”追讨欠款的地步。

  就在5月10日,民生银行公布向股东“泛海系”讨债的消息。由于在2019年至2020年间欠下合计近55亿元借款本金未还,民生银行将泛海控股、泛海集团等一众“泛海系”公司及实控人卢志强告上法庭。

  对民生银行来说,“泛海系”始终是个特别的存在,不单单是债务人,也是主要股东,更是早期公司成立时的发起人。“泛海系”实控人卢志强也长期在该行担任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职务。

  双方“对簿公堂”,将“泛海系”在民生银行的“烂账”再度曝光于公众视野。早在一年前,“泛海系”公司和卢志强就被民生银行告上法庭,彼时追债本金达70亿元。

  判决落地后,因陷入债务危机的“泛海系”及卢志强无力给付,民生银行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目前,泥足深陷的“泛海系”,仅泛海控股及泛海集团的被执行总金额就合计接近490亿元,对民生银行的巨额欠款已然力不从心。

  不过,作为贷款方的民生银行,两次向“泛海系”诉讼讨债涉及的本金和利息远远超过了百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

  2023年,民生银行的净利润为358亿元。“泛海系”逾期未还的欠款显然占到了该行一年净利润的3成左右。

  02

  房地产不良双升

  发生纠纷的债务只不过是其中一角。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泛海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在民生银行的贷款余额仍高达187.26亿元,规模仅次于第一大股东大家 保险 (269亿元)。

  2020年末至2022年末,“泛海系”一度是民生银行贷款规模最大的关联方,贷款余额更是连续3年超过210亿元。

  作为泛海集团旗下曾经的上市主体,泛海控股(已退市)早已实质性违约。2023年前三季度,泛海控股账上的货币资金仅为16亿元,而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借款却高达56亿元,偿债能力非常严峻。

  在此状况下,民生银行在“泛海系”身上的超187亿元贷款,已存在严重的减值风险,尤其涉及房地产领域。

  5月10日公布的追债对象中,除了泛海控股和泛海集团,泛海不动产投资、星火房地产、泛海建设 青岛 、深圳泛海置业等“泛海系”地产公司均在民生银行的被告之列。

  更为严峻的是,除了股东“泛海系”,民生银行在恒大身上的贷款也不少。据此前曝光的恒大欠债名单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恒大对民生银行的欠款高达293亿元,在86家金融机构中位居首位。

  近年来,先后出险的阳光城、金科、蓝光发展等房企,也都是民生银行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些房企陷入债务危机后,体现在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上,就是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及不良率连年攀升。

  2020年末至2023年末,民生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30.4亿元、95.74亿元、155.45亿元、170.38亿元,对应的不良率分别为0.69%、2.66%、4.28%、4.92%。

  衡量房地产领域资产质量的两大指标,均已连续3年出现“双升”局面。

  03

  业绩显露疲态

  时间退回到2013年,民生银行是除 招商银行 之外最有存在感的股份行,不仅当年总市值超越招商银行位居股份行之首,营收和净利润的规模也是紧随其后,与之相差不过百亿元左右。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10年之后的招商银行净利润直逼1500亿元关口,但民生银行净利润却变成了不及对方“零头”。与自己相比,民生银行的净利润也不及10年前的水平。

  追溯背后缘由,和贷款业务方面的巨大风险敞口不无关系。

  在房企风险集中暴露的2020年,民生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较上年大幅增长18%至976.37亿元;次年更是突破千亿元级别,达到峰值1051.08亿元;同期该行不良贷款也达到峰值,为723.38亿元。

  对应在净利润的变化上,2019年,民生银行尚实现净利润549.24亿元,但2020年骤降至351.02亿元,同比下降36%,降幅在A股所有上市银行中垫底。

  自此之后,民生银行“元气大伤”,净利润一直在350亿元这一量级上下波动,甚至不及2012年的盈利水平。

  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民生银行期末总资产7727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为342.73亿元,同比减少6.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31亿元,同比减少5.63%。业绩呈现“双降”趋势。

  面对经营业绩下滑以及资产质量压力,民生银行也在积极求变。该行加紧处理不良资产的同时,管理层成员也出现“大换血”。

  从2023年年报中得知,民生银行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699.26亿元,全年收回已核销资产101.12亿元,同比增长22%。期末公司整体不良贷款率1.48%,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且已连续三年下降。

  “民生银行已顺利完成不良及问题资产清收处置三年规划目标,三年处置近4000亿元,存量不良及问题资产得到较好处置,资产质量持续稳固向好。”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3月,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及副行长袁桂军辞职,出身建设银行的“老将”王晓永接棒郑万春担任民生银行新一任行长。同时,民生银行聘任张俊潼、黄红日为该行副行长,从此经营团队形成“一正五副”格局。

  王晓永在风控方面颇有经验,在建设银行履职20年多年,先后任职于建设银行审计部、风险与内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风险管理部。

  日前,两位副行长张俊潼、黄红日的任职资格也已获得监管部门核准。新鲜血液加入民生银行管理团队后,可以预见的是,历史旧账的处置和经营业绩的破局,依旧是他们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囿于经济结构转型重组和房地产板块还未明显复苏,民生银行资产质量仍然面临压力。下一步,将提升风险管控的主动性,加强风险排查和预警,加强高风险领域的不良资产处置。”副行长黄红日在民生银行业绩会上表示。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