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商业航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1.1万亿美元。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商业航天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赛道加以支持,纷纷出台政策进行布局引导,逐渐在不同细分领域构筑起各自优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本次犀说北交所的主角,便是专注军用伺服系统的星辰科技(832885),公司曾多次参与了“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的测控项目,除了地面、海洋测控外,还为当时亚洲第一大50米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实施对星跟踪驱动。
一、公司简介
犀牛之星APP显示,星辰科技主营业务为随动控制总成、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等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营产品为随动控制总成、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等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产品。公司具备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相关资质,是国内领先的军用随动控制总成和军品级伺服系统提供商,也是国内较早从事军用伺服系统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
根据星辰科技招股说明书,公司产品长期服务于“远望”号系列远洋测量船舰载雷达,“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嫦娥”工程、“天宫”工程,南极昆仑科学考察站的地面卫星通信雷达,公司产品配套装备参加了新世纪以来的历次大阅兵,包括2009年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2015年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2017年朱日和建军90周年大阅兵、2019年建国70周年大阅兵,在70周年国庆阅兵中,公司获得装备方队表彰;公司是我国大型舰船部分武器系统配套伺服系统的供应商,公司参与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科技部、工信部及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截至2023年末,公司拥有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20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22项。
二、伺服市场概况
1.我国伺服系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伺服系统是一种运动控制部件,通常包括伺服驱动器(指令装置)、伺服电机、伺服反馈装置(编码器)三个部分。伺服系统是实现自动化的关键通用型部件,被广泛应用在多个行业中,例如机床工具、纺织机械、包装机械、电子制造设备等。
中国伺服市场大致可以分为日系、欧美系、台湾系和国产品牌四个阵营,由于需要的技术水平较高,伺服系统市场一直为外资品牌主导。市场上主流的供应商包括日本的品牌如松下、安川和三菱,以及欧美的品牌如伦茨和博世力士乐等。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高性能伺服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我国伺服系统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国内厂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等举措,不断加强伺服系统相关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国产伺服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其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2.智能化促进伺服市场规模增长
伺服早期应用于军工,后续逐步应用于民用工业。随着各行各业在生产制造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需要使用伺服系统,同时中国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于高精度、高性能的伺服系统需求日益增加。在智能制造、工业4.0等概念的推动下,技术进步和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使伺服电机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增强了伺服系统的功能性和灵活性,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具体而言,AI的应用使得伺服电机系统能够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运动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并支持预测性维护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维护成本。同时,IoT技术的融合使伺服电机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交互,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进一步优化设备性能。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2022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为206亿元,而预计在未来3年,伺服系统市场需求将保持6~9%左右的增长,到2025年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元。
三、军民应用双轮驱动
1.风电发展将带动伺服系统需求增长
星辰科技在新能源应用领域主要聚焦于风电变桨伺服系统的产品研发与销售。风电变桨伺服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以依据风速的变化精确控制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迎风角,以适应不同的风速条件,在保证风力发电机始终工作在最佳发电效率区的同时减少风力对风电机组的冲击,确保风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每根桨叶都需要配备一套独立的变桨伺服系统来实现精准控制。公司的风电变桨伺服系统具有载荷控制平稳、安全和高效等优点,近年来在大型风电机组上得到了应用。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我国对清洁能源发展的高度重视,风力发电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2016-2021年,中国风电行业累计装机规模持续上升,年增幅均保持在10%以上;在经历了2021-2022年的新增装机低迷期后,2023年中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重拾增长势头,全年新增装机6933万千瓦,同比增长113%。这一趋势直接带动了对风电变桨伺服系统的需求增长。
2.伺服系统受益于稳步增长的国防支出
(1)伺服系统是雷达与导弹发射装置中的必备装备
伺服系统在现代军事装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雷达与导弹发射装置中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伺服系统的设计和功能直接关系到军事系统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是确保国家安全和军事行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伺服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促使伺服系统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未来战场的需求。
在雷达系统中,伺服系统能够精确地控制雷达天线的方向和旋转速度,确保雷达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下迅速锁定并跟踪目标;伺服系统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调整雷达天线的扫描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扇形扫描、圆周扫描等,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目标搜索和识别需求;通过伺服系统的精确控制,雷达可以在遇到干扰时快速调整天线指向,避免信号丢失或误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而在导弹发射系统中,伺服系统可以实现对导弹发射平台(如车载、舰载发射装置)的精确控制,确保在发射前后的稳定状态,减少因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的影响;在导弹发射过程中,伺服系统负责控制导弹的姿态,确保导弹按照预设的飞行轨迹精确飞行,这种高精度的控制对于导弹的射程、打击精度和飞行稳定性至关重要。
凭借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星辰科技已经成为军用伺服的优先配套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导弹发射系统、雷达跟踪控制、舰船自动化装备、火炮控制和航天航空仿真平台等领域。
(2)国防支出规模稳步增长
根据公开数据,2017年至2023年之间,中国国防预算增幅依次是7%、8.1%、7.5%、6.6%、6.8%、7.1%和7.2%。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交的预算草案显示,2024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6655.4亿元,增长7.2%,增幅与去年持平。这是中国国防预算连续9年维持个位数增长。
尽管自2009年以来,中国国防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绝对数一直是世界第一的美国1/4左右。比如2023财年,美国国防费达到85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万亿元),而中国2023年的国防费预算约为15537亿元人民币,仅占美国的26%。长期以来,我国国防支出维持较低水平,国防装备的质量及性能与西方军事强国仍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化国防力量。一位匿名军事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仅以国防费所占GDP的比例为例,美国占3%以上,2024年北约成员中将有18个达到2%,日本将在2027年前提高至2%以上,相较而言,中国多年来都维持在1.5%以内,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5%)的40%。目前中国国防费与应对安全威胁的需求还显不足,与主要战略对手相比差距很大,应当有不断增长的必要和空间。
3.商业航天发展推动伺服系统市场需求上升
近年来,随着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商业航天市场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2024年有望成为商业航天应用元年。与传统的航天产业相比,商业航天更注重市场竞争及商业化的市场行为,代表着航天产业从计划经济加速推进至市场经济。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社会资源的助推下,商业航天已成为推动我国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5年,国家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商业航天发展,标志着中国航天产业开始向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进一步强调了支持商业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旨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等多个国家战略目标。
据统计,2022年中国全年实施了64次发射任务,其中商业发射服务达到21次,占总发射次数的33%,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商业航天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2022年市场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2015年至2022年间CAGR达到了14.8%。从细分市场来看,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规模占比最高,达到了81.44%,其次是卫星通信,占比12.9%。导航与位置服务是商业航天产业中最为成熟和最具市场潜力的领域之一,而卫星通信则因其在远程通信、互联网接入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而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
星辰科技凭借多年在为国防工业提供高质量伺服系统解决方案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已经成为军用伺服系统的优先配套企业。这些技术优势和实践经验不仅确保了伺服系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强适应性,也为星辰科技在商业航天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航天市场的不断壮大,星辰科技可利用其在军用伺服系统领域的技术积累,积极拓展商业航天市场,进一步推动航天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发展。
四、公司情况分析
1.技术优势
丰富的技术储备为星辰科技产品的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背书。伴随公司技术演进的稳步前行,公司的伺服系统产品有望在军民两用领域持续渗透,市占率有望提高。
公司掌握的多项伺服控制领域核心技术,离不开逐年提升的研发费用。2019-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逐年提升,从1313.89万元提升至1946.78万元,CAGR为;2020-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0.14%、12.26%、14.66%和14.41%,2024年Q1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到了17.74%。公司研发投入程度加大,近年来持续加快研发产出,专利数量稳步扩大。
2.业绩表现平稳
公司营收较为稳定,从2019年的0.9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35亿元,CAGR为9.2%;2024年Q1营收为0.25亿,同比下降28.98%。
2021年以来公司营收有所下降的原因主要系海风对公司电驱式变桨伺服系统需求减少,导致公司新能源业务增速下滑;此外,制造业复苏进展不及预期,公司工业控制专用伺服系统业务需求放缓。
归母净利润方面,2019-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逐年增长,在2021年达到4336.41万元的高峰后回落,2022-2023年连续两年负增长;2024年Q1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43.71万元,同比下降16.02%,降幅收窄。
2023年归母净利润负增长原因在于军用伺服电机订单多是与军工国企合作,回款周期长,公司需要根据会计准则计提对应比例的信用减值损失,拖累当期利润水平。
从营收结构来看,2019-2022年星辰科技的军工领域销售额占比超过50%,2023年军工行业的宏观调整进一步影响了客户的采购需求、产品验收及付款流程,这使得公司在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的业绩连续两年呈现下滑趋势。另外,部分军品客户因其业务特性,延长了应收账款的周期,导致公司应收账款账龄有所增加,公司坏账率提升。
为了应对军品需求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公司采取了积极的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工业控制两个民用系列板块。2023年度公司新能源、工业控制两个板块的业务较上年分别增长了71.58%和18.93%,有效抵消了部分军品需求波动对公司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
毛利率方面,2020-2023年公司毛利率由53%下降至43%,主要原因为高毛利业务军用伺服系统在业务占比中有所下降,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民用伺服系统体量增长较快,平均毛利率有所下降。
3.军工领域竞争相对较少
在中国军用伺服系统领域,竞争格局呈现出鲜明的二元特征:一方面,以国内大型国有军工企业下属单位为主导,它们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与行业根基,享有天然的竞争高地;另一方面,新兴民营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的营销策略、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对军品市场蓬勃发展的精准把握,正逐步扩大其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
军用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海军、陆军、空军等多种武器装备系统,存在多个细分市场,每个细分市场都有其独特的客户需求和技术要求。目前,军用伺服系统市场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各企业主要专注于特定细分应用场景的伺服系统生产。在这种背景下,星辰科技虽在营收规模、市场地位及品牌知名度上尚待追赶行业领头羊,但其高度定制化的产品策略,以及在技术、价格、服务等多维度的差异化竞争,已使其在细分应用场景中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星辰科技在系统总成的规划设计能力上展现实力,这不仅巩固了其在特定军用领域的竞争力,还为其赢得了与航天科工、中船集团等众多军工巨擘的长期合作,成为军用伺服系统领域的优先配套伙伴。
此外,军品行业的准入门槛较高,对企业的科研生产许可审查条件、保密要求和审查流程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构成了新进入者面临的重大障碍。星辰科技深耕军用伺服系统领域多年,目前已形成较高的资质壁垒和技术壁垒。
五、同行业对比
同行业上市公司方面,选取汇川技术(300124)、华中数控(300161)、雷赛智能(002979)、新兴装备(002933)、北摩高科(002985)为可比公司。星辰科技营收规模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公司毛利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仅次于北摩高科;在研发投入方面也显著高于同行业公司,2024年Q1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17.74%,仅次于华中数控。鉴于公司在民用市场的持续拓展,以及市场占有率的逐步提高,公司的整体业绩水平、营收规模、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预计将会显著增强,并带动其市值实现可观的增长。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