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关帅康】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请后,河南嘉晨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晨智能)转战北交所。
1月3日,新三板挂牌不到一个月,嘉晨智能便已申请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而在7个月前,嘉晨智能刚撤回科创板IPO。
对于嘉晨智能改道北交所,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科创板对科创属性要求较高,且目前审核和批文节奏较慢,选择北交所更有利于发行上市。
转战北交所,嘉晨智能已申请辅导备案
挂牌新三板不足一个月,1月3日,嘉晨智能发布公告称,已于1月2日向河南证监局报送了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
嘉晨智能披露,公司2021年、2022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分别为4135.75万元、5109.21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分别为17.53%、21.10%,符合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嘉晨智能曾于2022年冲刺科创板上市,经历过一次IPO问询函后,在2023年5月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请。此次转战北交所,嘉晨智能由国元证券作为保荐券商变更为中金公司上市辅导。
嘉晨智能为何选择改道北交所上市?
1月4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向嘉晨智能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科创板对科创属性要求高,且现在科创板审核和批文节奏较慢,审核时间较长。此外,从上市难度来看,北交所上市条件低于科创板,并且沪深市场受股市低迷影响IPO管控较严,北交所IPO环境则相对宽松。
嘉晨智能从科创板转战北交所,虽然上市难度降低,但上市节奏也将延缓。根据相关要求,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需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此外,嘉晨智能目前属于新三板基础层,须进入创新层后才可申报北交所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嘉晨智能成立于2009年,实控人姚欣持股68.48%,主营工业车辆(叉车等轮式搬运车辆)智能驱动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包括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叉集团)、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合力)、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力股份)等工业车辆整车制造厂商。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嘉晨智能总资产3.58亿元,总负债0.77亿元,资产负债率21.43%。拆分来看,其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19亿元、存货1.0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3.13%。
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嘉晨智能营业收入分别为2.83亿元、3.37亿元、1.8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0.57亿元、0.19亿元。
第二大股东为大客户,嘉晨智能客户依赖问题受关注
嘉晨智能上市有哪些重点问题值得关注?此前已有披露。
在冲刺科创板IPO时,嘉晨智能曾收到上交所首轮IPO审核问询函,并于2023年1月进行回复。其中涉及主要客户、关联客户依赖、实控权等22项问题。
主要客户依赖方面,招股说明书披露,2020年、2021年,嘉晨智能前五大客户分别为杭叉集团、安徽合力、诺力股份、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龙工(上海)叉车有限公司,占其营业比重分别为88.45%、89.73%。
嘉晨智能表示,国内工业车辆行业形成了杭叉集团和安徽合力双寡头的行业格局,客观上导致了公司下游客户集中情况,对此,公司正大力拓展场地车、AGV、挖掘机等工程机械、A00级乘用车等新领域,并积极加入国际知名主机厂的供应链体系。
关联客户依赖方面,2018年,杭叉集团以18元/股价格入股嘉晨智能,持股比例22.22%,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19年至2021年,嘉晨智能向杭叉集团销售收入分别为0.71亿元、1.04亿元、1.49亿元,占比分别为45.75%、50.27%和52.66%,关联交易金额及占比均持续上升。
对此,上交所要求嘉晨智能结合杭叉集团的持股比例及上市后可能的减持情况,分析公司与其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等。
嘉晨智能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与杭叉集团开展合作,双方合作稳定。自2016年杭叉集团上市后,开始通过资本纽带布局行业上游优势资源,入股嘉晨智能旨在稳定上游优势资源,促进杭叉集团在电动叉车、仓储车辆等产品在电机控制、电池管理等方面的发展,而非取得短期投资收益。
此外,入股嘉晨智能后,杭叉集团对嘉晨智能在利润分配、重大资产重组和资产收购、股权激励等方面享有一票否决权及其他特殊条款所约定的权利。
上交所围绕姚欣能否单独控制公司,在相关重大事项方面是否须与杭叉集团协商方可控制公司展开问询。
嘉晨智能称,根据杭叉集团出具《关于不谋取控制权的承诺》,杭叉集团持有嘉晨智能股份以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不参与嘉晨智能的日常经营管理。此外,嘉晨智能认为,杭叉集团要求拥有一票否决权并非借此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控制,而是为制约大股东滥用控股地位的保护性权利。
工业车辆行业持续增长,上游配件竞争将更加激烈
工业车辆行业具有供应商稳定的特点,对于客户集中在工业车辆行业的嘉晨智能来说,下游行业增速平稳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土壤。
杭叉集团在2023年半年报中披露,2023年上半年,中国机动工业车辆总销量58.55万台,同比增长5.82%,其中国内市场销量39.47万台,同比增长5.82%。此外,工业车辆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行业整体转型升级成效凸显,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电动叉车占比已达到64.45%。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张洁表示,近年来,国内工业车辆行业保持曲折向上增长态势,2023年前11月份销量同比增长近10%,预计2023年全年销量在115万台左右,或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叉车制造国和销售国的市场地位。
“内销方面,受益于制造业转型升级、人工替代,为叉车行业提供了稳定的需求保障。出口方面,随着国内轻小型电动搬运车和新能源叉车技术突破,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口持续增长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张洁说。
杭叉集团、安徽合力等公司业绩增长可直观反映工业车辆行业的平稳增长。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杭叉集团营业收入125.15亿元,同比增长10.12%;净利润13.05亿元,同比增长74.89%。安徽合力营业收入131.32亿元,同比增长9.15%;净利润9.87亿元,同比增长43.41%。诺力股份营业收入53.38亿元,同比增长14.04%;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23.28%。
作为工业车辆重要零部件,智能驱动控制系统门槛较高,外资品牌占据了七成以上市场。据嘉晨智能测算,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嘉晨智能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产品用于新能源工业车辆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64%、7.01%和13.60%,整车控制及智能网联系统产品用于工业车辆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35%、7.39%和7.48%。
张洁认为,在内燃叉车时代,智能驱动控制系统主要依赖进口。目前,技术迭代升级速度较快,在工业车辆整车厂家新品开发中,智能驱动控制系统厂家必须参与配套研发,尤其是在特殊产品开发方面,国内厂家服务更为完善,国产占有率持续提高。
“叉车新能源化大势所趋,零部件市场规模随之提高,汽车等配套行业已逐渐向叉车领域渗透,未来,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张洁称。
责编:陈玉尧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