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发文剑指“种牙贵”,种植体集采“预热”起发“牙茅”崩盘

国家医保局发文剑指“种牙贵”,种植体集采“预热”起发“牙茅”崩盘
2022年08月16日 09:36 市场资讯

  在市场看来,这意味着国家开始全面着手解决“种牙贵”难题,后续不仅会通过集采对种植体进行“灵魂砍价”,还会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等,同步推进以期达到标本兼治。

  8月15日,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到,为贯彻落实九部委《关于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配合口腔种植医疗服务和耗材收费专项治理,为后续实施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收费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决定全面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

  本次调查登记的具体范围是开展口腔种植牙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确保“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调查登记的内容有4点,包括:口腔种植的医疗服务价格、口腔种植的种植体系统价格、牙冠产品价格或加工服务收费、口腔种植总体费用情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日湖南、安徽、江西、陕西等多个省份已在落实上述《通知》精神。其中,南昌市医保局官网于8月11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告》,通告明确指出,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委《关于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省医疗保障局工作部署,决定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申报内容和范围与上述《通知》要求一致,并要求8月17日前完成数据填报工作。

  受此消息影响,素有“牙茅”之称的通策医疗周一(8月15日)开盘大跌,最终报135.43元,跌9.03%。与此同时,医疗板块承压明显,股价市场波动较为明显。

  在市场看来,这意味着国家开始全面着手解决“种牙贵”难题,后续不仅会通过集采对种植体进行“灵魂砍价”,还会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等,同步推进以期达到标本兼治。

  种植牙集采加速来袭?

  种植牙又被称为人工种植牙,指一种通过微创手术将人工牙根植入缺牙区牙槽骨以修复牙齿缺损的方法。据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官网介绍,种植牙具有固位稳定、咀嚼效率高、不磨损邻牙、美观性强、舒适方便、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种植牙材料包括类似天然牙根的种植体,连接种植体和牙冠的基台以及人造牙冠三部分。种植牙总体费用也一般由材料成本、服务人员技术收费、服务机构硬件设施收费等组成。太平洋证券此前研究称,在种植牙手术的费用构成中,核心材料种植体、基台等耗材的费用占比达到75%,剩下手术总费用的25%则为治疗费。

  “种牙贵”让大众对口腔种植望而却步。在南京康贝佳口腔医院口腔种植对外宣传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因种植材料差异,种植牙价格可相差上万元,如韩国登腾的种植体从五千到八千不等,瑞典诺贝尔种植体则需万元起步。

  国产、美国进口种植体、德国进口种植体单价分别为5千、7千、1万元起,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曾向媒体指出,中国种植体市场整体以韩系和欧美系品牌为主,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0%。

  而目前市面上使用登腾种植体加爱尔创牙冠种植两颗牙的患者花费在一万九千元左右,而选择美国百康种植体种植四颗牙的另一位患者预估需付费六万元。

  小小种植体,需要承受二三十公斤的咬合力,且要保证每天上千次的咬合频率和长达几十年的使用周期。此外,种植牙还要在口腔里抗感染,防酸碱腐蚀。因此,从设计理念、材料选择、精密加工、表面处理等方面来看,其科技含量要求都非常高。这也是种植体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种植牙集采”工作正式进入国家议程。

  此前的2021年8月,宁波市医保局在国内打响了种植牙集采“第一枪”,约谈5家进口种植牙供应商,表示要让种植牙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同年11月,四川省发布“八省二区”《关于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申报产品范围涉及部分组成口腔种植体系统的医用耗材。

  今年2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种植牙集采从2020年初就开始部署,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研究种植体集采规程,方案基本成熟。据陈金甫表示,国家医保局广泛听取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力求推出一个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此次,国家医保局发出《通知》,将进一步加速种植体带量采购的落地。此次《通知》也明确指出,旨在为后续实施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收费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通知》要求,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须于8月10日前启动调查登记工作;8月底前完成辖区内调查登记和造册;9月上旬开展省内各地市交叉抽查;9月15日前将本省份调查登记结果上报国家医保局。

  龙头通策医疗股价大跌9%

  此次《通知》不仅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相关板块的震荡。

  其中,素有“牙茅”之称的通策医疗股价波动最为明显,15日大跌9%。通策医疗是连锁口腔医院中的龙头,以正畸、种植牙、儿科为三大核心业务。其市值一度超千亿,市盈率超100倍。通策医疗过去几年一直被市场追捧。特别是2019年、2020年,其股价累计涨超4.8倍。不过,自2021年6月25日涨至421.99元后,其股价便开始回调。截至15日收盘,“口腔第一股”通策医疗报135.43元,跌9.03%。当前股价与高点相比,累计跌幅超67%,总市值蒸发逾900亿元。一季报显示,通策医疗一季度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仅增长1.25%;营收6.5亿元,同比也仅增长3.7%。

  针对集采问题,今日(15日)通策医疗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现在的做法都是打包的方式,选择的不是很主流的品牌,市场不愿意做。对于公司产品若进入集采是否会大幅压降利润,该人士称,问题在于集采的产品有没有人选。另外,进入集采的产品影不影响高端(产品)对方也认为不影响,毕竟客户是分层的。

  此外,种植体业务在通策医疗总营收中并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2021年前三季度,种植体业务贡献了通策医疗总营收的16.47%,与正畸、儿科业务的收入占比大致持平。且种植体集采影响的是相关耗材的价格,并不会触及剩下来自诊疗手术费、修复材料、牙冠、基台等的利润空间。

  受通策医疗下挫影响,医疗板块承压明显,诺禾致源跌超6%(5.84%),惠泰医疗南微医学爱博医疗均跌超4%(分别为3.96%、3.91%、3.60%)。但种植牙产业链上的龙头国瓷材料美亚光电有所上涨,分别涨3.86%、1.65%。

  种植牙价格能否降下来?

  根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正常人30颗牙计算,35―44岁年龄层的人平均缺少0.4颗牙,55―64岁群体人均缺牙3.73颗,65―74岁的人人均缺牙7.5颗。华南某一级医药行业投资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去年大约有400万颗的种植牙,即便按每颗牙平均5000元来算,也有200亿元的市场规模。随着人口老龄化,种植牙需求或将增长,口腔种植仍有较大市场空间。

  国海证券调研数据表明,口腔医院采购种植体的进货价中,一颗种植牙国产品牌约400元―600元,韩国品牌约500元―800元,欧美品牌约1600元―3000元。但种植体被装进患者嘴里后,一颗种植牙的价格能够涨至6000元―20000元。

  近年来,随着政策监管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集采逐渐走向制度化、常态化。集采有利于发挥规模采购优势,挤出医疗耗材、医药等价格虚高的水分,一定程度降低采购成本;此举可以砍掉中间商,大幅压缩流通环节,优化供应链条;此外,集采还能够推动国产药械高质量发展,行业格局重塑,惠及更多患者。

  按照耗材的费用占口腔种植费用75%,集采后耗材费用降幅80%计算,原本花费1万元的种植牙总费用,在集采后7500元的各类耗材费用或降至1500元,如果占比25%的治疗费用不变,总费用则降至4000元,降幅可达60%。

  此外,据蚌埠市近日公布,该市借鉴宁波先进经验,自8月1日起开展种植牙项目试点工作。在专家多次论证基础上,经市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联合体议价谈判,“创英”、“1号种植体”、“SG”等9个知名品牌议价谈判成功,种植牙材料(含牙冠、种植体一套)费用平均降幅84.17%,最高降幅达89.50%。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科市场化程度高,民营口腔机构在市场份额和医疗机构数量方面占优。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约885家口腔专科医院,其中民营口腔专科医院723家,占比81.69%。种植牙业务多半由民营医疗机构完成。集采的大逻辑是“以量换价”,但在公立医院占比无优势的种植牙领域,集采该如何“上量”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华南某一级医药行业投资人也指出,口腔种植以民营医院、自费为主,医保并未覆盖,集采该如何开展?那么是否利好公立医院,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集采之后,价格会更加便宜,而未来对价格敏感的种植牙患者会短期从民营医院回流到公立医院。也有种植牙消费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有过种植牙的经历,但是普遍推荐的还是进口耗材,如果进口价格也能降下来才会产生实际影响。”

  种植牙降价之路漫漫。因为导致种植牙费用昂贵的原因不仅是耗材贵,优秀的种植牙医稀缺,人工技术也是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2018年,我国每百万人拥有牙医数仅有156人,而具备种植牙资格的牙医仅为总数的11%。“牙科属于各个科室当中回归医生服务价值较高的,耗材收入高对公立医院来说是个重头收入。但对医生端来说,牙科的名医都会选择多点执业,或者自己单干,未来行业贵的还是服务和医生,很有可能把牙科发展成为市场导向强的特殊科室。”广州某公立医院牙科医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7 振华风光 688439 66.99
  • 08-17 天力锂能 301152 57
  • 08-17 汉仪股份 301270 25.68
  • 08-16 宣泰医药 688247 9.37
  • 08-16 金禄电子 301282 30.3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