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幽门螺杆菌概念股崛起!抗“幽”牙膏、益生菌真有效吗? 来源:澎湃
近日,“幽门螺杆菌”概念股大涨。
1月6日,均瑶健康(605388)、科拓生物(300858)、亚太药业(维权)(002370)、济民医疗(603222)等多股涨停,善水科技(301190)、岳阳兴长(000819)等不同程度上涨。1月7日,上述企业股价涨跌不一,截至收盘,均瑶健康报22元,跌0.77%;科拓生物报42.11元,跌6.88%;亚太药业涨停报5.78元;济民医疗报18.73元,涨0.05%。
同样是在1月7日,多家药企在互动平台也来“认领”幽门螺杆菌概念,例如新华制药(000756)称,公司生产四联疗法中的三种药物。华森制药(002907)称,公司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三联”或“四联”疗法中。截至收盘,华森制药报15.92元,跌8.87%,而新华制药报10.98元,跌1.86%。
消息面上,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新增了8种致癌物,包括幽门螺旋杆菌的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
电商平台可轻易搜索到“幽门螺杆菌牙膏”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日用品和保健品似乎也颇受欢迎。例如,多款与幽门螺杆菌联系在一起的牙膏显示“回头客10万+”,部分进口益生菌类保健品号称“免幽片”,可以分辨清除幽门螺杆菌。某平台也有直播间在1月7日上午售卖幽门螺杆菌牙膏,官方客服回复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治疗,没有可以预防。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传播,具有高传染性。公开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在中国的总体人群感染率大约在50%。幽门螺杆菌防治有巨大市场需求,但是牙膏、益生菌等产品,是否真的对幽门螺杆菌有效呢?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真的致癌?
引发“幽门螺杆菌概念股”大涨的消息来自美国。
当地时间12月23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官网发布新闻稿称,第十五版致癌物报告将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列为已知的人类致癌物。
原文介绍,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在胃中定殖的细菌,可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大多数人没有症状,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胃癌和一种罕见的胃淋巴瘤。感染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中,尤其是在拥挤的住房条件下,并且可能通过饮用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井水发生。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美国报告并没有直接说“幽门螺杆菌是致癌物”,而是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是致癌物。上述报告也提到,治疗患有胃溃疡或胃部感染迹象的感染者可以降低其患癌症的风险。
对于幽门螺杆菌的健康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简称“指南”)提到,其感染可导致不同的结局:从无症状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不良(约10%)、消化性溃疡(10%到15%)直至胃恶性肿瘤(1%),并产生相应临床表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孙跃民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在这一版美国致癌物报告之前,幽门螺旋杆菌也一直被视为胃癌的致病因素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需要引起重视,但并不是说所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都会发展为胃癌,也并不是说清除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不得胃癌。
孙跃民表示,胃癌的发病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因素,在常见治病因素中,幽门螺杆菌并非排在第一位,大概排在三四位,“感染率很高,但得胃癌的人还是少数。”
孙跃民认为,这次美国新版致癌物报告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慢性感染,并不会对临床决策产生很大影响,只是需要增加对这种病菌的科普。
抗“幽”益生菌、牙膏有效吗?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一定100%意味着胃癌,但因其危害性和传染性,目前对部分人群依然建议根除治疗。
幽门螺杆菌根除四联方案中抗菌药物那么,牙膏、益生菌这类产品是否对幽门螺杆菌防治有效?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多个电商平台销售的幽门螺杆菌牙膏,实际上获得是药监局的医疗器械批号,虽然冠以“牙膏”的名称,但本质是一种医用冷敷凝胶,其相关批件的预期用途是“用于人体物理退热,体表面特定部位的降温,仅用于闭合性软组织”,并不包含幽门螺杆菌的防治。
新华视点1月6日曾发文强调,“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在胃中”是该细菌的科学特性,因此依靠牙膏刷牙这一口腔清洁环节来预防或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有临床研究计划讨论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防治方面的作用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澎湃新闻记者以“益生菌”为关键词查询到200余个结果,其中包括多个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防治的研究,如南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2月注册的试验,旨在探讨益生菌在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在女性患者中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以及益生菌减少女性患者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过程中发生阴道炎等副作用的可能。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均瑶健康酸奶活性益生菌产品的合作方江南大学也有多个注册试验,如2021年11月注册的益生菌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