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完管线卖公司:中国Biotech如何破局?

卖完管线卖公司:中国Biotech如何破局?
2024年12月31日 15:26 市场资讯

转自:新康界

11月13日,纳斯达克上市医药公司BioNTech(NASDAQ:BNTX)宣布与普米斯生物技术公司(以下简称“普米斯”)达成股权收购协议。

根据协议条款,BioNTech将以8亿美元(约57.81亿元人民币)预付款收购普米斯100%已发行股本,支付方式主要为现金和部分美国存托股份(ADS)。此外,BioNTech将在普米斯达到双方约定的里程碑条件时,额外支付最高1.5亿美元(约10.84亿元人民币)的里程碑付款。

总价9.5亿美元的交易,对于普米斯的投资人而言,无疑是好消息,在处于水深火热的国内创新药同行看来,普米斯也是幸运儿。

但相较于普米斯的发展潜力而言,这笔交易有些“贱卖”的意思。考虑到PM8002后续的开发、注册和商业里程碑(超10亿美元)将被豁免,以及此前累计2.5亿美元的融资额,BioNTech的出价并不算高,普米斯为何选择低价交易?

先卖管线再卖公司

早在2023年7月,BioNTech与普米斯生物达成过战略研究合作、项目引进选择以及全球许可协议,BioNTech将获得普米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一款临床前研究阶段双特异性抗体和一款临床研究阶段单克隆抗体的全球独家选择权。此外,普米斯将多个在研临床前纳米抗体项目专属授权给BioNTech,并根据其需求提供指定靶向纳米抗体开发服务。

四个月后,双方就普米斯自主研发的抗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PM8002)达成全球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BioNTech将获得PM8002在全球(大中华区除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普米斯将相应地获得5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超10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销售提成。

吸引BioNTech不断深化合作的,是普米斯在双抗领域的研发能力。普米斯搭建了抗体药物研发平台,涵盖抗体发现、抗体工程改造、发现生物学、临床前、CMC研究等环节。

基于技术平台,普米斯筛选出20个1类生物新药项目,其中已有10个抗体新药项目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并有多项临床试验处于二期。其中,最具潜力的管线是双抗药物PM8002。

PM8002由人源化的抗PD-L1单域抗体(VHH)融合到一个含有Fc-沉默突变的抗VEGF-A IgG1抗体上构成,现已在国内开展针对TNBC、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等多个肿瘤的多项临床研究。

2023年12月,普米斯在第46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公布了PM8002与化疗联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疗效结果。结果显示,ORR为71.4%,总体疾病控制率(DCR)为95.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7.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2个月。

将核心管线海外权益出让,也是普米斯的无奈选择。公司管理层坦言与BioNTech的两次合作,主要目的还是想解决现金流,以保障公司未来三年的运营,支撑普米斯进行Cross over融资,为IPO做准备。

结果普米斯并没有等来新一轮的融资,更没有IPO,而是选择将公司卖给了BioNTech。

海外药企来华开启扫货模式

其实,普米斯的困局并非个例,今年国内Biotech行业不仅有火爆的Newco模式,大量药物海外权益对外合作,而且今年以来,已有四家中国Biotech选择“卖身”外企:

  • 1月,诺华集团宣布收购总信瑞诺医药,后者于2021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肾脏疾病及治疗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

  • 3月,美国上市公司Nuvation Bio(NYSE:NUVB)宣布收购葆元医药。葆元医药此前也声称要在2022年底IPO,但最终走向了换股并入上市公司;

  • 4月,来自丹麦的Genmab(NASDAQ:GMAB)宣布收购了普方生物,收购价为18亿美元。后者拥有4条ADC管线,开发药物主要拟用于治疗癌症,包括卵巢癌等;

  • 11月,来自德国BioNTech(NASDAQ:BNTX)以9.5亿美元收购普米斯。

选择“卖身”的背后,则是难以熬下去的中国Biotech行业漫漫寒冬。数据显示,2021-2023年中国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金额分别为877亿元、433亿元和309亿元,两年累计下降65%。今年上半年,150亿元的行业融资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寒冬仍在继续。行业寒冬由多种原因形成:

首先,美联储过去几年的加息,让全球范围内银根紧缩,需要大量融资的Biotech行业首当其冲,如今美元利率步入下行周期,货币环境有所改善。

其次,IPO政策的收紧。无稳定营收且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的境内上市通道已经实质性切断,而香港上市有融资规模有限,交易量低等缺点,部分企业赴美上市存在安全审查障碍与地缘风险,资金退出难度加大。

最后,目前国内创新药定价机制和支付体系尚不足以支撑创新药行业的全面发展。

在行业寒冬下,中国Biotech企业不得不选择变卖资产续命,在买家面前,难有较大的议价权,而国际药企来华捡便宜则成为近两年的明显趋势。

2024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领域共发生34起License-out事件,TOP10事件的首付款金额共7.2亿美元,交易总金额合计202.1亿美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以收购普米斯的BioNTech为例,借助与辉瑞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迅速崛起,但COVID-19疫情过后,BioNTech收入大幅下滑,亟需补充新的研发管线,而此时生存艰难的中国创新药企成为BioNTech淘金的重点。

在过去两年,BioNTech先后7次与中国Biotech达成合作,多项交易金额超10亿美元,其中与映恩生物、普米斯等药企合作的药物已经发布了不错的数据。

创新药行业发展如何破局

Biotech行业存在风险高、周期长、更新快、融资多的特点,如果缺乏稳定的退出通道以及正向循环的支付环境,资金必然难以进入Biotech行业。

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下,中国创新药企栖身于海外药厂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不过行业积极因素正在汇聚,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11月以来,维立志博、派格生物、华芢生物、翰思艾泰生物、轩竹生物、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等多家国内Biotech企业选择在港股申报上市,行业的发展环境正逐渐改善。

(转自:新康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美元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