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再认识

中信建投: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再认识
2024年02月28日 07:44 市场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胡玉玮

  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有利于我们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再认识。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新”体现在,科技创新、生产关系创新和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之“质”体现在质量高、效率高和可持续性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发展新型生产力理论,是解决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是连接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桥梁。

  中共中央政治局1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习近平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作出深刻阐释,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我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方式。当前,我国在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积极成效,但是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理论,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塑造我国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相关定性、特征、联系如下图所示。

  一、创新

  (一)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在我国发展新旧动能转化历史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次政治局学习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部署落实,强调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从创新内容角度来看,创新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原创性创新,在理论层面是在科学领域中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创造新的学术流派甚至一门新的学科,在应用层面是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第二类创新是颠覆性创新,在理论层面改变原有科学的范式、框架,甚至可能完全打破原有的认识,在应用层面跨越现有的技术壁垒,实现弯道超车。第三类创新是对既有研究领域的突破式创新,进入某个领域或研究方向的世界前列并取得突破,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在理论层面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在应用层面产生新的技术优势,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当前我国已经在多个领域达到国际前列甚至领先水平,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技术封锁,过去模仿创新模式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核心技术只能依靠我国自主研发实现突破。第四类创新是在既有研究领域中细分创新,在理论层面在某一细分领域中产生边际贡献,在应用层面产生新的专利。一方面,第四类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其贡献同样值得肯定,另一方面第四类创新的主要成果是论文或者专利,是对既有领域和商业模式的小修补,其投入产出比和创新驱动效果相对有限,更多是以量取胜。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我国创新驱动路线的一次重要指示,分别对应前三类科技创新,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更多将资源投入到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坚中,加快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经济体制方面,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降低乃至打破各类市场壁垒,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高标准市场体系,落实“全国一盘棋”战略部署。在科技体制方面,一是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细化部署深化改革,“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二是健全完善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适当提高知识成果在分配中所占比例。三是营造创新氛围,鼓励科研工作人员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在经过充分审慎评估后接受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流程合规下非操作风险导致的创新失败,科研人员不担责。此外,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尽管当前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技术封锁、出口限制、制裁清单等手段试图遏制我国高科技领域发展,但是中国坚定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从“引进来”角度来看,仅有少数国家在少数行业中参与对华技术封锁,技术进口的大门远未关闭,许多外企有意进一步加大在华投资,仍有许多优质技术值得引进。从“走出去”角度来看,我国许多高科技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充分利用海外市场资源有利于我国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三)产业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生产力形式,它基于创新、技术进步和知识应用,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产业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前沿科技和高附加值的领域,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新质生产力增长的重要源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以增速快、规模化、个性化为主要发展趋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但并未给出统一的定义,相较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更加前沿领域,技术水平也有待进一步突破。未来产业具有前沿技术驱动、交叉融合应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特点。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质优

  (一)质量高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质优”,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体现在多个维度: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性高。传统生产力的技术、商业模式都趋于成熟,潜在的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都相对有限,成长性较低。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则是新兴蓝海市场,具有比较高的成长性,技术突破和市场规模发展较快,并且呈现加速发展趋势。第二,劳动生产率较高。传统生产力通常为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产出效率偏低,而新质生产力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劳动生产率较高。第三,行业技术含量和利润率高,传统生产力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众多市场主体在存量市场中争夺有限的利润,竞争相对激烈,而新质生产力产业拓宽新赛道,进入的技术门槛较高,由有限的市场主体在增量市场中争夺相对较多市场份额和利润率。

  (二)效率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推动基础科技理论突破和原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利于资金、人才等资源流向高效率产业,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快技术进步和优化资源配置两个渠道,新质生产力能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可持续性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绿色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碳排放量少的特点,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代表着当前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坚持培育新质生产力,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走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政治局集体学习部署,后续将“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具体来看,新质生产力主要在以下方面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特性:一是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改造传统产业,降低其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进而实现绿色发展。二是通过新技术的替代效应,减少传统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需求。例如新能源发电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降低传统火力发电和燃油车的需求,进而间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三是新质生产力的行业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以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增长驱动因素,有利于整体经济绿色转型。

  三、先进生产力

  (一)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会议明确了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会议肯定了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动能转化的历史性时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生产力新旧动能的顺利过渡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积蓄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解决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的重要抓手。“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二)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系列概念紧密相连,是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最初起点来看,科技创新是一切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根本驱动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是链接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间不可或缺的连接环节。第一步是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第二步是新质生产力推进实现新型工业化。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两个具体表现形式,这两大产业可以助力工业生产实现“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从而实现新型工业化。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全球产业链竞争力,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三步是新型工业化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新型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产业可以逐步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以及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从而助力实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

  (1)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增量政策出台进展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2)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加剧。(3)近期房地产市场较为波动,市场情绪存在进一步转劣可能,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染也有可能诱发国内资本市场动荡。(4)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上升。(5)地缘政治对抗升级风险,俄乌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

  胡玉玮:首席政策分析师。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欧盟访问学者。曾担任中国证监会研究院国际金融部负责人、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驻华代表(养老金与保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顾问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研究员。参与或主持多项国际、国家和部委重大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课题,多篇政策研究报告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或批转。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杨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
  • 02-28 铁拓机械 873706 6.69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26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19.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