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2023年的年报还没发,上交所对杨惠妍等高管发出自律监管措施,碧桂园的业绩数据,到底是有多难看?
前女首富杨惠妍,被监管了。
12月6日,碧桂园(02007.HK)发布公告显示,碧桂园收到上交所、深交所通知,由于未能按照上交所的相关债券上市规则等规定按时披露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分别对杨惠妍、莫斌、伍碧君及其他具名人士作出自律监管措施决定。
据媒体报道,碧桂园方面回应称,截至目前,公司仍在全力推进2023年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以期尽可能加快公司的年报编制及审计工作进展,尽快出具2023年年度报告。
杨惠妍接棒杨国强,掌舵碧桂园近两年,日子很难熬。单从销售看,今年前11个月,碧桂园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37.5亿元,去年同期1674亿元,同比下滑74%。
当下的碧桂园,该怎么办?
年报发不出,因数据太难看?
2024年都快过去了,碧桂园2023年的年报,还发不出来。今年,碧桂园三次发布公告称无法按期完成年报披露工作。
第一次的原因是,环境复杂,需要收集更多信息,以做出合适的会计估计和判断。另外,由于债务重组工作仍在进行中,需要更多时间收集相关财务资料等。
第二次说,由于行业持续波动以及集团正在进行债务重组工作,需要更多时间去收集资料以作出适当的会计估计及判断……以便落实2023年度业绩及2023年度报告。
第三次,碧桂园又延迟发布,原因是更换核数师。今年9月,负责碧桂园审计工作的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正式辞任,新上任的是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有分析认为,一般来说都是财务“很难看”,有大问题才会导致财务报表发不出来。
截至2023年6月末,碧桂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1.15亿元,总负债为13641.6亿元,资金缺口巨大。
市场已提前做出反应。此前,汇添富基金宣告,2024年6月24日起,对碧桂园实行0港元/股的估值。创金合信基金表示,7月5日起,对旗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碧桂园按照0.01港元/股进行估值。
同样曾被机构认定“0估值”的,有阳光城、中国恒大等房企。
分析认为,这个操作意味着基金公司经过缜密评估,认为该股票存在较大的退市风险,所以基金公司提前采取行动,通过下调股票的估值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表示,这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声誉和信用评级。诚信档案的记录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公司的信任,增加未来融资难度。
“砸锅卖铁”,资金难回笼
杨惠妍曾是人人艳羡的中国女首富。如今,债务问题重重悬在她头顶,女首富也被外界称为“女首负”。
2023年3月,杨国强“退休”,女儿杨惠妍正式接任,任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
那时,她已失去了女首富名号。曾经的亚洲女首富位置,被印度萨维特里·金达尔坐上。中国女首富的名号,被江苏石化巨头恒力集团的范红卫取代。
至2024年,《2024胡润百富榜》中,杨惠妍排名跌落至全国95位,身家420亿元。据媒体报道,碧桂园在去年底触发离岸债务违约,涉及金额约110亿美元。
11月底,碧桂园向部分债权人提交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的初步条款,并希望尽快与主要债权人团体就重组方案达成一致。
碧桂园与部分离岸债权人讨论了债务重组框架,涉及削债和债务转换为股权等。知情人士提到,重组提案中的现金流预测显示,与今年早些时候向部分境外债权人提供的估算相比,碧杜园预计未来几年的现金流将更为疲软。
据彭博社消息,碧桂园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证明在境外债务重组方面取得进展,以避免被强制清算。碧桂园方代理律师对媒体提到,碧桂园与债权人顾问之间每周和每两周一次的会议,展开沟通。
年内,该案件聆讯多次被延期。
9月30日,碧桂园披露报告称,清盘呈请聆讯延期后,继续与主要债权人团体进行建设性接触及分享资讯,尤其是协调委员会及专案小组以及其各自的顾问,以征求他们对全面重组实施的意见。
7月29日,碧桂园公告,高等法院于2024年7月29日批准了延期申请。呈请聆讯现被延期至2025年1月20日。
更早之前的2月27日,碧桂园收到Ever Credit Limited对它的清盘呈请,事关双方一笔本金约16亿港元的未支付定期贷款及应计利息。该案件债权人,是建滔集团旗下的永恒信贷有限公司。
境内债也压力严峻。今年9月,碧桂园对9笔境内债延期6个月,这9笔境内债规模合计近150亿元。
此外,碧桂园境内的债务面临诉讼风波。据企查查,截至2024年12月18日,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涉及司法诉讼241宗,作为被执行人,涉案金额超过7.5亿元。
2023年末,杨惠妍对外说,“家族砸锅卖铁支持碧桂园”,有消息称,杨国强卖了私人飞机,用于偿还债务。
据不完全统计,碧桂园今年甩卖资产包括酒店、办公楼、住宅等项目,不过,似乎接手人寥寥。关注度颇高,但大多数未有成交动态。
地产界人士评价,“这么大体量的商办项目出让,如果有人爽快接盘,碧桂园的住宅恐怕早就不愁销路了。早就可以重新举起降价的大旗,甩货保现金流了。”
上任近两年,碧桂园疲于“保命”
杨惠妍上任近两年,外界褒贬不一。
当她此次被监管的消息释放后,一些人高呼,“别让她跑了”。
2023年下半年,杨惠妍向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捐出了其名下20%的碧桂园服务的股份,总价值64亿港币。此举被质疑是杨家人“左手换右手”。
身陷争议,杨惠妍称,“留在公司既是情感上的选择,也是理性的责任和担当。”她说,碧桂园不是家族企业,她把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
“打工”身份的她,掌舵碧桂园未满两年,主要精简了董事会和管理层,并未有什么突破性动作。
今年3月,碧桂园更换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辞任的董事们,都是碧桂园的“老人”了。11月辞任的杜友国,和3月辞任的三位董事,自碧桂园上市后便就任至今,已经17年了。2023年,两位相对年轻的高管程光煜(碧桂园常务副总裁)和伍碧君(碧桂园CFO)进入了董事会。
为精简架构,碧桂园不断缩减区域,公司总区域数量从高峰期的106个区域,缩减至21个,又减到15个。
当下的碧桂园,“保命”要紧。
2023年12月8日,杨惠妍分享了一个结论,“保守计算情况下,只要我们存货资产正常销售,即使假设我们不买地、税收没有减免、不考虑‘一体两翼’的新增贡献,未来十年碧桂园仍将持续保持正资产(状态)。”
这话中的关键前提是“正常销售”。
今年前11个月,碧桂园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437.5亿元,去年同期1674亿元,同比下滑74%。据克而瑞数据,今年前11月,中国房企销售榜中,往年霸榜第一位的碧桂园跌至第16位。
这显然不是碧桂园往年“正常”销售数据。
杨惠妍对外表示,碧桂园将从此前侧重三四线城市,转为“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五五开”格局,并继续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成本竞争力。碧桂园地产集团CEO程光煜说,“公司会积极参与西安、上海、宁波等高确定性市场的土拍机会。”
囊中羞涩的碧桂园在土地市场已经很少露面了。12月18日,碧桂园在兰州斥资1.55亿元拿地。10月16日,碧桂园和旭辉联手在山西太原拿地,碧桂园在拿地主体公司中占股50%。
碧桂园不敢大规模拿地,就算拿了地,也只能放着。
去年5月,碧桂园经过10轮竞价,在广东佛山拿下一宗地块,自去年8月被爆拖欠土地款后,至今仍搁置一旁。
当下,保交楼是碧桂园的重点工作。在月度会议上,杨惠妍对外表示,“过去两年里,公司总共交付了约100万套房”。
碧桂园年初预计,2024年交付量超48万套。可是,据亿翰智库统计,2024年1月至9月,碧桂园交付套数分别是23.5万套,距离目标仍有较大缺口。
碧桂园的难关,还没有过去。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