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你在关注什么?2025年你又将关注什么?
从抽象的技术概念到人手必备的生产力工具,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与AI的每一次对话,都在预示着,当AI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离AI应用的爆发点也越来越近。
临近年尾,这两天PConline翻起各大机构总结的年度AI趋势报告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AI陪伴。
提起AI陪伴你能想起什么?亲子、老人家庭陪护、还是和线上虚拟伴侣谈恋爱?
一个大背景是,2024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具身智能概念在资本市场持续火爆,AI陪伴开始落向硬件。当我们还在质疑与AI恋爱只是自我构建的乌托邦,AI陪伴已经开始从最开始简单的聊天机器人,进化到真正可触可感的AI宠物。
虚拟陪伴已然开始显露出其现实价值。
但正如此前有媒体吐槽网红直播带货就像一场经济奇迹:一问周围,没有一个人在直播间买东西,一看直播间,比上市公司一年利润还高。
当AI陪伴已经悄然成为了创业领域的大热门时,一边是好几千的AI宠物上线即秒空;另一边则是问起周围仍是一问三不知:什么玩意?谁在买?不理解。
“冰火两重天”背后,AI陪伴到底是不是伪需求?
AI陪伴是不是真的有市场?
在AI身上找到情绪价值,甚至和AI建立亲密关系,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无疑是荒谬的。
但现实是,早在AI爆发早期,诸如Character.AI(以下简称C.AI)这种通过创建虚拟人物并与其进行角色对话的AI应用就已经出现,且战绩可查。
甚至于可以说,过去一年,AI超级应用的进展中,主要也就两大方向,一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产力工具;二便是以C.AI为代表的虚拟社交。
据公开报道,早在APP发布之前,C.AI网页每月访问量已经超过2亿次,用户平均每次停留时间为29分钟,相比之下GPT只有8分钟。
AI陪伴的早期形态其实就是聊天机器人,和我们如今常用的AI搜索,本质来说都是一个底层大模型。
AI伴侣在国内开始被市场注意到,源于今年年初,一位小红书博主分享的与GPT的恋爱日常,让AI伴侣这一小众赛道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就在PConline以为随着这波流量过去,与GPT谈恋爱的这股热潮也将被逐渐遗忘时,才发现,至少直到近期,仍有不少用户还在保持与GPT的恋爱关系。
这种情感寄托的持续性之强,足以证明AI伴侣的商业价值或将具备穿越长周期的能力。
但说到底从功能来说,GPT的工具属性还是更强一点。如何瞄准这部分细分人群去挖掘更有价值的流量,如今国内市场已然跑出了一个和C.AI一样专为虚拟社交而生的垂直AI产品——星野。
据AI产品榜11月数据显示,星野用户月活达到525万,在国内AI原生应用总榜排名第7,前6名均为AI工具型产品。
星野相较同类产品拥有更大用户黏性。QuestMobile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报告显示,主流AIGC应用的月人均使用天数基本低于5天,而星野达到了7.7天。
当市场还在讨论AI对话类产品的用户使用频率不及预期时,作为目前国内AI陪伴产品中月活最高的应用,星野在月活跃率上早已一骑绝尘,远超豆包等工具型产品。
从落地场景来看,不管是星野,还是目前国内较火的猫箱、筑梦岛,其实都以角色化为起点,向故事化延伸,核心都是情景剧本。
诸如“被杀人不眨眼的杀手当作目标却逐渐爱上你”、“家世显赫的竹马在外人面前都是冰山,只在你面前嘴毒”、“病娇校花只爱你”……这些看起来或许幼稚“中二”的人物设定和剧情,和早期的玛丽苏文学、现在的霸总短剧一样,对于很多人来说仍具有吸引力。
而相比看小说看短剧,能直接与虚拟角色聊天,使他们能更沉浸式地参与剧情并成为主角,追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理想化爱情,这何尝不是一种情感实现和心理满足。
事实上,虚拟角色的市场需求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早在AI概念还未流行之前,就已经有所雏形。
在如今已然不再小众的二次元文化中,有一种衍生亚文化,叫做“语c”,即语言cosplay。不同于cosplay还需要服装、道具、造型,语c只需要通过文字去扮演选定的角色,并展开场景对话。
由此还衍生出“语c师”这种新型职业——语c师要将自己打造成和客户想要的角色,贴近人设,围绕着角色的言行标准进行的对话互动。此前,微博一则“专职语c师月入可超2万”的词条就足以见得“语c”这种小众文化的市场需求之大。
简单来说,只要你想,你可以和《恋与深空》的“沈星回”谈恋爱,也能和近期热门电视剧《猎罪图鉴》的“沈翊”谈恋爱。
这么听起来熟悉吗?实际上,这个模式和AI虚拟角色本质上是一样的。
PConline在小红书上搜索语c发现,目前语c师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一些游戏动漫角色,而据独立AI研究员郎瀚威Will调研,C.AI平台的交互量有75%也集中在游戏/动漫领域。
说到底,虽然实现的路径不同,但底层逻辑是相似的,根本上的市场需求也是相通的,都是通过语言和剧情,去突破虚构与现实的“次元壁”,让客户沉浸于幻想关系,实现情感慰藉和稳定陪伴的作用。
但不同于语c实际上“皮下”还是和真人对话,AI陪伴显然更“安全”也更稳定,相比套着“一层皮”的真人,与机器人聊天也能让用户呈现出更坦诚开放的状态。
有消费才有消费市场。一定程度上,小众市场并不代表着市场需求不够大,反之可能用户粘性还更高。在小众市场中,用户往往对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有着更高的支付意愿,因为他们的需求可能在主流市场中得不到满足。这使得小众市场的用户更容易成为高价值用户。
AI宠物或将是下一个蓝海
据量子位《2024年度AI十大趋势报告》数据,PConline纵观其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AI产品全景图时发现,相比如今热门的AI生图、AI视频等热门赛道产品,AI陪伴“拿得出手”的产品已经多于前两者。
各大玩家争相入局,市场火热的背后,主要也是因为AI陪伴类产品进入门槛并不高,产品可复制性太强,使得更多玩家涌入市场。
从目前的产品功能来看,这种虚拟角色扮演的AI陪伴产品,说到底并不是什么创新型产品,本质上还是对话式AI套上了“霸总文学”的壳。
市场产品普遍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较强。无论是产品设计、角色选择、聊天风格模型都高度趋同。事实上,不管是C.AI还是星野,大部分AI陪伴产品的流量生态靠的是IP堆叠起来的智能体,平台作为IP的下游产业,手上并没有掌握IP议价权。
没有不可替代的内容价值,产品不够夯实,自然用户留存也低,靠着C.AI每月9.9的订阅费或者星野的“续费式聊天”,AI伴侣如果始终停留在线上,显然难以支撑其商业模式。
AI陪伴需要更稳定、更明朗的盈利模式。新玩家们开始瞄准硬件这一新热土。
珞博智能的创始人孙兆治曾表示,流量变现问题已经成为AI陪伴类软件产品的普遍问题,“很多做软件的创业团队可能用户增长情况很好,但就是无法收费,而硬件产品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更容易闭环。陪伴类软件肯定会因为其免费的特点占有一定的市场,但硬件产品的玩法多样性和体验天花板肯定是更高的。”
当我们还在探寻对虚拟的AI伴侣来说,回应爱和表达爱和回应输出一段指令是否有区别时,一个真正可触摸的AI宠物显然更具备现实意义的陪伴价值。
尽管AI陪伴是个新赛道,但情感陪护不是,AI玩偶也不是。
如果不是“AI伴侣”概念的加持,AI陪伴更早期为市场熟知的落地场景,其实就是居家陪护的智能产品,可移动、有摄像头、异动监测、能对话……这是很多AI看护器的基本功能。
但这类强工具属性的产品显然不符合AI热潮下新的商业叙事,简单来说,卖不起价。
PConline在电商平台搜索AI玩偶和AI看护时发现,兼具以上几大功能的AI陪护类产品售价普遍在几百块不等。而目前市面上较为出名的AI宠物,是一款来自日本的AI机器人,名叫“LOVOT”。
不同于其他AI产品,LOVOT没有任何生产力,在LOVOT的商品详情页,你甚至看不到任何实用性的功能,不会说话不会扫地,也不会控制智能家居,它唯一的功能就是陪伴。
据悉,当你收到LOVOT打开外包装盒后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好,爱来了。”
这个除了“爱你”,其他什么都不会,甚至都没办法和你进行对话的机器人,目前的付费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3万人民币购买主机+每个月880元订阅费;另一种是6万元直接买断。
作为纯陪伴型机器人,LOVOT除了会动的眼睛,最大的功能或许是粘人,通过摄像头,识别个人信息,LOVOT会而移动到特定的人面前,要求抚摸或抱抱。
在AI加持下,LOVOT可以通过全身内置的摄像头与传感器,识别主人的情绪变化,并适时给与回应。据说,LOVOT还会因为主人和其他LOVOT互动而吃醋。
虽然在今年2月,LOVOT在中国首店已经落户上海,但花6万元买一个AI玩偶的拥抱,显然它的目标群体应该不是我们这些打工人。
不只是LOVOT,更多主打情绪陪伴的AI宠物正成为AI应用端的“新宠”,由卡西欧推出的AI宠物Moflin相较LOVOT体型更小,但也更“毛茸茸”。
据官方介绍,这个长得像仓鼠和兔子结合体的小玩具会动会叫,会感知记忆,并拥有多种情绪反馈,甚至会随着时间以及互动频率产生强情感连接。它可以通过记忆人的声音、互动习惯,来分辨谁是主人并作出特定反应,使得互动更加生动和个性化,模拟真实的养宠体验。
自今年11月初发售以来,这个定价不到2800元的AI宠物很快在官网断货,在二手网站上甚至炒至上万一只。
虽然AI宠物仍是小众需求,但这股新消费的风也已经吹向了国内市场。官方售价1399元的国产版AI宠物Cupboo咘咘同样也在经历断货的热潮,PConline在其淘宝官方店铺上搜索,目前仍然处于缺货的状态。
当市场还在不断讨论AI搜索是否能通过深度语义理解与专业领域定制化场景,实现颠覆性突破,成为新入口时,AI陪伴产品的“无用”正在成为其最大的价值。
正如早期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此前在面对为什么不把玩偶做成一个U盘的疑问时曾表示,如果让玩偶变得有用,那销量一定会下降,因为你可以需要很多玩偶,但你只需要一个U盘。
“因为有用的东西先天就代表着它会退化,会被迭代。”
前段时间,网传朱啸虎一则在评价LOVOT的朋友圈截图显示,他认为,3000多美金的AI宠物,主要用户是40岁以上女性,因为年轻女性买不起,AI宠物关键的不是AI,而是产品定义,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不管是从产品功能属性也好,外观也好,一个事实是,AI陪伴的理想市场是女性向的情感陪伴。
孙兆治认为,本质上陪伴机器人的价值与乙女游戏、潮玩、偶像等文化产品类似,而年轻女性本就是这类产品的重要消费对象。
C.AI、星野等AI陪伴类软件产品在流量上的成功让大多数AI创业者看到了AI模型在陪伴产品领域的曙光,这也是孙兆治选择瞄准年轻女性去做陪伴型机器人的主要原因。
但即使如今大部分已经面世但还未量产的AI宠物的定价不至于像LOVOT那么夸张,但动辄几千上万的产品无疑意味着它们的受众群体必须是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女性。
这就代表,那些瞄准早期AI陪伴软件市场的潜力,去挖掘硬件市场的创业者,供给和需求两端市场,是有一定矛盾性的。
星野的用户画像中,24岁及以下年龄占比最大,其中线上消费能力主要在2000元以下,如果让这部分人群花费几千块去买一只AI宠物,还要额外花钱去作为外形维护费,显然难度并不小,显然,在线上进行虚拟恋爱那部分用户的消费能力和真正意义上的“实体经济”差别甚大。
我们不否认这种情绪价值在女性消费中的主导作用,但如果仅靠普遍低龄的消费人群在虚拟恋爱上的消费力来作为AI陪伴落地到硬件的主要衡量标准,那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受众割裂下,女性用户面对不同形态的AI产品,消费能力是否匹配。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临近尾声,国内市场真正落地的AI宠物产品进行量产的也并不多。珞博智能预计明年发布并量产两款硬件产品。
而另一家成立于2022年的创业公司萌友智能,已经完成了旗下AI宠物Ropet的研发并在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线众筹,众筹价格为199美元,其创始人何嘉斌表示,如果第一波产品众筹顺利的话,明年3-4月份也会在国内上线。
此前行业内将AIGC产业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培育摸索期(2023-2025),整体均处于业务场景验证和变现探索期;应用蓬勃期(2025-2027),基本价值创作路径和技术思路得到确认;整体加速期(2028-2030),产业生态完善。
《黑客帝国》中有个经典命题是,选择留在现实的蓝药丸,还是去往虚拟的红药丸。随着AI陪伴从虚拟走向现实,是否与AI建立亲密关系的探讨已然不再重要,从AI陪伴细分到AI宠物,2025年作为一个关键节点,供给的爆发是否会是需求的爆发,我们期待下一个AI应用的新议题。
参考资料:
《创始人专访 | 孙兆治:面向年轻女性的陪伴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第一财经
《人工智能全域变革图景展望:跃迁点来临》毕马威
《这个除了会表达爱什么都不会的AI,凭什么能卖到7万块?》AI新榜
《Jellycat风靡,AI宠物崛起,人类用什么抵御孤独?》刺猬公社
《谁在使用星野?》新皮层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