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2月20日电(范宇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经过10余年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阶段性战略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迈向全面提升能级阶段。
“在国际化水平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上海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近日在“中新·申见”前沿圆桌访谈上表示,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学习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配置资源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稳定研究部主任闫彦明表示,该条例将推动在更高起点上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五个中心”联动发展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为上海更好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体系化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多位专家学者认为,更高层次推进金融制度型开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徐明棋表示,要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管道式开放向更高层次的开放转变,允许外资在中国市场上更自由地配置不同资产。同时,要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合作交流,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参与上海金融市场,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顶层制度的推动和底部市场的生长力量,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市场支持。”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功润表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应当融为一体,要积极发挥国际化和经济腹地广阔的优势,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和国际资本,进一步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金融机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戴国强认为,要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金融机构从单一的资金中介转变为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不仅提供融资支持,还要为企业融智,即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策略,从而助力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党委书记章玉贵表示,上海要如期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既有赖于高度发达的金融要素市场和健全完善的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支撑;也需要上海以推进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资产配置中心与资本的资产定价中心为突破口,形成广受国际认可的金融要素集聚平台与国际金融中心气质;更有赖于国家和上海培养和打造一批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生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管理工具,有着强烈使命感与国家责任感的战略型金融人才。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黄国妍认为,上海作为金融改革开放的核心承载区和先行先试引领区,要在更宽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进行制度型开放,从而提升中国金融制度的影响力,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示范窗口的同时,推动上海金融中心竞争力提升。在保证金融安全、支付清算安全的同时,寻求新突破,包括推进人民币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国际投融资中心、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等建设,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级,吸引更多为全球服务的总部型、专业性金融机构和国际化的金融人才。
谈及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刘功润建言,上海应打造第三时区的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等老牌金融中心相比,上海与东京、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处于同一时区。如果上海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作为第三时区的金融中心,可覆盖更广泛的地域和时区,完成更多的交易。”(完)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