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在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的第一动力。纵观百年金融史,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银行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能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协同,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把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持续为其注入“源泉活水”,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各银行机构累计与1737个企业和项目签订贷款合同近4000亿元,有力支持了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首贷和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作为中管金融企业,光大银行立足主责主业,举全行之力进一步聚焦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从总行顶层设计来看,光大银行如何全速布局科技金融新赛道?从分行实践来看,光大银行如何狠抓战略执行,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
全行统筹 全速布局科技金融新赛道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以科技金融为首的五篇大文章。当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光大银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中国光大银行支持服务科创企业指导意见(2023年版)》实践基础上,重检制定《中国光大银行科技金融工作方案(2024年版)》,发挥高层服务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完善顶层设计,丰富金融支持工具,健全配套服务政策,探索出一套具有光大特色的“商行+投行+私行”新模式。
从组织体系变革上来看,光大银行加快推进“1+16+100”的科技金融专业化、专营化组织体系建设,在总行的科技金融领导机制的整体统筹下,设立16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精选100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和直营团队。总行有牵头部门,分行有专营部门,支行有科技特色支行,通过上下贯通、前中后台密切配合的组织架构,有力服务科技型企业。
从服务体系上来看,光大银行不断优化服务,重点聚焦客户、组织、产品等方面,持续推动建成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更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光大银行推出“专精特新企业贷”“专精特新巨人贷”“数据资产贷”“科技人才贷”等创新产品。另一方面,光大银行充分利用光大集团金融全牌照的优势,加强协同,在参与“认股权”、投贷联动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升级金融服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关键还要看成效如何。在总行抓统筹和分行抓执行的工作格局下,光大银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群规模双双增长,为该行持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贷款余额方面,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光大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581.9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10.45亿元,增长34.08%;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993.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24%。客群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9月末,光大银行全行已合作科技型企业40600户,合作覆盖率5.22%;已合作专精特新“小巨人”授信客户3102户,较年初新增457户,增幅17.28%。
聚焦重点名单客群 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流程
做好科技金融,首先要弄明白“为谁服务”的问题。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口径,科技型企业包括工信部、科技部培育的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六大类,合计超70万户企业。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名单,南京、苏州、大连等地共计46个创新型产业集群都在金融可支持范围之列。这类“官方白名单”为光大银行理清了科技金融目标客户。
发展科技金融,重点在于服务好科技型企业,也就是上述科技“白名单”企业。为此,光大银行一手加大产品的创新供给,一手优化了相关企业的信用评价模型、授信流程、风控模型。
产品供给方面,光大银行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推进产品创新,加快发展“专精特新巨人贷”等创新产品。此外,光大银行探索创新授信业务模式,实施差异化风险管理,精准服务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资金供给。
在中部地区,光大银行武汉分行正是通过“专精特新巨人贷”产品“投早、投小”,助力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蓝若”)度过初创资金渴求期,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格蓝若核心技术形成的产业化成果“高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计量误差状态评估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项目整体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信用评价模型方面,光大银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推出“科创力模型”,建立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一扫过去的“报表思维”,转为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换言之,“科创力模型”下,光大银行围绕科创成果力、专利质量力、持续增长力、创新转化力、人力建设力等多项指标来评判企业的科创能力。
工业无人机任务载荷产品的领军企业——广州成至智能机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至科技”)是典型案例。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该企业拥有自有品牌CZi,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平均超过20%。基于此,广州分行今年6月为成至科技批复1000万元专精特新企业贷,并按照其实际需求继续为企业进行线下审批增额。
此外,批贷流程等方面,光大银行优化授信审批流程,简化程序。例如,部分优质科技型企业可免除异地授信报备流程,并免除科技型企业授信续作申报材料中非必要的纸质材料。
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很多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的早期科技创新活动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这就需要“耐心资本”为企业提供长期而稳定的资金支持。
实际上,“耐心资本”需要金融生态圈为企业提供接力式服务。2024年1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要把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要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2024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鼓励各地组建科技金融联盟,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等交流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上述《工作方案》出台前,光大银行就先行一步,协同光大集团全金融牌照优势,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具体来看,光大银行总行印发的《光大银行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生态圈合作名单(第一批)》,整合券商、股权投资机构、保险资管机构、政府产业投资平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六大类机构资源,作为科技型企业的专享资源,建立科技金融生态圈。同时,光大银行加大力度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直投、产业基金、S基金、战略配售、境内外IPO保荐、定向增发、财税法律咨询等支持。
在长三角地区,光大银行无锡分行陪伴江苏云工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工场信息”)从初创到上市,这个案例也是该行以“投贷联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缩影。2023年8月,光大银行无锡分行首次与云工场信息建立合作关系,授信批复1.3亿元。获悉云工场信息有赴港上市需求后,无锡分行立即与光银国际制定相关方案,最终助力云工场信息(02512.HK)成功上市。
从光大布局科技金融的范本来看,科技金融的内涵远远不止简单的“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也不仅仅是局限在“银行金融服务创新”这一点上的突破,而是要覆盖到科技创新的“全生命周期”,以多元的融资渠道打造一个高效、充满活力的科技金融生态圈,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未来,光大银行表示,将坚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金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把握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历史机遇,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专业优势,坚决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持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奋力书写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光大答卷。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