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通信技术革新:融合共生网络结构引领未来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交互无处不在,而移动通信作为数字中国的战略高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5G基站的迅速普及,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密集异构组网带来的挑战,成为了我们必须跨越的难关。
面对超密集电磁环境下的通信难题,传统的蜂窝网络显得力不从心。静态的网络架构无法适应动态的电磁环境变化,难以有效应对大流量与复杂环境的挑战,甚至可能因系统间干扰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创新成为了突破困境的唯一出路。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冯志勇院长及其团队在十余载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研究出全新的融合共生网络结构。同时凭借“适变复杂电磁环境的超密集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与应用”技术,冯院长在北京市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中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一创新性的网络架构,不仅将网络容量提升了40%,还实现了国际首个5G异构融合系统的自主可控,比国外同行提前三年达到了这一里程碑。
在技术创新方面,冯院长带领团队建立了信号与网络行为耦合的认知方法,使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应对干扰。同时,他们研发的频谱认知模块与仪器,达到了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为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通过频谱效能提升方法,资源实现了深度整合,基站能耗降低了30%,为绿色通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研究首次赋予了通信网络“电磁环境认知”能力。这一能力使网络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的电磁环境变化,并动态调整自身配置以适应这些变化,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聚合与利用。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通信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还为未来的6G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这项自主创新成果已经全面实现产业化,并在近400个城市和30余个国家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未来,随着5G技术的不断进步,冯院长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与时代的脉动同行,为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12月11日15:34,敬请关注北京卫视《创新者说》,一探通信技术革新的奥秘!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