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经济政策基调明确,首提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明年经济政策基调明确,首提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2024年12月09日 23:05 第一财经

  会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政策调节”,这是重大会议首次提到超常规三个字,或表明后续政策的举措将更加多元化。

  2025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基调已经明确。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政治局会议将明年宏观政策定调为“更加积极有为”,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持续14年的“稳健”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强调“稳住楼市股市”。会议还对明年提振消费、扩大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作出部署。

  多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政治局会议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的决心。本次会议整体定调积极,明年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加码。会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政策调节”,这是重大会议首次提到超常规三个字,或表明后续政策的举措将更加多元化。内需扩张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后续促消费政策的范围和力度均有望加大。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政治局会议认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自9月下旬以来,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密集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和增量政策。随着刺激政策落地见效,近期多项经济指标明显改善,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2024年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的增长目标,为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政治局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是历史上首次提出,可以看出当局稳增长的决心,政策从被动应对转换为主动出击。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十四年以来的首度重提。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在转向。政治局会议要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9月26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有力度的降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货币政策则是血脉稳定通畅的“调节器”。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多次降准、降息措施力度大、速度快。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从3.45%降至3.10%,下降35个基点(BP);5年期以上LPR从4.20%降至3.60%,下降60个基点,降幅均为历年最大。

  在政治局会议最新定调后,下一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发力?实际上,早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预告,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谈及下一阶段的思路时,强调了坚定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的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等内容。

  董希淼认为,下一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在三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针对性。首先,要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超常规地进行预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体现出前瞻性;其次,继续降准降息,2025年可降准0.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引导LPR下降25个基点,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体现出有效性。

  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宏观调控力度更大、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更强调效果,这既是过去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更是基于对当前国内外宏观形势的科学判断作出的部署。当前宏观经济面临内部总需求不足和外部全球经济疲软、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等压力,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化压力为动力。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讲究前瞻性,走在预期前面,有利于稳定预期、稳定总需求进而夯实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认为,2025年是积极的宏观政策的持续实施年。本轮宏观政策调整不仅是力度的持续加码和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更是政策定位和政策逻辑的重大转变。作为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措施,本轮债务置换政策是一场“及时雨”。从短期看将大幅减轻地方流动性压力、降低付息成本,推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从中长期看有利于激发地方活力,腾挪更多财力用于经济转型发展和民生领域补短板,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政府信用问题,逐步提升市场主体信心。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的挑战仍然较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上涨0.2%,增速较10月放缓0.1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落,为近八个月来最低;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至0.3%,依然偏弱,显示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内在动能尚待巩固。

  罗志恒表示,扩大需求是扩大有消费能力的需求、有投资收益的投资需求,会议明确提出“提高投资收益”,这样才能既发挥扩大需求的作用,又能优化供给结构,避免债务风险。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告诉第一财经,会议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要大力提振消费,预计财政支出结构将从偏重投资向更加注重增强消费能力与意愿转变;另一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当前我国投资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投资效率持续下降,提高投资效率、盘活存量资产,实质上也是扩大需求。

  今年以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有力举措持续发力,“两新”政策成效显著,有力地拉动了投资增长,释放了消费潜力。

  章俊认为,促消费将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2025年有望延续、扩围、扩容。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两重”和新基建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认为,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在内需层面,需要从“政策给力”和“改革发力”两个方面双向驱动,以提振预期、增强信心,让拉动经济的“内需引擎”更强劲。从供给侧来说,市场要创造出更多高品质、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需求侧来说,推动高质量就业和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至关重要。为此,应该加快培养文化教育、托育养老、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同时,持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推动消费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受益于相关政策提振,12月9日下午3点以后港股大幅拉升,收盘恒生指数上升2.76%,报收20414点,成交重新突破2000亿大关。

  奶酪基金投资经理胡坤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次会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大幅提升了市场对未来经济修复的信心,因此股市表现也比较积极。

  鑫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变,房市和股市仍是提振内需的主要抓手,其中“提高投资收益”已经上升为重要目标,这对投资者而言是利好。

  胡宇表示,提振消费方面,股市和房地产是稳预期的主要方向,只有稳定资产价格,才能让消费者有更大的动力去消费。另外,“以旧换新”和消费补贴等政策明年可能在规模及品类上有所扩充。同时,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政策,以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或成为主要抓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货币政策 逆周期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3 中力股份 603194 --
  • 12-10 林泰新材 920106 19.82
  • 12-09 博科测试 301598 38.46
  • 12-06 蓝宇股份 301585 23.95
  • 12-02 先锋精科 688605 11.2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