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华辰烨 上海报道
近日,202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由同方全球人寿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为5.53,该指数与2023年持平,其中,在六个维度中相较于2023年仅有退休计划完善度一个维度略有提升,从2023年的3.84提升到2024年的4.17。
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的“退休潮”,60后群体正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进入退休生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指出,中国居民退休准备的意识这些年来在不断提升,但是退休准备行动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连续三年国人退休准备尚有提升空间
退休准备指数的取值为0-10,数值越大意味着退休准备越充分,其中数值8-10为高退休准备指数,表明退休准备非常充分;数值6-8为中等退休准备指数,表明已经有了一定的退休准备,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值低于6为低退休准备指数,表明退休准备不足,需要引起重视。
2020年至2024年的5年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分别为6.23、6.78、5.70、5.53、5.53,已经连续三年低于6分,属于低退休准备指数,居民的退休准备尚待加强。
不过,分地区来看,与2023年相比,中部地区多数省份的退休准备指数提高明显,整体上各省份退休准备指数差异增大。2024年平均退休准备指数最高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山西、贵州、广东和陕西,它们的退休准备指数分别上升了1.18、0.49、0.33和0.46,这些增长不仅反映了这些地区在提高居民退休准备方面的努力,也可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和社会福利措施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冯润桓教授指出,低收入人群的退休准备指数出现了下滑,这一数据表明,在整体经济环境相对平稳的背景下,部分弱势群体的退休保障仍面临严峻挑战。
养老金融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
冯润桓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储备需求将显著增加,这为养老金融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一机遇,需要政府、企业和保险公司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和银行储蓄/低风险理财产品为四种覆盖率最高的退休财务准备方式。我国个人养老金于2022年建立,截至2024年6月,已有超过6000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但其覆盖面和参与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冯润桓指出,收入水平可能影响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通意愿,收入较高的人群通常具备更强的财务规划能力,愿意为未来的养老储备进行投资,经济更发达的区域的个人、税后收入水平更高的个人倾向于缴纳更多的个人养老金,但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居民、税后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居民则具有更高的个人养老金理想缴纳上限。
《202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指出,金融素养与退休准备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个人金融知识的提升,其退休准备指数也相应提高,这强调了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公民金融素养对于增强退休保障的重要性。在养老金融产品需求方面,报告认为,当前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稳健性和流动性,这一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退休生活的理性预期和实际需求,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产品创新方向。
陈秉正表示,有一些受访者在金融素养方面容易存在过度自信,还应加强金融素养方面的学习、这样可以使得自己在面对未来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下,能够做出更为科学、更为全面、更为理性的决策。
除此之外,冯润桓建议,政府应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公民对“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和政策的了解。同时,企业也应通过福利宣讲、理财教育等方式,帮助员工提升金融素养,为其退休生活做好充分准备。保险公司则可充分利用个人养老金制度,增强其产品收益的稳健性,提高用户投资选择的灵活度,这将有助于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养老金融产品需求,推动养老金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退休潮”中年金保险显现独有优势
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的“退休潮”,60后群体正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进入退休生活。不同于70岁以上的“传统老人”,60后群体正处于低龄老龄化阶段,他们不仅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而且收入和消费水平也较前代大幅提升。这些“新老人”不再拘泥于传统养老观念,也不满足于单一的居家养老模式,他们的养老需求正从基本生存保障型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型转变,从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延伸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多元化生活。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推进个人养老金账户政策,年金保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冯润桓表示,作为一种管理长寿风险的有效工具,年金保险特别针对的是人们在退休后可能面临的收入不足以维持退休前生活水平的风险。通过提供终身给付特性,年金保险不仅能够为投保人提供持续稳定的收入流,还通过一种风险分散机制——即寿命较短的人间接资助寿命较长的人——来减轻个人面对长寿风险的压力。这不仅是保险公司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完善中国养老体系的重要一步。
从投资角度看,尽管传统上认为储蓄、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和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但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所有产品一旦存入则失去了流动性。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凭借其强大的中长期投资能力,其产品反而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童伯宁对21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公众对于养老金制度和养老产品还不够熟悉,税优力度也有待提升。他建议,应加强宣传教育,让老百姓更加明白养老金融的重要性,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培训销售人员,提高他们讲解产品的能力,使其更容易被客户理解。此外,公司还需加大创新力度,开发多种类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风险需求。
保险公司加快布局养老服务
今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商业保险年金概念进行明确,提出推动商业保险年金发展的政策举措和监管要求,为保险公司参与第三支柱进行布局谋篇,推动保险公司在养老金融发展和第三支柱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目前,不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正在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例如增加入住养老社区资格等增值服务。在养老服务方面,如何健康养老、安心养老、幸福养老,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平安养老险党委副书记、临时总经理靳超认为,这关系到居住环境、医养服务、生活娱乐等各个环节,需要各个产业的共同努力。
据法再集团Bee Tech副总经理张力介绍,在国外,健康保险产品设计当中包括“服务给付型”选项,客户不仅可以选择领取保险金,还可以选择接受指定医疗网络内的多种服务,如体检、健康检查、绿色通道、康复和护理等。这种服务给付已普遍纳入保险责任中。
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童伯宁表示,在现在发展阶段,标准化将成为整合服务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这一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或发展阶段,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缺乏良好的标准化能力。此外,当前市场上的供应商水平参差不齐,所提供的服务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何从这些供应商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同方全球人寿于2023年与国际知名康养品牌奥登特,共同成立了荷寿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童伯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同方全球人寿还在不断地升级服务内容,丰富养老服务版图。
关于未来如何构建养老生态系统,陈秉正表示,从企业和行业的角度来看,未来应该更多地关注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不仅要做好风险识别、风险转移和风险量化等风险管理的工作,还需要跟更多的机构合作,不只是保险机构,还包括医疗、护理和其他相关领域的企业。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完善的养老服务生态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