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正式发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版除了增加了水耗指标外,还对多晶硅能耗提出更高要求。
最终公布的正式版本和《征求意见稿》对已运行的多晶硅项目的能耗要求是一致的,均要求“现有多晶硅项目还原电耗小于46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
但是,有一个重大变化,正式版对于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要求提高到“还原电耗小于40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53千瓦时/千克”。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要求,是“还原电耗小于44千瓦时/千克,综合电耗小于57千瓦时/千克。”
这个小小变化的背后,透露出行业主管部门对于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产业能态度——能耗指标,成为新项目的一道坎。当然,即使是现有的所有产能,也是过剩的,需要淘汰一大批。但万事开头难,第一步,先要用能耗指标堵住新增和改扩建产能。
从企业个体,到行业协会,再到工信部,现在各种手段一起上了。
01 优秀企业,反而建议抬升多晶硅门槛!
工信部对多晶硅能耗的要求,算是很高吗?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来说明问题。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3-2024年)》提到,(见下图)2023年多晶硅还原电耗的下降有一定减缓,平均还原电耗较2022年下降3.4%,为43.0kWh/kg-Si。
从下图可以看到,2023年,多晶硅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57kWh/kg-Si,同比下降5%,预计至2030年有望下降至52.5kWh/Kg-Si。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工信部对多晶硅现有产能能耗要求,实际上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这意味着,这一条能耗要求,几乎不太可能淘汰现有的多晶硅产能(高于行业平均能耗水平的产能,现在已经停产而且不太可能复产了)。
(2)关键是新规范对新建和改扩建产能要求有所提高:每千克多晶硅的综合电耗,要降低至53千瓦时,较去年平均水平降低4千瓦时,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7%。
光伏产业路线图也提到了现在能耗降低的速度,正在减速。这意味着53千瓦时,其实是低于现在行业的平均电耗,也意味着如果新建和扩建的项目达不到最领先的技术水平就不被“认可”。
现在全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新建多晶硅产能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改扩建的需求大量存在。
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需要对老产能升级改造。
估计是《征求意见稿》出来后,工信部也收到了来自光伏企业的反馈意见建议,这当中也会包括一些技术领先、能耗较低的企业。他们认为,提高技术门槛,能耗门槛,才是控制多晶硅无序扩张、快速去产能的手段。
此前,市场预计,工信部对多晶硅现有产能能耗要求是50kWh/kg-Si。
显然,工信部最终综合了多晶硅产能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多重因素,最终制定的正式版。
02 “规范”的力量有多大
工信部文件在开头就提到,“本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这话如何理解呢?是不是只需要从字面来理解接受就可以呢?赶碳号就此采访了一位多晶硅行业的专家。该人士表示,虽说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但该文件预计仍将会对多晶硅产能构成相当强的影响力。
如果光伏企业不能达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的要求,那么就有可能失去很多“资质”,而这些资质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具体如下:
第一,若企业未能达到家《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的要求,那么或难再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将会影响税收优惠。
企业也有可能难以被认定为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企业,这意味着不符合能源标准的多晶硅企业将无法享受战略新兴产业所拥有的电价优惠政策。
我国众多硅料企业地处西部,如果不符合标准,甚至有可能不被认定为西部大开发企业,不能享受类似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西部地区包括了硅料聚集的新疆、内蒙、四川、云南等地。
第二,若没有上述认定,除了影响到企业的税收优惠、政府补贴以外,还会影响到企业在银行的融资。连最基本的能耗要求都达不到,银行有什么理由支持这样的产能呢?
第三,若企业达不到能耗要求,那就是落后产能,即使地方或存在就业、GDP等压力,那么地方政府也没有合理理由,帮扶企业即使在全行业已经亏现金的情况下继续维持运营。
当下的现实是,不少光伏企业希望减少开工率,关闭一些产能,但却做不到,因为地方的压力也很大。产业招商投入海量地方各种资源,给地给厂房给设备补贴,就是希望企业来了能发展一方经济,养一方百姓。企业一亏钱就关门不干,不到万不得已,那是肯定不行的。
03 拴紧硅料的牛鼻子
哪些企业、哪些产能将被出清呢?硅料企业同行们估计都已经非常清楚了。
第一,有一些企业已经“放弃无谓的抵抗”,选择了保命,保现金。
硅料价格已经连续数月低于现金成本,以至于在产硅料企业已经不足10家了。有的企业,即使荷包够厚,也不想再多流血了,这种失血往往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资深老玩家新特能源今年第四度的指引是开工率维持在25%。其实,今年上半年,新特能源多晶硅的产量为14.67万吨,而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就只有3.5万吨了。
目前,新特在准东、内蒙多晶硅的生产基地早已全面检修(停产),同步开展提质降本的改造,甘泉堡晶体硅公司高纯多晶硅产线正常生产。新特维持甘泉堡基地的重要原因就是这里有自备电厂,电价便宜,还能勉强撑一撑。
新特能源背靠特变电工这棵大树,理论上它有足够厚的血条,但是公司审时度势,做出了理性的选择——没有一个企业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第二,随着冬季来临,西南地区的水电进入枯水期,电价要涨了。涨两三毛钱的电价,就直接对多晶硅的成本构成重大影响。这一点对通威股份的影响较大——目前通威股份也主动调降了开工率,前期,通威一直超产,库存不小。但这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公司拥有100GW的电池产能,这就直接对应将近20万带吨的硅料需求。别的硅料企业不敢超产跟进,原因也是真要变成了库存,是亏不起也赌不起的。硅片企业中有晶运通以前赌过硅料,悲惨的结局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硅产“限产”的这场伟大自律行动,可以说,既有行业协会的贡献,也有冬季电价上涨的贡献。
不过,即使如此,硅料价格恐怕也很难立刻反弹,毕竟市场上还有相当多的库存,需要消化一段时间。只要价格一涨,头部企业抛一点库存出来,就能把价格打下来。
第三,现在还有一个季节性因素,那就是春节。若是硅料企业长时间停产停工,一个年假之后,可能员工都不能复工了,暂时停掉的产能,可能就真的开不起来了,真的被淘汰了。这一点是很多中小规模硅料企业和新玩家们最为焦虑的,进退两难呐!
第四,《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限制的对象并不是新玩家,更像是限制老产能。新玩家或技术不够领先(可能与头部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也不多,差距可能还是来自电价),但是老玩家的老产能的能耗也普遍较高。他们升级改造后,能达到现在的能耗标准吗?
如果不升级改造,那么生产成本就会比较高,也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必要。
因此,赶碳号也越来越相信,光伏行业的拐点真的要来了。明年,既是气候上的春天,或者也将是硅料的春天,光伏的春天。等硅料这个牛鼻子牢牢拴住,光伏供应链的产能与价格就稳住了,光伏行业自然就会慢慢修复,回归理性。
下周,一年一度的光伏行业协会年会将在宜宾举行。赶碳号期待在这场会议上,行业自律的共识可以进一步深化,有一些限产限价以及新的举措,可以宣布。
编审及统稿:侦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