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ESG(环境、社会、治理)所强调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与国有企业当前更加突出功能价值,注重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深度契合。
2024年6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提出,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强化产业引领,有力提供安全支撑。还强调,将ESG工作纳入社会责任工作统筹管理,积极把握、应对ESG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近期,ESG中国·创新年会(2024)在北京举办。《国资报告》推出特别策划《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带您了解国企如何深化履责实践,赋能中国ESG体系建设。
综述
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
国企深化履责实践 赋能中国ESG体系建设
文 · 本刊记者 孟圆
当前,ESG(环境、社会、治理)作为联合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助推器。在欧洲和北美地区,ESG标准已在金融市场和法规政策上获得广泛认可,成为衡量企业长期竞争力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指标。各国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以确保企业取得实质性成果。
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体制使得中国必须在吸纳国际ESG经验的同时,融入自身特色,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以此构建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提高我国在全球ESG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未来ESG发展明确方向。
2024年10月19日-20日,ESG中国·创新年会(2024)(简称创新年会)在北京举办。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翁杰明,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方光华,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吴晓青等出席会议。
苟坪在创新年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央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支持乡村全面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应急抢险救援,有力服务民生事业,不断强化信息披露,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中央企业以先进履责理念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以丰富履责实践赋能企业功能价值创造,以有效履责沟通赋能企业竞争优势培育,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ESG所强调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与国有企业当前更加突出功能价值,注重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深度契合。
2024年6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强化产业引领,有力提供安全支撑。《指导意见》还强调,将ESG工作纳入社会责任工作统筹管理,积极把握、应对ESG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翁杰明在创新年会上表示,中国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要主动对标国际先进ESG规则和相关实践,把ESG纳入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更加细化的制度、更加严格的程序、更高水平的标准,有序布局,扎实推进ESG工作。他强调,企业必须抓住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的时间窗口,提升ESG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将ESG深度融入改革
勇作先锋表率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治理结构的关注不断提升,ESG理念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ESG资产规模将达到53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的1/3。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表示,ESG源自负责任投资,也就是投资领域的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对于实体企业来说,ESG既是一种理念,又是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工具。
国资国企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承担的社会责任关乎国家稳定大局,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在有序推进,事关功能性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国有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履责实践,深化改革,在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ESG相关领域当先锋、作表率,既接轨国际市场,又发挥了功能使命作用。
“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中,ESG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责任云研究院院长钟宏武表示,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碳达峰碳中和、保供稳价、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国资央企持续发力,切实发挥了“国家队”中流砥柱的作用。
责任实践有力有效。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1万亿元,安全生产总额2109.1亿元,社会捐助总额88.9亿元,无偿帮扶资金42.6亿元,有偿帮扶资金142.4亿元,抢险救灾总额14.5亿元,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超53%,同时积极投身共建“一带一路”,在140多个共建国家投资合作项目超过5000个。
地方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继续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5.7万亿元,利润总额4.6万亿元,应交税费5.9万亿元,184家地方国有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坚实,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发挥更加突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功能价值更加凸显。”钟宏武说。
责任管理日趋完善。据了解,目前中央企业已普遍建立社会责任主管部门及专兼职团队,近九成央企上市公司明确ESG管理部门,近八成地方国有企业设立社会责任归口管理部门。社会责任工作组织体系日益健全,业务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典型履责模式不断涌现。
广新控股集团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以生物科技与食品健康业务为发力点,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图为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
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广东、上海、山西、四川、云南等地方国资委也将ESG纳入工作范畴,推动着国有企业ESG工作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创新大会上公布了ESG“先锋100”企业。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约占六成。从入选“先锋100”的数量来看,国有企业ESG工作总体领先,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务院国资委对ESG工作的高度重视。
责任报告“数质”双优。目前,近九成中央企业编发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超两成围绕海外、国别、环境、生物多样性、乡村振兴等发布重点议题专项报告,地方国有企业中近七成发布年度报告。值得关注的是,45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已有453家发布年度ESG相关报告,报告披露率达99.6%,基本实现“全覆盖”。
发挥“三个作用”
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近年来,央企将ESG工作与发挥“三个作用”有机结合,通过履行ESG责任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关央企通过ESG实践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研发,在惠及环境的同时推动了主业发展。
中国华能建设海上风电CCUS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的四个创新联合体,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任务,在电力公共系统、高温气冷堆核电、智慧水电、海上风电、新一代光伏发电、绿色制氢等前沿技术领域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
在强化绿色算网供给方面,中国移动持续推进网络基站和数据中心节能降耗,4G、5G基站的智能化节能管理覆盖率已超过99%,大型及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指标已下降至1.3以下。仅在2023年,中国移动就实现了超过89亿度的节电量。
“新质生产力是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的先进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生产力进步与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对于破解当前全球性难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何飚在创新年会上说。
中国节能所属中节能实业秉承节能环保理念,积极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择址杨浦一线滨江地段,打造约22万立方米商务综合体——中国节能·上海首座(暂定名),应用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等多重绿建技术,让建筑融入自然,赋予空间更多环保节能属性。
“ESG理念与中国节能的主责主业高度契合。”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在创新年会上坦言,公司发挥节能环保主责主业优势,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双碳”目标部署,为地方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产业控制方面,相关央企通过ESG实践,支撑和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中车在当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现代产业链‘链长’的同时,深入推进轨道交通与清洁能源装备共链行动。”在创新年会上,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表示,实践中,中国中车围绕央地共链、产业共链、全要素共链,开展应用场景和产业链重点环节供需对接,推动构建产业融通良好生态,协同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保利发展推动产业链升级,创新构建“房地产碳排放管理模型”,从建材生产、建造施工到运营三个环节推进碳减排。预计2024年新建建筑在50年全生命周期内实现碳减排750万—800万吨。
“好房子的建造离不开建造环节的每一条供应链、每一家供应商对同一目标的追求。”保利发展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东利认为,公司不断推动高品质供应链的重构,通过AI技术赋能供应链,依靠数据和经营管控,实现好房子的建造。
在广西百色,华润集团2008年启动“希望小镇”项目以来,将公益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打造集绿色低碳、三产融合为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轮值镇长”等管理方式,将企业资源融入社区治理,满足当地民生需求,让企业与社会共生共赢。同时,通过ESG实践,提升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在安全支撑方面,央企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惠及全球民生。
中国石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在创新年会上表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中国石化勇攀“地下珠峰”,率先挑战油气勘探的“深度极限”。涪陵页岩气服务长江经济带沿线8个省市、上千家企业及两亿多户居民。地热供暖能力超过了1亿平方米,成为国内最大、世界最大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
今年以来,中粮国际守护粮食安全,在巴西实现直接采购大豆的完全可追溯,并成功交付中国市场首单“零毁林”巴西大豆。
面向海外,2019年10月,中工国际与孟加拉国达卡供排水局签署的孟加拉国帕德玛水厂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向达卡市区并网供水。该项目实现了用水安全,改善了当地卫生条件和民生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效遏制了当地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的地质危害。
管理体系是企业推动工作的基础,为更好发挥“三个作用”,推进ESG实践的落地,央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的常态化机制,有效指导企业工作,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中国石化定期开展ESG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持续优化管理与风险控制,提升整体ESG管控水平。同时,建立ESG目标管理机制,在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计划中,围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及反腐合规等方面设立ESG绩效目标,将重点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中国神华建立了董事会决策、安全、健康、环保及ESG工作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监管、管理层推进、专业工作组和子分公司落实的ESG组织体系架构。董事会全面深度参与ESG工作,对ESG策略及汇报承担全部责任,监察当下或未来可能影响公司发展、业务运作或股东权益的ESG事宜。
对“先锋100”企业的分析表明,部分央企上市公司已经将管理层薪酬与ESG挂钩,促使管理层推动ESG工作落实落地。比如,中国宝武旗下宝钢股份将绩效指标纳入高管激励及薪酬计划中,根据年度ESG评估结果采取奖惩措施。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置地已将高管薪酬与安全生产工作挂钩,以建立有效的、常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深化优化履责实践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三个地区的地方国企在ESG实践中展现出不断深入和持续优化的趋势。同时,各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日益紧密,通过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和区域合作等方式,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ESG领域树立典范的中坚力量。
在具体实践中,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各有侧重。长三角以绿色低碳转型和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信息透明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聚焦于清洁能源和绿色金融创新,同时积极承担乡村振兴和社会责任;京津冀则通过生态协同治理和治理透明度提升来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这种差异化发展展示了各区域的优势,也推动了中国ESG实践的多样化和标准化。
绿色发展方面,2022年广东省推出《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来,大湾区地方国企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推动了区域整体绿色发展的进程。广东省国资委鼓励国企在新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实践,通过发展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和碳交易市场,加快了大湾区的绿色转型步伐。
北京市国资委也积极推动企业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领域开展创新实践,并通过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提高了国企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透明度。
社会责任方面,浙江省国企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融合。比如,浙江省交通集团通过“千企结千村”行动,与经济薄弱村庄结对,改善乡村经济和基础设施,建立持续发展的“造血”机制。
天津市属国有企业则通过吸纳农村劳动力和技能培训,帮助改善农村就业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作为国家能源和原材料运输的主枢纽港,河北港口集团自觉把自身的工作放到保障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运输安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之中,携手利益相关方,共同开启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协同共创的社会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责任实践模式。
公司治理方面,2023年,上海市国资委发布了《上海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标体系(1.0 版)》及《持续推进本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建设三年工作计划(2023—2025年)》,这些政策为上海市国企设定了明确的ESG目标和路线图。
江苏省和浙江省加速推进ESG报告发布机制,优化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进一步规范国企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相关地方国有企业还设立了ESG的专门机构。如广汽集团设立了专门的 ESG 委员会,发布了详尽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将绿色发展与企业治理有机结合。天津能源投资集团设立了专门的ESG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ESG指标纳入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
应对发展挑战
彰显国企担当
当前,随着国家绿色低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金融市场的开放发展,我国ESG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相比于西方发达经济体还面临诸多挑战。
国企在助力中国ESG体系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指导意见》提出,央企要切实加强ESG工作。将ESG工作纳入社会责任工作统筹管理,积极把握、应对ESG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动控股上市公司围绕ESG议题高标准落实环境管理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高水平ESG信息披露,不断提高ESG治理能力和绩效水平,增强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同。
相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企ESG实践面临如下挑战。一是企业对于ESG概念的认知和实践深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企业仅将其视为一项合规性任务,而非长期战略性举措。二是ESG数据披露标准尚未统一,导致企业在数据透明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三是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供应链管理和治理结构仍需优化。
“针对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加强高层对ESG的重视,完善决策和领导机制,建立明确的ESG管理机制和考核体系,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保障信息安全。”钟宏武认为,要加强ESG传播能力,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和专业人员推进ESG工作。
中国石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发挥自身能源技术优势,与共建国家开展了多领域、深层次的紧密合作。图为我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延布炼厂
“从国际视角和国内实际看,标准引领已经成为我国ESG高质量实践的必然要求。”对于标准化挑战,中国中检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增德在创新年会上坦言,从当前全球ESG标准体系看,由于各国经济结构、发展阶段、政策法规以及治理文化的差异,ESG标准在框架设计、指标设计、适用范围、推行方式等方面仍存在差异。基于此,国内亟须加快构建兼顾国内发展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ESG标准体系,并加以推广应用,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许增德表示,作为ESG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中检将从三方面着手强化标准引领作用,赋能ESG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标准为遵循,促进ESG规范化实践;二是以标准为引领,推动ESG体系构建;三是以标准为桥梁,助力ESG国际化发展,积极推动ESG标准的国际互认与衔接,为中国企业在全球ESG治理和竞争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国新咨询推出了首个央企发布的ESG评价体系——“中国国新ESG评价体系”,形成了ESG评价方法总论、ESG评价指标体系以及31个行业ESG评级打分矩阵,设置了120余个指标。据了解,当前,中国国新ESG评价结果已覆盖全部A股上市公司,引导资本市场各类投资者了解央企担当,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促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价值发现和估值修复。
钟宏武表示,在参与建立和推广本土ESG标准的过程中,国资央企可以通过分享实践经验、提出标准建议来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加强信息披露与交流,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标准的国际认可,与国际机构合作,参与国际认证。同时,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产业链协同,引领行业发展。
当中国的ESG工作在国际舞台上登场,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刻不容缓。
比如,在供应链安全方面,《中国ESG年鉴(2023)》(下称《年鉴》)的数据显示,“先锋100”企业开展供应链ESG审查的比例偏低。对此,《年鉴》指出,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应当承担起应有责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造长期的可持续价值。
同时,为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仍需增强顶层架构中的“她”力量。性别平等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的重要议题,在决策层和管理层,“她”力量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女性董事和高管带来的不同观点和经验,有助于提升决策效能和推动企业价值创造。
《年鉴》中的数据显示,“先锋100”企业女性董事占比平均为16.7%,女性高管占比平均为20.2%,均低于发达市场的比重。中国企业需改进治理结构的多元化,积极提升女性董事占比和女性高管占比,善用“她”力量提高决策效能,推动企业价值创造。
2024年是联合国提出ESG理念的20周年。ESG卓越实践的贡献者们已经率先迈出步子、蹚出路子。相关专家表示,相信更多国有企业将以支撑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通过全面提升ESG能力、加强ESG建设,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