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航证券研究)
文 王宏涛 张超 滕明滔
航天产业月度行情回顾
10月,上证综指(-1.70%),深证成指(+0.58%),创业板指(-0.49%),国防军工(申万)指数(+10.21%),中航证券航天产业相关指数走势如下:
① 中航证券航天行业指数(+11.60%),跑赢军工(申万)行业1.39个百分点;
② 中航证券航天防务指数(+12.54%),跑赢军工(申万)行业2.33个百分点;
③ 中航证券商业航天指数(+10.73%),跑赢军工(申万)行业0.52个百分点。
涨跌幅前三:福光股份(+71.38%)、红相股份(+59.45%)、洪都航空(+54.06%);
涨跌幅后三:铂力特(-13.14%)、东华测试(-11.25%)、航锦科技(-7.94%)。
重要事件及公告
10月9日,四川发展国际商业航天港有限公司在凉山州西昌市揭牌。
10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3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0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
10月1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围绕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10月15日,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民用航天技术预先研究商业航天专题指南的通知》,鼓励商业航天企业积极申报。
10月15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4年航天防务冲刺动员会。
10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05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10月22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天平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0月23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遥感四十三号03组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0月24日,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正式开幕,大会主题为“卫星应用产业中的新质生产力”。展会同期举办“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集中展现了我国卫星应用和商业航天最新成果。
10月24日,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10月24日,北斗星通公告,公司拟从原募投项目“研发条件建设项目”中变更募集资金1.7亿元用于面向物联网领域应用的低功耗北斗GNSS SoC芯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并拟以自有资金1.3亿元、募集资金1.7亿元向控股子公司芯与物合计增资3.00亿元,用于芯与物日常经营及本次新募投项目建设。本次合计增资金额占公司2023年经审计净资产5.39%。
10月25日,臻镭科技公告,公司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52.45-104.90万股,约占总股本0.25%-0.49%,回购价格不超过39.13元/股,回购资金总额为2000-4000万元。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10月25日,北斗星通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67亿元向控股子公司真点科技增资,增资金额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3.00%。
10月28日,雷科防务公告,全资子公司北京理工雷科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与某客户签订的产品订购合同,金额为1.96亿元,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5.44%。
10月28日,盛路通信公告,公司拟投入不超过10亿元建设新一代智能通信设备项目,优化和完善公司在移动通信行业内的整体布局。
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发布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征集公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方案和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轻舟货运飞船方案胜出,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
10月29日,航天南湖公告,公司拟与航天科工财务公司签订《金融服务协议》,为公司提供存款、信贷、结算及经批准的其他金融服务。
10月30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并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10月31日,长盈通公告,因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公司相关证券于11月1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
报告摘要
一、本月主要观点
10月,中航证券航天行业相关指数均出现显著上涨,且均跑赢军工(申万)行业指数,具体情况和原因分析如下:
① 10月,航天产业上市公司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尽管多个细分领域上市公司整体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增速呈现进一步下降,但在前期三季报情况基本price in,所以不能算作利空,或者仅能算作一定程度上的利空出尽;
② 作为兼具信息化及消耗性属性的国防安全“必需”装备,航天防务产业中长期需求确定,市场对于2022年以来需求侧持续波动的航天防务上市公司持有相对更高的边际改善预期;
③ 国家空间重大工程、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持续推进等事件促使市场对商业航天相关上市公司维持较高的关注热度。
航天产业上市公司2024年三季报已披露完毕,我们对航天产业各领域的具体观点及判断详见近期发布的《航天产业深度报告:行业三季报发展综述及年底展望》。
近期,珠海航展多个航天防务装备首次展出,多个国家重大空间工程、商业卫星互联网星座等计划的披露,都在不断夯实“航天强国”战略下未来几年航天产业高景气发展的确定性。
站在当前时点,市场风险偏好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判断,短期看,市场对航天产业需求修复的乐观预期或将强于三季报基本面呈现出的“颓势”,板块走势受部分行业事件的刺激敏感度会处于高位。而中长期上,我们判断,未来行业需求释放引领的基本面改善与市场新预期建立带来的估值修复将引领航天板块走势重新进入一个较为长期的重心上移阶段。
近期,我国航天产业相关重要事件及影响分析如下:
① 截至2024年10月31日,航天产业上市公司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根据上市公司整体三季报统计分析,航天防务、卫星制造、卫星通信以及卫星遥感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需求侧扰动依旧存在,企业收入或净利润同比增速进一步下滑,且需求侧短期内依旧承压;
② 我国千帆星座等卫星互联网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③ 多款航天装备有望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有望提升资本市场对航天产业的关注程度;
④ 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确定我国中长期航天重大工程发展路线;
⑤ 商业航天一级市场维持较高热度,多家公司完成过亿融资。
详细分析请见本月月报正文。
在中短期,我们建议可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以军贸作为其第二增长曲线的航天防务板块上市公司。近期珠海航展即将召开,参考历史上珠海航展上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部分军贸订单有望集中签约落地,有望进一步加强市场对军贸板块关注度,特别是在全球军贸市场维持较高热度的航天防务领域,相关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2、 卫星制造与卫星互联网板块上市公司。今年下半年,星网工程与“千帆星座”(G60星座)等多个卫星互联网星座均有望加速建设,事件催化下可能将持续带来卫星板块结构性的上涨机会;
3. 与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存在相关业务交叉的上市公司。智能驾驶、低空经济与航天产业在多个中上游领域存在交叉,如惯性导航、雷达、卫星高精度导航、卫星遥感等等,在军民领域都有布局的相关上市公司的关注度有望持续提升;
二、2024年航天各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展望
2024年,我国已进入“十四五”后期,伴随“航天强国”已经进入到建设落地阶段,我国有望落地更多支持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向航天产业倾斜相对更多的资源。其中,以导弹与智能弹药为代表的国防安全建设重要组成、火箭与卫星为代表的空间基础设施及应用有望成为“航天强国”下的重要发展领域。各子行业的投资逻辑和投资逻辑可总结为:
① 航天防务:短期内导弹与智能弹药行业有望迎来恢复性快速增长,中长期看行业高景气周期有望维持到2027年。建议低成本化优势、数量规模与总产值规模优势、批产型号配套与研发型号配套以及高价值分系统四个维度去挖掘投资机会。
② 航天发射:随着卫星发射需求的空前增加,“液体+可复用”火箭或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航天发射的市场焦点,建议关注已实现规模化发射、参与核心环节配套、以及测运控领域中的企业。
③ 卫星制造:产业有望摆脱传统项目制,迎来大批量生产阶段,关注具有批产能力,低成本及产业化能力,以及在星间链路、新型电推进、卫星网络安全防护等新兴领域布局的企业。
④ 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应用有望成为产业发展新动能,整体市场增速有望迎来历史提速拐点,关注低轨卫星互联网正式建设时间节奏、航空与海洋卫星互联网应用、手机直连卫星应用、6G建设等方向。
⑤ 卫星导航:关注产业链上游的龙头企业、中游的传统龙头企业和拓展新兴领域(如自动驾驶)的企业,以及下游布局高精度导航市场和“卫星导遥+”的企业。
⑥ 卫星遥感:整体短期仍将处于朝阳高速发展阶段,高景气下的业绩持续性意义凸显,关注客户多元化、收入结构均衡具有稀缺属性的遥感数据源的企业。
三、建议关注的领域及个股:
航天防务:航天电器(连接器)、天奥电子(时频器件)、北方导航(导航控制和弹药信息化)、中兵红箭(装备制造)、成都华微(模拟芯片)、菲利华(复合材料)、国科天成(红外制导);
商业航天:航天智装(星载IC)、国博电子(星载TR)、中国卫通(高轨卫星互联网)、航天环宇(地面基础设施)、上海瀚讯(通信卫星配套)、振芯科技、海格通信(北斗芯片及应用)、中科星图(卫星遥感应用)。
四、风险提示
① 宏观经济波动,对民品业务造成冲击,军品采购不及预期;
② 部分航天装备研发定型进度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全产业链市场增速;
③ 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升高;
④ 随着军品定价机制的改革,以及订单放量,部分军品降价后相关企业业绩受损;
⑤ 行业高度景气,但如若短时间内涨幅过大,可能在某段时间会出现业绩和估值不匹配。
报告正文
一、国内近期航天事件点评
(一)我国货运航天器系统品类将迎来拓展
10月29日上午,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披露,为进一步降低中国空间站上行货物运输成本,增强上行货物运输灵活性,探索发展商业航天模式,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征集公告,最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轻舟货运飞船方案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方案胜出,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同时,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称,吸纳了传统航天企业之外的科研院所和商业航天公司参与到载人航天工程船箭等飞行产品研制,有利于构建健康、良性、富有活力的载人航天竞争发展新格局,进一步降低空间站运行成本,也有利于促进商业航天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整体来看,货运飞船系统作为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本次吸纳传统航天企业之外的科研院所和商业航天公司(现货运飞船系统主要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的“天舟”号货运飞船)参与船箭等飞行产品研制,进一步表现出我国重大航天工程将进一步向传统航天企业之外开放,将有助于商业航天行业整体创新活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加速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最终加速商业航天装备制造和应用产业的发展进程。
(二)多款航天装备将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将于11月12日至17日在珠海举办。作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珠海航展已成为展示国际航空航天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促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据悉,以红旗-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昊龙货运航天飞机为代表的多款航天装备将在本次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具体装备及其信息如下表所示。
近年来,有多款航天重大工程、防务装备在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充分表明了我国在航天防务装备板块近年来诸多新型号仍在不断研制落地、定型批产,另一方面也展示出当前我国商业航天正稳步发展,有望继续提升资本市场对航天产业的关注程度。
(三)四川凉山向海南商发学习,拟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
向海南取经,四川凉山拟投建商业航天发射场。2024年10月9日,四川发展国际商业航天港有限公司在凉山州西昌市揭牌。据四川在线报道,商业航天领域是凉山州下一步发力方向。在凉山的商业发射基地建成后,预计将吸引众多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在此开展航天发射。据海南商发消息,11月1日,四川省凉山州及其西昌市有关领导等一行来到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投建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调研,旨在学习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相关经验。截至2024年6月,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经完成2个发射工位建设,初步具备执行火箭发射任务的能力。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长征八号改和长征十二号两型火箭将于2024年分别在两个工位首飞。根据爱企查披露的信息,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和四川发展国际商业航天港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对比如下表所示。
爱企查显示,两家公司的经营范围高度一致。但是在股权结构方面,四川发商的股东均为四川当地的国资及省市管企业,而海南商发则由海南省和三大航天央企共同出资组建,是纳入正厅级管理序列的省属国有重点监管企业。海南商发的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
目前,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之一的西昌发射场就位于凉山州地区,始建于1970年,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包括导航、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国家专项卫星,但缺少低轨卫星和商业卫星的发射经验。从各方面条件看,凉山地区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平台,在地理位置、气候、基础设施和发射经验上都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对内陆发射而言,落区安全是发射任务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陆路交通、产业配套等也将是当地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建成四大航天发射场,包括酒泉发射场、太原发射场、西昌发射场以及文昌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相关专家在研究成果中曾披露,当前,随着发射设施设备自动化管控技术和无人化远距离测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射后快速恢复能力的大幅提升,我国发射场已经具备了单一发射工位每年可发射10余次中型液体火箭的能力,整体年发射能力接近百次。
我国发射工位相对不足,发射能力与可能快速增长的卫星发射需求存在不匹配。一方面,我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快速增长。2024年2月,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称,2024年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根据我们此前发布的《飞雪迎春到——军工行业十问十答&2024年投资策略》,我们结合当前各类卫星的发射计划,测算出2024-2026年我国火箭发射的需求次数可能超过500余次。另一方面,我国专门用于民营火箭发射的工位较为稀缺。根据我们的统计,2023年以来,我国民营火箭发射任务大多集中在酒泉发射场,虽然近年来拓展至海上发射,但目前海上发射仍以固体火箭为主。而我国文昌和西昌两大发射场主要承担国家专项任务。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及其发射工位的陆续建成,我国航天发射场将形成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专用与商用相结合的格局,满足未来海量的商业发射需求。
我们认为,商业航天,基建先行。尽管面临众多挑战,但是四川凉山积极向已有的商业发射场取经,尝试在内陆地区建设商业发射场,也将为我国内陆地区建设商业发射场等基础设施积累宝贵经验。一旦未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场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将为我国后续航天发射数量的快速增长提供基本保障。
(四)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明确发展路线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围绕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是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依据,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统筹国内相关科研力量、凝练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使我国在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尽早取得世界级的重大科学成果,为产业升级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我国多地发布商业航天行动计划,产业建设有望加速
2024年10月,我国多地相继发布商业航天相关的行动计划,包括陕西省、广东省和上海市,三地的行动计划基本都提及要在当地打造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等内容。2024年以来,已有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山东等地的省市级单位发布商业航天相关的行动计划,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已由顶层设计阶段逐步进入落地建设阶段。
(六)商业航天一级市场维持较高热度,多家公司完成过亿融资
10月,我国商业航天一级市场持续受到投资方的关注,多家公司完成过亿规模融资。其中,宽带卫星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福建海天丝路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0亿元战略融资(由合肥产投集团投资),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其子公司合肥九盛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相关经营活动;空间气象数据生产及应用服务商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所募资金将用于新型载荷和气象卫星技术研发等活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的两家企业——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和氦星光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也各自完成数亿元融资。具体投融资信息详见下表。
根据未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的统计结果,2023年全年我国商业航天一级市场中实际发生的融资总额约223亿元。截至2024年11月1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商业航天一级市场融资总额已超过122亿元,凸显出商业航天一级市场仍旧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我们认为,“耐心”资本的加持是确保商业航天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全球商业航天发展近况
(一)“星舰”第五次试验圆满成功,国内可复用火箭研制进程提速
2024年10月1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从得州博卡奇卡星舰基地轨道发射台A发射星舰S30和超重B12组合体,执行星舰第五次集成飞行测试。发射后约6分55秒,超重助推器B12成功返回发射回收塔,并由“筷子”在空中成功抓取,成为人类首次成功回收的轨道级超重火箭助推器。发射后约1小时5分40秒,星舰飞船S30成功在印度洋软着海,溅落点与理论落点误差在数十米范围内。
此次试验任务取得了全面的成功,验证了超重助推级筷子回收的可行性,以及星舰飞船级精准软着陆能力。超重-星舰向完全、快速可重复使用推进,同时为其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星舰将按照计划率先应用于SpaceX的二代星链卫星星座的部署任务中,并应用于其他商业卫星的发射。在此基础上,作为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的一部分,有望在2026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随着超重-星舰可重复使用技术的成熟,在“火箭货运”项目下,或将为军方提供全球点对点运输投送能力。
本次“星舰”创新性地采用了“筷子”回收,即利用发射塔架上的“筷子”机械臂对超重助推级进行捕捉回收。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基于SpaceX的快速迭代研发思路,以及因此积累的大量关于火箭设计、制造、发射和回收等各个环节的宝贵经验。在其发展历程中,SpaceX始终注重开展飞行条件下的试验,其获得经验的过程和手段短、平、快。
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进入2024年,我国多个公司开展VTVL火箭试验,进展较顺利。近期,我国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开展了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9月11日,蓝箭航天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发射工位,圆满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9月22日,深蓝航天在内蒙古“深蓝航天额济纳旗航天港”实施了星云一号首次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
我们判断,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轨道级可复用运载火箭的国家。随着我国卫星互联网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我国卫星发射需求空前增加,传统火箭难以满足低成本化的商业发射任务。全球来看,SpaceX公司已经凭借一子级可复用技术,成功实现了低成本、大运力、航班化的航天发射能力。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类火箭企业转攻可复用运载火箭,相关型号的研制进展详见下表。
(二)卫星互联网建设持续推进
海外卫星互联网方面,国内外几大卫星互联网宽带卫星星座发射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海外企业中的SpaceX与OneWeb公司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的规模较大,且进度较快,已经进入到了应用组网阶段,特别是SpaceX的Starlink,已累计发射超过7000颗。
2024年9月26日,SpaceX宣布,星链目前在110个国家拥有约400万客户,高于5月的300万和2023年12月的230万。夏威夷航空的飞机已全部部署星链,美联航的全部航班也将配置星链。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卫星频率及轨道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原则,提交申请后的7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9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10%,12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50%,14年内必须全部发射完成。目前全球主要卫星互联网星座发射完成率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Starlink与Oneweb的星座发射进展目前在全球主要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了提供商业化应用的基础,而其他多国的星座建设计划仍处于建设早期阶段。
应用方面,国外星链完成卫星视频通话实验,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持续扩容。近期,Space X首次通过Starlink网络(星链)完成卫星视频通话的实验,SpaceX计划今年开始提供D2D文本服务,并预计在2025年扩展到语音、数据和物联网服务。据SpaceX官网介绍,直连手机业务可与现有手机配合使用,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便能实现“无缝访问文本、语音和数据”。
三、航天产业各细分板块发展现状及投资建议
(一)航天防务:仍处高景气周期,或重启恢复增长
短期来看,2025年,航天防务产业有望迎来恢复性快速增长。“十四五”以来,航天防务产业在实战化演习消耗、新型号批产放量的背景下,产业需求整体维持高景气,但受到宏观环境等因素扰动,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2022年以来产业的阶段性波动仍未出现好转,且各企业在收入与盈利空间上的压力在持续加大。我们判断,当前已经步入“十四五”后期阶段,临近2025年及2027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在宏观环境等扰动因素逐步消散下,航天防务行业有望受到订单后移+需求高速增长的双重驱动因素影响,在2025年迎来行业恢复性增长。
中长期看,航天防务的高景气周期有望维持到2027年。无论是内需还是军贸,航天防务需求的持续性在军工板块各细分赛道中都相对具有优势,多家航天防务产业企业的产能提升项目有望逐步完成建设,“十四五”末及“十五五”初的产能爬坡阶段将奠定航天防务产业高景气持续快速的基础。
航天防务产业链各部分主要上市公司情况分布具体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多数上市公司集中在产业链制造部分,中上游分系统领域的制导控制系统、其他系统(电源及线缆)配套以及对应的上游元器件配套领域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多。
在航天防务产业确定的高景气中,业绩强持续性和高弹性的企业更有望持续处于较高的估值水平。因此针对于航天防务产业的投资机会,我们建议结合航天防务的低成本化优势、数量规模与总产值规模优势、批产型号配套与研发型号配套、以及高价值分系统四个维度去挖掘,具体观点如下:
① 关注在装备性价比上具有优势的细分赛道。俄乌冲突体现出持续作战行动需要消耗大量弹药,在这种情况下制造成本更低的弹药可能会更加迎合作战需求,俄乌冲突中乌军也展示了将廉价技术与先进作战手段相结合的创新方法,在近期的巴以冲突中也大量使用了成本相对较低的火箭弹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数量优势弥补个体性能上差异的航天防务细分赛道,如低成本火箭弹、灵巧弹药、巡飞弹等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在产业化后将相对更易形成规模效应,确保一定的盈利空间,值得关注。
② 聚焦在数量规模或总产值规模上具有优势的细分赛道。各类型精确制导武器的数量规模或总产值规模存在较大差异,而在数量规模或总产值规模方面具有不同投资价值的航天防务装备型号相关企业,在收入及业绩变化上具有一定特点。在数量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的航天防务装备种类,如智能弹药、空面导弹或反坦克导弹等等,关注上游产业化能力成熟的龙头企业。在总产值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的航天防务装备种类,如面空导弹及空空导弹,市场空间较大,关注中上游的高价值领域的“少数”配套企业或受限于产能的高技术企业。
③ 聚焦批产型号配套与研发型号配套均衡的企业。配套研发型号收入占比较高的企业,建议关注配套具有较高竞争实力下游客户,或者针对同一型号配套了多家下游客户的企业。配套批产型号收入占比较高的企业,建议关注议价能力强并兼具跟踪部分研发型号的企业。
④ 聚焦高价值分系统领域企业。在量或价方面具有优势的各类航天防务装备(空地导弹、面空导弹以及空空导弹)中,比如在战斗部、动力系统、制导与控制系统及弹体结构等四个分系统中,重点关注成本占比较高的制导控制系统。
(二)商业航天:航天强国下,产业发展提速蓄势待发
1、航天发射:拐点已至,未来可期
2023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67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民营火箭企业累计发射12枚运载火箭,超越历年总和,开创多项纪录。随着卫星发射需求的空前增加,我国民营火箭企业集体转攻“液体+可复用”火箭,“液体+可复用”火箭或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航天发射的市场焦点。根据各企业披露的发射计划,我国首枚成功实现可复用的火箭有望出现在2024-2025年。
2024-2026年我国航天发射年均市场空间有望突破260亿元(数据见往期报告《飞雪迎春到——军工行业十问十答&2024年投资策略》)。建议关注已实现规模化发射或在研阶段具备先发优势的火箭总装企业、参与火箭核心环节配套或在火箭制造领域拥有新兴技术应用的企业、以及火箭发射测运控领域中具有技术或渠道优势、或具有相对完善的地面基础设施的企业。
我国航天发射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针对我国航天发射市场,我们建议围绕航天发射产业链的高价值量环节寻找投资机会,具体的投资建议如下:
① 建议关注已实现规模化发射或在研阶段具备先发优势的火箭总装企业。
民营商业航天发射领域,星河动力依靠成熟的固体火箭技术,借助固体火箭低成本、快速响应的特点,通过连续成功发射已实现成熟的商业化发射服务;天兵科技和蓝箭航天则通过前期积累的液体火箭研发经验,凭借单体价值量更高的液体火箭,在商业航天市场已初具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② 建议关注参与火箭核心环节配套或在火箭制造领域拥有新兴技术应用的企业。
根据美国ULA公司旗下最具竞争力的运载火箭——宇宙神5系列运载火箭的成本构成(如下图所示),火箭发动机成本占比达到36%,其次为箭体结构及电气系统(此处的电气系统为广义的电气系统,包含了运载火箭控制、飞行测量安全系统中的遥测系统、附加系统中的狭义电气系统等),占比分别为28%及21%。可以发现,以上三大部组件合计占比达到火箭硬件总成本的75%,是运载火箭硬件成本的主要构成。同时,推进剂贮箱是液体运载火箭的核心部件之一,占据箭体结构体积的80%和重量的60%以上,是火箭必需的消耗品,其成本约占整箭成本的25%左右。火箭贮箱是一个工艺过程复杂、技术和工程门槛高、技术和人才稀缺的领域,值得重点关注。此外,3D打印等新兴技术在火箭制造端也已开始应用,主要用于火箭发动机的管路类和涡轮泵类零件生产。航空航天零部件的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制造难度大,而金属3D打印技术在降低成本和加工周期、提高零件性能等方面颇具优势。综上所示,针对产业上游的配套厂商,建议关注参与火箭核心环节配套或在火箭制造领域拥有新兴技术应用的企业。
③ 建议关注火箭发射测运控领域中具有技术或渠道优势、或具有相对完善的地面基础设施的企业。
火箭测控市场与火箭发射相伴相生,伴随着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稳步提升,火箭测控市场规模有望不断增长,确定性较强,且一般火箭测控服务企业同样布局卫星测运控领域,将有望受益于商业航天发射与商业卫星测运控双重市场扩容的积极影响。建议关注火箭测控领域具有技术、渠道优势、或具有相对完善的地面基础设施的企业。
2、卫星制造:阶段性波动下,卫星发射数量彰显行业发展后劲十足
卫星制造产业是卫星应用产业的空间基础设施上游,也是卫星应用产业拓展市场的基础。当前卫星通信、导航及遥感等卫星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卫星制造的需求构成了核心驱动力。
2023年以来,随着卫星互联网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以及上海“G60星链”、航天科工集团的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计划的相继提出,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卫星制造产业有望摆脱传统项目制,迎来大批量生产阶段,2024-2026年潜在市场空间超过2400亿元(数据见往期报告《飞雪迎春到——军工行业十问十答&2024年投资策略》),行业整体规模由稳定持平转为快速增长的确定性较强,板块“价值投资”属性将愈加凸显,各卫星制造企业相关业务收入与业绩规模有望迎来提升。
卫星制造产业链各部分上市公司情况分布具体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多数上市公司集中在卫星产业链中上游分系统领域的地面测控网及数据处理领域,星载上游元器件配套领域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多。
针对卫星制造产业,我们的投资建议如下:
① 关注通信及遥感小卫星制造产业链上具有批产能力的配套企业或总装企业。根据我们统计的2024-2026年卫星制造市场规模测算,通信卫星以及遥感卫星星座在需求量以及总体市场规模上都具有相对更高的优势。伴随未来几年通信及遥感小卫星发射数量增速的逐步提升,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的市场空间扩容速度将逐步驶入快车道,部分企业的商业模式有望逐步有项目制转为持续性批产。尽管部分卫星制造企业配套的盈利能力或因卫星单体价值量下降而短期承压,但伴随规模效应带来边界成本改善以及产量的提升,企业毛利率下滑带来的阵痛将逐步得到缓解。
② 关注通信及遥感小卫星在有效载荷、控制系统、电源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环节上具有低成本及产业化能力的企业,或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毛利率较高)、正处于产业化过程中的企业。卫星空间系统的分系统主要由结构系统、热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姿控系统、轨控系统及测控系统构成。如下图所示,各类卫星空间段分系统成本构成中,有效载荷、控制系统、电源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的成本之和占比均超过50%。在有效载荷、控制系统、电源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等高价值量领域中,已经具有低成本及产业化能力的企业更有望在卫星制造行业提速之际具有先发优势,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毛利率较高),正处于产业化过程中的企业有望获得相对更高的业绩弹性,消化相对较高的估值。
③ 关注小卫星星座组网趋势下,在星间链路、新型电推进、卫星网络安全防护等新兴领域布局的企业。目前,卫星呈现出小型化、低轨化、星座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趋势下,星地/星间链路技术成为推动该趋势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如高中低卫星协同工作中激光链路、微波/毫米波链路的应用来提升星座服务性能(大容量、高速率、低时延);在近年来太阳能电池取得突破性进展下,低功耗、高比冲、快响应、轻量化和低成本优势下的电推进技术在商业低轨卫星星座中的应用有望拓展,其中,低成本及长寿命的电推进以及集成化轻量化电推进,都是电推进面向商业化的重要趋势;卫星网络的安全防护目前是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伴随我国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大幕的逐步拉开,在硬件或软件层面可以增强卫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需求将快速提升。以上包括星间链路、新兴电推进以及网络安全防护等卫星星座组网趋势下的重要技术关键领域将有望迎来低基数的需求高速增长,值得重点关注。
3、卫星通信:空间广阔,提速在即
2020年以来,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每年都在发生众多变化,在航天和信息技术以及商业力量的推动下,全球卫星通信行业进入了以HTS(高通量卫星)和NGSO(非静止轨道)星座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发展阶段。
从卫星通信产业链下游企业中国卫通2023年的业绩表现来看,收入端与利润端均有下降,也反映出当前卫星通信产业的应用端市场空间仍尚未迎来明显变化。
但2023年以来,卫星通信(含卫星互联网)的概念性相关事件频繁发生,都不同程度上引起了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高度关注,行业发展也确实产生了实质性变化,我国已初步建成首张完整覆盖国土全境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沿线重点区域的高轨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互联网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技术验证阶段、传统卫星通信设备与大众智能手机结合带来消费端市场增量、卫星通信有望成为6G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等。
卫星通信应用产业链主要为地面设备和运营商构成,相关上市公司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们判断,在“十四五”中后期,“沉寂已久”的卫星通信板块将蕴含着众多价值投资机会。具体观点如下:
① 重点关注国内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正式建设的时间节奏,这将是低轨卫星互联网相关企业逐步业绩兑现的起始点。伴随着2023年以来我国卫星互联网技术验证星多次成功发射,参考我国卫星星座部署步骤,我国国家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的序幕已拉开,相关卫星互联网应用企业的业绩也有望逐步开始兑现。
② 伴随“十四五”未来几年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高低轨卫星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为卫星通信产业链上众多企业带来基本面上的改善,为投资者带来更多价值投资机会。
卫星制造方面,重点关注通信小卫星制造产业链上已经具有一定批生产的配套企业或总装企业收入与利润规模的提升。在通信小卫星中有效载荷、控制系统、电源系统以及测控系统的配套企业中,关注已经具有低成本及产业化能力的企业,或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毛利率较高),正处于产业化过程中的企业。
地面设备企业方面,重点关注卫星通信地面终端领域中具有产业化能力和低成本优势的企业、或在部分领域具有高技术壁垒,通过扩产加强产业化能力的企业。卫星通信地面终端领域中具有产业化能力和低成本优势的企业在市场拓展上将具有更多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在部分领域,具有高技术壁垒,通过扩产加强产业化能力的企业在业绩上有望表现出更高的弹性,以及对高估值更强的消化能力。
③ 航空及海洋互联网市场是在我国卫星互联网应用市场中有望率先得到拓展应用的领域,有望为相关运营商带来业绩增长提速驱动力。由于我国“十四五”期间,空间基础设施已取得一定进展、且商业模式更为成熟的高轨卫星互联网领域市场预计将快速发展,
④ 关注手机直连卫星对传统卫星通信应用市场渗透率的加速作用。消费级卫星通信手机终端的推广,有望进一步拓展卫星通信在消费者端的应用。在市场对卫星通信关注度空前提高之下,重点关注天通一号网客户数量的变化情况,因为卫星通信服务市场空间的拓展进程才是决定我国传统卫星通信市场能否可以迎来提速拐点的关键,也是中长期卫星通信设备终端企业业绩增长能否持续兑现的核心。
⑤ 关注6G建设进展对卫星通信产业带来的需求空间影响。卫星通信是6G时代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必要组成部分,即实现偏远地区、海上、空中和海外的广域立体覆盖,满足地表及立体空间的全域、全天候的泛在覆盖需求,实现用户随时随地按需接入。伴随卫星互联网加速建设进程以及6G时代的到来,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产业融合可能为行业带来新市场空间。
4、卫星导航:行业发展有所提速,应用领域拓展仍是发展重点
卫星导航产业是我国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三大产业中发展相对更为成熟的细分板块。从行业发展变化上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重点仍是拓展国内“卫星导航+”或“+卫星导航”的新应用领域拓展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
我们预测,“十四五”卫星导航应用市场增速有望保持年复合15%的增速,高精度市场细分赛道复合增速有望超过20%(数据见往期报告《飞雪迎春到——军工行业十问十答&2024年投资策略》)。叠加海外市场需求的加速释放,卫星导航产业需求侧景气无忧。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循环。上游基础部件是产业实现国产替代的关键环节,主要由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板卡、天线等构成;中游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包括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下游的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提供众多行业应用。具体产业链图谱如下图所示。
投资建议方面,我们的具体观点如下:
① 重点关注北斗应用产业中上游领域具有明确市场布局或已经拥有较大市占率的企业。由于芯片、板卡、模组、数据处理、天线等基础器件和基础软件作为各北斗应用终端的共同设备基础,需求将伴随北斗应用市场下游的拓展保持稳定的增长,由于上游基础器件对企业在中下游市场拓展(价格以及性能层面)的影响重大,从当前各中下游厂商开始向上游拓展来看,北斗上游产业链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建议关注具有明确下游市场布局或已经拥有较大市占率的上游企业;
② 传统导航应用终端集成重点关注头部企业,新兴导航应用终端集成重点关注商业模式清晰,营销能力强,掌握明确下游客户资源的企业。传统的北斗产业终端设备方面,“十四五”中前期有望伴随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替代更新再迎“第二春”,但当下仍建议关注头部企业;新拓展的“+北斗”或“北斗+”融合产业应用终端方面,盈利模式清晰,营销能力强,掌握明确下游客户资源的企业在业绩弹性上或更具有优势;
③ 重点关注“高精度北斗导航”以及在卫星导遥融合领域布局的企业。“高精度北斗导航”与“卫星导遥”产业融合催生的更多增量市场(如车规级自动驾驶、灾害位移监测、农业等),是“十四五”未来几年卫星导航市场持续快速发展中的重要驱动力,在这些领域布局的企业业绩弹性相对表现更好,有望消化更高的估值。
5、卫星遥感:有望持续高景气发展,市场拓展节奏或将加速
卫星遥感应用上市公司收入增速是近年来卫星产业四大细分市场中最高的,2019-2022年复合增速达到50%以上,未来3年行业核心产值有望维持40%的增速(数据见往期报告《飞雪迎春到——军工行业十问十答&2024年投资策略》)。
当前,遥感产业下游数字政府建设、实景三维、灾害监测等to G领域对卫星遥感需求不减,卫星遥感行业在短期内整体仍处于朝阳高速发展阶段,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有望维持在40%增速左右,2025年核心产值有望超过300亿元(数据见往期报告《飞雪迎春到——军工行业十问十答&2024年投资策略》),是卫星产业中成长属性相对更高的细分赛道。
从卫星各细分产业收入增速变化情况来看,2019-2022年卫星遥感应用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速是卫星产业四大细分市场中最高的,复合增速达到50%以上,表现出高成长型产业的初期特征,未来3年行业底层有望维持40%的增速。中长期看,基于云服务向to B及to C端的拓展,将有望成为支撑卫星遥感产业中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第二曲线。结合卫星遥感产业上市公司未来募投项目的实施节奏来看,众多卫星遥感中下游企业募集资金向卫星遥感(或卫星遥感+)线上服务拓展,项目落地时间集中在“十四五”末期。
卫星遥感产业链及各部分代表上市公司见下图所示。
投资建议方面,建议围绕卫星遥感产业链中企业的业绩持续性上寻找投资机会,具体观点如下:
① 关注客户多元化、收入结构均衡的企业。目前,军民客户比例均衡的企业,受到国家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相对更小,业绩增长持续性更强,另外,我国卫星遥感下游应用领域更集中在to G端,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可能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一定影响。
② 关注拥有具有稀缺属性的遥感数据源的企业。早期我国卫星遥感应用厂商所采用的数据源主要来自国外,随着我国商业遥感卫星的持续发射和商业遥感市场的逐步完善,根据中国测绘学会的研究,我国卫星遥感影像自主保障率已达90%以上。随着卫星遥感下游厂商陆续回溯产业上游,拥有具有稀缺属性的遥感数据将在下游市场竞争中变得愈发重要。
四、航天产业估值较9月有所提升
我们对中航证券航天行业指数标的进行PE(TTM)统计,截至2024年10月末,指数市盈率为52.99倍,较9月底提升4.65,处于2018年以来的58.03%分位,整体估值水平有所提升。
五、建议关注
短期关注:航天环宇、中科星图、国科天成
航天防务:航天电器(连接器)、天奥电子(时频器件)、北方导航(导航控制和弹药信息化)、中兵红箭(装备制造)、成都华微(模拟芯片)、菲利华(复合材料)、国科天成(红外制导);
商业航天:航天智装(星载IC)、国博电子(星载TR)、中国卫通(高轨卫星互联网)、航天环宇(地面基础设施)、上海瀚讯(通信卫星配套)、振芯科技、海格通信(北斗芯片及应用)、中科星图(卫星遥感应用)。
六、风险提示
① 宏观经济波动,对民品业务造成冲击,军品采购不及预期;
② 部分航天装备研发定型进度可能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全产业链市场增速;
③ 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升高;
④ 随着军品定价机制的改革,以及订单放量,部分军品降价后相关企业业绩受损;
⑤ 行业高度景气,但如若短时间内涨幅过大,可能在某段时间会出现业绩和估值不匹配。
研究所拥有全市场大型军工行业研究团队,依托航空工业集团央企股东优势,深耕军工行业各细分领域,同时涉猎宏观策略、先进制造、科技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生物、农林牧渔、非银、社服等多个研究方向。目前的主要业务包含:投研服务(可全面服务一、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主题指数构建及相关产品研发、协助投行类项目承揽及合作等。
张超(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19070001),中航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仪系,空军装备部门服役八年,2016-2018年新财富第一团队核心成员,2016-2018年水晶球第一团队核心成员;2021-2022年wind金牌分析师国防军工行业第一名。
王宏涛(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20110001),中航证券军工分析师,毕业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曾从事航天装备总体设计方向研究,熟悉国内外各类航天整机及主要分系统设计原理,对我国航空航天各军用武器设备行业有较深入了解。
wanght@avicsec.com
滕明滔(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123070037),中航证券研究所军工行业研究助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论经济学硕士,主要覆盖卫星产业相关公司。
tengmt@avicsec.com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航天产业11月月报:关注多款航天装备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3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