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股民:《投资研报》巨额特惠,满3000减1000,满1500减500!【历史低价手慢无,速抢>>】
来源:学习时报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韩文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就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要深入学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深刻理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把握并系统推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举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历史条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解决了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决定和部署,将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和实践也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了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新的重大突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心任务,进一步作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略部署,提出新举措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并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过程,是不断探索构建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生动实践的过程,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实践上的一个伟大创造。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9358元,绝对贫困问题已得到历史性解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国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市场决定商品价格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达97.5%;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稳居全球第一,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市场。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激发和增强了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制度保障。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需要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提供体制保障和动力保障。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理顺。比如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让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有效胜出,让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先进生产力和优势主体集聚,让更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动力来源,不断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需要。随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就业收入、教育托幼、住房保障、健康医疗、养老帮扶、休闲娱乐等,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经营主体,是实现高质量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供给质量的重要基础和根本途径。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分配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需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其更加成熟定型,以制度的稳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内实现准入畅通、规则一致、设施联通和监管协同,对外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都受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影响。国家能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坚持好和完善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不断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任务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推进和重点推动相结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完成好以下重点任务。
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着眼于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平等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方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法治层面稳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深入推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一是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努力走在市场曲线前面。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统计制度对树立正确政绩观、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健全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充分发挥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释放巨大而持久的经济发展动能。一方面,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的政策环境,规范压减对消费的限制性措施,对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消费领域放宽准入限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统筹“硬建设”和“软建设”,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要求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要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重点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一是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二是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五是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制度型开放方面,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外资外贸方面,要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同时,要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因地制宜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准确把握各项改革任务的核心要义,科学制定改革任务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优先序,压实主体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张恒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