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 部分地区启动发行。2、中国证监会:正加快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3、市场各方热议互联互通十周年:机制持续进化,“全球投资者都非常欣赏”。4、全面降低交易税费成本,上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
11月19日(星期二),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正在制定提前下达下一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工作方案。在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方面,财政部11月9日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地,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发行工作,加快政策落实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央行创设的新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是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的创新工具。上市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开展回购增持,显示出对企业发展前景的信心。证监会最新发布的市值管理指引有望进一步推动更多上市公司用好该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11月18日在香港交易所举办的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证监会持续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极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本周(11月18日至11月22日)公开市场有逾1.8万亿元逆回购到期,同时,政府债供给增多、税期高峰等因素也可能对短期市场资金面形成扰动。专家预计,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公开市场逆回购、国债买入等操作进行对冲,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上海证券报
据悉,目前财政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锣密鼓组织落实,加强对地方的政策指导,用好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更好发挥增量政策效应。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发行工作,加快政策落实落地。
作为一种快速改善偿付能力指标的新工具,财务再保险近几年被保险公司高频使用。针对其运用中出现的滥用、未真实转移风险等问题,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向业内下发《关于改进财务再保险监管的通知》,明确财务再保险的使用门槛、设置改善偿付能力指标上限等,进一步规范财务再保险业务。
11月18日,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在香港举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论坛上表示,中国证监会将推动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市场开放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扩大沪深港通的标的范围,拓展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渠道,扩大期货市场开放。机构开放方面,支持更多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展业,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内机构走出去开展跨境业务。产品开发方面,支持推出更多跨境ETF产品,拓展存托凭证互联互通,优化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
11月18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房屋管理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税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取消普通住房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以及取消标准后的相关个人住房交易税收事项。《通知》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证券时报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全国人大常委会11月8日批准有关议案后,财政部11月9日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地,指导督促地方抓紧履行法定程序,稳妥做好发行工作,妥善安排债券资金。目前财政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锣密鼓组织落实,加强对地方的政策指导,用好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更好发挥增量政策效应。
11月18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监管部门、沪深港三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有关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市场人士相聚香港交易所,在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上共同回顾10年发展硕果,展望未来前景。
2024年,政策东风激活了并购重组资本市场,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在一连串利好政策助推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步伐明显加快,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近期,各地大力支持并购重组的措施陆续出台,并购重组不仅是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工具,也正成为地方政府提升资产证券化率的重要路径。
伴随不良资产转让市场规模扩张,金融监管部门与时俱进完善监管规定。11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不良资产业务。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办法》的调整和优化,更好地助力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http://n.sinaimg.cn/spider20241119/279/w690h389/20241119/9413-f1a970e92296575a98ec32ba74602f9c.jpg)
证券日报
11月18日,在“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通过视频致辞表示,中国证监会正加快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在市场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将推出更多务实举措。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怎么办?对于部分险企而言,通过财务再保险的方式来“救急”,是改善短期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手段之一。不过,也有部分险企过度依赖财务再保险甚至滥用这一方式。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向各地方金融监管局和保险公司下发《关于改进财务再保险监管的通知》,规范财务再保险合同行为,明确财务再保险相关方责任,加强财务再保险监管。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发布后,包括中国东方、中国信达、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等在内的多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迅速部署贯彻方案,加快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业内人士表示,《办法》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进行全方位指导,有助于引导其专注不良资产主业,提高收购、管理、处置专业能力,培育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1月18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10月财政收支情况》。《证券日报》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增幅继续回升。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8%,年内首次正增长,当月税收收入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一是国内增值税降幅(-1.2%)比1月份至9月份(-5.6%)明显收窄;二是个人所得税增长5.5%,为4月份以来首次正增长;三是随着市场预期明显改善,股票成交额显著放大,带动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增长1.53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破净股逆势爆发。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截至11月18日收盘,A股全市场209只长期破净股中,193股上涨,郑州银行等20股涨停。9月24日以来,Wind破净指数累计上涨35.8%。相比之下,上证指数同期涨幅为20.91%。
在受政策利好催化,银行股全线走强的背景下,这样的举牌动作更被认为是股东信心的彰显,向A股市场尤其是仍全面破净的银行股板块释放出积极信号。
第一财经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前10个月财政收入降幅缩窄,折射经济在筑底回升。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持续回升,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随着近期力度最大的化债政策逐步落实后,地方政府既能减轻当期负担,又能腾出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去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这样有利于推动中长期经济回升向好,财政形势也将明显好转,财政和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更多互联互通领域的重磅举措正在陆续落地。吴清表示,证监会正在加快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在市场开放、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将推出更多的务实举措。
经济参考报
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国企正在多方发力。《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近期海上风电、新型电力系统、核技术应用等多个行业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密集启动,一批合作项目签约,未来还将有低碳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更多领域共链行动落地。与此同时,并购重组热潮渐起,产业链整合成为重要趋势之一,热点将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一个月来,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发布新的增持回购计划,计划利用专项贷款总额近300亿元,通过这一工具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数据还显示,伴随着股票回购制度的持续完善和监管部门的积极支持,A股市场的整体回购规模显著提升。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40627/655959900_20240627.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