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中建广场的太平洋咖啡门店,市民正在购买咖啡。
近日,连锁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一年闭店超百家”的消息甚嚣尘上。各地网友纷纷发帖称,身边的太平洋咖啡慢慢消失了。而在长沙,也仅有2家门店在苦苦支撑。曾经的咖啡界“老二”现状如何?商海沉浮中,咖啡行业的竞争真的如此激烈吗?
■文/图/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卜岚 通讯员 李晓琦 魏佳萱
现状:长沙仅剩2家门店,销售额下降了60%
11月10日上午10时,长沙中建广场的太平洋咖啡门店,休息区空无一人,一名骑手正拿着外卖从门店走出来。“与前两年相比,销售额下降了至少60%。我们门店现在一天最多卖80杯咖啡,以前一天至少百多杯。目前长沙也就剩下2家门店了,还有一家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附近。”提及境况,工作人员感慨万分。
工作人员表示,不仅是堂食销量惨淡,外卖销量也直线下滑。“一天外卖也就8杯左右,占比不到10%。”太平洋咖啡店员坦言。
在该门店走访的1个小时内,现场点单的顾客寥寥可数,仅有一名推着行李箱的顾客点了一杯冰美式匆匆离开。
太平洋咖啡的另一家门店也面临着同样的经营困局。“相较以前销量下滑了一半,但仍在正常经营,短期内没有退出长沙市场的打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附近的太平洋咖啡门店的工作人员表示。
行业:不少咖啡品牌也遭遇闭店的困境
咖啡行业“战事”不断升级,不少品牌也正经历和太平洋咖啡一样的“阵痛”。
记者了解到,2018年,漫咖啡在长沙还拥有泊富ICITY店、华远店、浏阳河店、保利店、梅溪湖店、世纪金源店等分店,如今仅剩下2家在坚守。漫咖啡泊富店于2023年底遗憾闭店,而位于浏阳河边拥有10余年历史的首家漫咖啡门店,更是在今年9月退出加盟,进行了更名。
“今年9月1日,我们店正式由‘漫咖啡’更名为‘一丹咖啡’。店内的装潢和布置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希望能给顾客带来熟悉的感觉。”一丹咖啡浏阳河店工作人员解释,“之前在漫咖啡充值的顾客,依然可以在我们店继续使用。”
为什么更名?该店工作人员解释称,老板原本是漫咖啡的加盟商,今年9月1日,决定将门店升级为自创品牌,这样整体成本也降低了,“最显著的变化是菜单进行了全面升级”。
观察:单靠品牌无法支撑其较高溢价
太平洋咖啡起源于中国香港,首家门店于1992年开业。太平洋咖啡在被华润创业收购后,于2011年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到了2015年前后,门店数量超过COSTA,成为仅次于星巴克的中国市场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截至2024年10月16日,太平洋咖啡在内地最多仅剩71家门店。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太平洋咖啡最大的问题是品牌调性支撑不起价格带的定位。30块钱的咖啡,大家有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很多选择。其次,场景也并不是非常有差异性,“咖啡赛道已经进入了内卷化的节点,其还坚守所谓的‘击中商务人士’的策略”。
“太平洋、漫咖啡的闭店潮,也反映了咖啡行业的激烈竞争。星巴克、瑞幸等品牌通过不断扩张和创新,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而太平洋咖啡、漫咖啡等,在品牌创新和服务上的不足,在这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业内人士指出,此外,新兴品牌如瑞幸和库迪的低价策略,冲击了其市场定位。同时,线上消费的兴起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太平洋咖啡、漫咖啡等在这方面的反应不够迅速,未能及时捕捉到市场的变化,不得不面对大量闭店的现实。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