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鑫磊 每经编辑 魏官红
11月7日至8日,“2024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宁德召开,会议期间,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电力市场专委会秘书长郑华接受了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现场采访。
郑华表示,储能市场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供需不明确,缺乏沟通机制,而在构建储能市场生态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盈利和样板来支撑。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电力市场专委会秘书长郑华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据央广网报道,经历近1000天的实践检验,省间电力现货市场于10月15日转入正式运行,我国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是在省间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基础上,开展的省间日前、日内电力交易,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1月启动试运行以来,经过31个月的连续试运行,机制平稳有序。截至目前,交易范围已实现国家电网经营区和蒙西地区全覆盖,交易主体超过6000个,涵盖多类型发电主体,累计交易电量超过88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超44%。今年前8个月试运行期间,通过现货市场,新能源利用率提升了1个百分点。
对此,郑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电力现货市场的逐步推进,传统的政府定价模式已悄然转变,电力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买方和卖方需要在现货市场中进行更加激烈的竞争,不同类型的电源也需要在同一平台上进行PK(竞争)。
“这一变化要求市场参与者必须特别关注市场运营规则、供求关系和需求点上细分市场的差异,同时国家需要一个特别强大的团队,把电力市场的各个要素结合在一起。”郑华说。
他认为,储能行业参与了电力市场后,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把电芯等产品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因为在电力系统内部,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所需技术支持差异巨大。比如,在调频领域就需要专用的电芯,并且调频又分为不同时间尺度,这种对技术产品的精细化划分,有助于企业改进产品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谈及华东电力现货市场改革时,郑华表示,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浙江和江苏等省份用电负荷非常大,因此电力市场改革的需求也非常迫切。不过,虽然华东地区在电力市场改革方面起步较早,但进展相对较慢。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地方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干预,使得改革进程受到一定影响。
但他注意到,整个华东地区目前正在做更大的顶层设计,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加稳健的推进。“我认为国网系统里能够实现突破的就是西北和华东地区,西北地区主要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问题,华东地区则主要解决用电负荷和供给不匹配的问题。”
对于当前储能项目中标价持续走低、储能项目出海等现状,郑华表示,当前储能行业总体呈现出产能过剩的现象,但这种产能过剩其实是相对的,取决于需求端和供给端是否匹配。他举例称,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下,可能只需要1%的调节性缺口,而当这个缺口扩大到5%时,需求就会显得非常旺盛。
郑华认为,当前储能行业正处于改革的调整期和起步期,很多制度还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许多市场机制,包括补贴政策等,都是短期的,缺乏长效性。这导致一些企业在投资储能项目时存在投机心理,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过,从去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正在逐步推动电力市场改革,通过出台长期政策,让市场有更加清晰的预期,这种变化有助于减少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引导企业更加注重长期价值。”郑华说。
对于海内外储能市场的差异,郑华称,国外对储能价值的认可程度较高,这得益于欧美国家较为完善的电力市场机制。在国内,由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储能价值往往被低估或忽视。不过,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逐步推进,上述情况正在逐渐改善。
“我国电力市场机制最有效的改革是激发源端和荷端的需求,这两个市场是海量的,只有激发后,才能让买方和卖方的市场机制沟通。”郑华认为,不能将电力改革视为一个可复制的经验,因为国外的管理体系和经济体系与中国不同。
此外,在谈及新能源对储能的租赁时,郑华认为,由于缺乏需求,这一模式难以推进。当前的租赁相当于一个“路条”,地方政府要求配储并不是一个市场环境。即使配储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是独立运行,没有带来市场运营过程中风险的规避和市场收益。
“储能是个生态,比新能源还复杂,涉及的厂商太多了,储能市场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供需不明确,缺乏沟通机制,而在构建储能市场生态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同时也需要盈利和样板来支撑。”郑华说,任何改革都是在这种非常矛盾的环境中做起来的。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