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包校千 编辑 | 赵成
如果不想退出牌桌,就必须改变打法。如何平衡效率、成本和利润成为关键
10月30日,大众汽车集团(VOW.DF,全文简称“大众集团”)管理层就关闭德国工厂与工会展开第二轮谈判的当天,该集团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甚理想,形势严峻。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大众集团的营收为784.7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6063.76亿元),同比下降了0.5%;28.5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21.11亿元)的营业利润,同比降幅高达41.7%。至此,大众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为2372.7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8333.84亿元),同比增长0.9%;营业利润达129.0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997.29亿元),同比减少20.5%。
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原因是销量不振。第三季度,大众集团在全球销售了217.6万辆新车,同比下降7.1%。纯电动汽车(BEV)销量下滑更为突出,同比下降9.8%,达18.9万辆。为此,公司被迫降低了预期,今年全年新车交付量或将达900万辆,比去年少了24万辆。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8日,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集团工会主席丹妮拉·卡瓦洛向员工宣布裁员与关停工厂计划。图源:IC)
2024年9月,大众集团下调了2024年度业绩目标:营收从3223亿欧元下调至320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4790.08亿元),利润率从6.5%-7%降至5.6%。鉴于业绩持续下滑,大众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阿诺·安特利茨(Arno Antlitz)日前表示,公司将大幅削减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推行新的绩效计划变得十分必要。
眼下,欧洲的汽车销量不仅越来越少,来自亚洲的竞争者也在强行进入市场。双重压力之下,这家汽车制造商已下定决心关闭产能利用率低下的工厂,这在过去87年间都是从未有过的。骤然间,“变革之风”在大众集团内部刮起。当然,也包括7000多公里外的中国。
削减成本,盈利放首位
大众集团面临的问题,不仅是销量下滑这么简单。第三季度乘用车品牌的毛利率只有2%,说明集团正面临严峻的盈利挑战。
经过剖析,大众集团将业绩表现不佳归因于多重因素:
首先,公司高层明确指出了固定成本上升和重组费用增加的问题,直接影响当期利润表现;其次,提到了全球供应链的短缺状况,以及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此外,大众集团还特别强调了其豪华运动车型产品线正在进行全面更新。
利润下滑主要是受固定成本增加以及重组的影响。早在今年7月份,大众集团就以包括重组在内的额外支出为由,下调了今年的业绩预期,运营回报率预测从之前的最高位7.5%下调至最高7%。
根据财报,大众集团在第三季度的期末现金结余为513.9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3981.29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提高135.83%和77.93%,现金流较为充裕。
不过即便如此,大众集团已经做好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准备。其高管表示,公司若要在未来继续取得成功,降低成本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德国。而且,即便市场份额将受到中国竞争对手的严重挤压,公司也不会为了抢夺市场而牺牲利润。
在全球市场,大众集团面临着销量下滑和电动化转型的双重压力。2023年12 月,集团宣布将开展 “节流” 行动,要在2026年之前削减10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774.69亿元)的成本,营业利润率恢复至6.5%。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阿诺·安特利茨说2024年和2025年将是大众集团“最煎熬的两年”。
实际上,大众集团情况也映射出德国汽车业当下的困境。慕尼黑研究机构Ifo Institute调查报告显示,德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8%,有超过43%的受访者抱怨订单不足,大众集团的奥斯纳布吕克工厂产能利用率垫底,产能利用率不足20%。
产能闲置让大众集团计划关停德国汽车工厂十家中的两家,数万名员工的生计将受到影响,剩余员工的薪资将至少削减 10%,并且可能在2025年和2026年出现工资冻结。这项决定遭到了工会的抵制,就连德国政府也被迫介入其中。
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通过关闭工厂,大众汽车集团预计每年可节省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93.5亿元),即每辆在欧洲销售的汽车可节省约1900欧元(折合人民币1.47万元)。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快速增长,传统汽车市场已趋于饱和,需求增速也在降低,这给大众集团这样的传统厂商带来巨大压力。虽然德国工会和政界人士敦促大众在德国生产电动汽车,加速转型步伐,但大众汽车品牌部门负责人托马斯·谢费尔(Thomas Schaefer)透露,德国工厂的运营成本,高出目标成本的25%-50%,一些工厂的成本要比竞争对手高出两倍,但生产效率却不高。
“今天,保证企业生存的不再是规模,而是速度。”大众汽车董事会成员托马斯·施迈尔(Thomas Schmall)在一次会议上称,“电动化窗口正在关闭,我们还剩两三年时间,如果不加快速度将很难生存下去。”
放权中国,2026年见分晓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大众集团至关重要的市场。2024年1月-9月,欧洲市场出售279.3万辆,同比下降0.8%,但中国市场销量为205.66万辆,同比大跌10.2%;其中第三季度在中国的销量为71.15万辆,同比下降15%。不过,中国地区纯电汽车销量亮眼,第三季度为5.75万辆,同比增长5.2%;今年前三季度销量14.8万辆,同比增长26.5%。
为了适应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大众汽车不再单打独斗,而是选择与中国本土合作伙伴加强绑定,比如与小鹏汽车联合开发的 CEA 电子电气架构,旗下奥迪品牌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新车。
此外,大众集团还与地平线成立的合资公司酷睿程(CARIZON)、与中科创达成立的合资公司翼创雷行(CARThunder),分别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进行布局。
2024年是大众汽车集团进入中国的第40个年头。在不少集团高管眼中,中国早已是大众集团的第二故乡。基于“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集团如今在中国拥有约9万名员工,并与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以及江汽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
“比赛中,起步快不一定完赛也最快。我们目前更多关注利润而不是市占率,这样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未来的研发和创新。2026年才是我们的发力年。”大众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Ralf Brandstatter)表示:“目前,能从电动汽车业务盈利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要积极优化成本结构,确保集团即便在最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仍能保持盈利。”
2026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至少会推出6款纯电车型,其中,4款车型与途观尺寸相近,价格在2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5.49万元)左右,另外两款是与小鹏合作的B级车型。此外,奥迪与上汽集团研发的3款电动车型,首款车型预计在明年推出。到2027年,大众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推出40款全新车型,其中20款为新能源车型,包括纯电和混动车型。
大众集团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并与中国本土高科技企业建立全新合作,是为了凝聚力量,腾出精力“重开”一局。
过去,大众集团习惯于在欧洲进行车型开发,再到中国销售。但如今这种模式不论是从流程速度还是从市场形势变化考虑,均已不再利于其发展。大众集团在中国的研发大权从德国狼堡转移到了中国合肥,包括已有的软件公司CRIAD,以及承担最重要的新车平台CMP研发工作的新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
在中国,大众集团拥有明确的未来发展蓝图,即“2030目标”:致力于保持在中国第一国际汽车企业的地位,并继续位居中国汽车市场前三甲。贝瑞德表示,2024年和2025年是集团转型关键期,“虽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