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全国“最缺工”100个职业中,养老护理员居于健康领域的前列。
护工难找,好护工更难找。“感觉找护工就像开盲盒。”有网友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国新办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吹风会上指出,养老护理人员潜在人才需求1000多万,现在只有30多万。
对此,国家医保局鼓励,符合调价启动条件、医保基金运行平衡的统筹地区逐步调整优化护理服务价格,使其更好地体现护理技术劳务价值,推动调价结果向护士薪酬水平传导,吸引并稳定更多人才从事护理工作,引导医疗机构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多因素制约护工技能提升
《法治周末》记者通过中介平台分别联系了3家位于北京、天津的护工公司,其中有两家明确表示,公司护工只有少数持证。一家公司表示:“听几天课、花几十元就能办一个证。”
另一家则直言:“护工人手短缺,能找到合适的已经不错了,家属一般很少会看证书。”
作为长期与医院合作的第三方护工公司负责人,冯瑞告诉记者,目前护工持有的证书分为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等技能等级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业内比较认可的,一般是人社部门发的技能等级证书。“不过,养老机构一般并不要求护工必须取得人社部门的证书。”
冯瑞不允许自己的公司有黑护工(无证护工),每次招聘,他或者去护工培训学校直接招人,或者招聘后自己进行培训再去考证。
不过,冯瑞也苦恼很多来应聘的护工知识水平低,而现在的护理越来越讲求科学性,很多因素制约着护工的技能提升。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一份针对护理员的调研报告显示,福建在岗的医疗护理员平均年龄为5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占比为93.3%。学历低、年龄大等因素制约着行业整体技术能力的提升。
冯瑞坦言护工这行门槛不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有的护工甚至连床头警示标志上的“防压疮”“防VTE”等专有名词的意思都搞不清。
在试点地区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后,医院对护理员的资质审核和培训要求均有所提升,护理员需要参加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并获取医疗护理员证后持证上岗。
不过,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个培训项目从2021年启动至2023年年底,仅向5331名医疗护理员发出了培训合格证书。这样的持证队伍规模难以满足全省现有4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32个“无陪护”试点病区的护理人才需求。
“招人都难,就先别提技能提升了!”福建一家护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需提升职业认同感
冯瑞告诉记者,自己公司的人员构成以40岁至50岁的女性居多,“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上有老下有小,经常在干活时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家里有老人生病了,然后她就只能辞职不干了。”冯瑞表示,“流动性很大,也很难留住人。”
这些年来,冯瑞越来越感觉做好护工这份工作除了好体力和责任心,知识储备也愈发重要。
“说白了,护理不是单纯的喂饭和看输液,也要懂得相应的康复和营养知识等。”冯瑞说。
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两个护工分别照顾两个脑出血的病人,两个病人的年纪相仿,出血点的位置也相似,但其中一个护工懂得营养搭配,给病人每天搭配营养餐做成流食喂给病人,加上专业的护理,这个病人66天就出院了。而另一个护工每天喂病人吃黄瓜和西红柿以及简单的小米粥,这个病人在医院住了100多天才出院。
作为从业者冯瑞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知识水平高的人加入护工这个队伍,而职业化也是这个行业的必由之路。
冯瑞认为,现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也和这个行业没有职业化有一定关系。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告诉记者,要保证护工队伍的稳定性,而要保证稳定性就要给予比较好的薪酬。
“我认为,今后要逐步和政府的劳动资格准入结合起来,给他一个资格,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者,以这份工作为荣,长期在医院做护理员的工作,那么他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加专业。”王岳说。
护理人才缺口如何补
为了缓解上述困境,2022年,医疗护理员这一职业被正式纳入《职业分类大典》,此后,护工的职业标准更加清晰。
目前,政府已在探索建立护工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2022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等要求。
同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
在地方上,很多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例如,山东省对设立养老服务专业的院校给予高额补助,全省设立相关专业的院校数量居全国首位;山西省打造“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服务范围覆盖10多个省份;上海市近日发布并启用了3个养老从业人员培训标准,聚焦陪诊、安宁疗护和居家护理中的重点难点……
责编:戴蕾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