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立严
作为现代工业集大成者,汽车制造是自动化智能化应用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成立于2007年的先惠技术秉持“让中国智能装备走向世界”的初心,始终致力于汽车底盘系统装备、新能源电池装备等各类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与制造。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公司已经成为汽车智能装备领域的佼佼者,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无营销,靠口碑。”这是先惠技术董事长潘延庆秉持的独特经营理念,他所领导的公司管理层一路走来特立独行,但又脚踏实地。先惠技术目前不仅布局发达国家市场出口和固态电池研发两大重点领域,还将业务延伸到大数据、Robotaxi等前沿赛道。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直面掌门人》节目专访时,潘延庆表示,先惠技术未来可以变得更智能、更国际化,让中国智能装备走遍全球。
口碑营销赢得国际客户青睐
“它很快就要被拆卸,发往欧洲。”站在上海松江先惠技术装备总基地产线前,潘延庆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作为欧洲下一代“CTP”(Cell to Pack,无模组动力电池包)产品中的电池重组关键工作设备,先惠技术最新制造的这套产线即将出口欧洲,计划在2025年年初实现批量生产。这意味着,欧洲汽车业进入了“CTP”的时代。
先惠技术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8.43亿元,同比增长4.17%;归母净利润为1.88亿元,同比增长629.55%;扣非后净利润为1.76亿元,同比增长1077.62%。
对于公司净利润增幅远高于营收,潘延庆认为,这得益于公司坚持拓展发达国家市场,迎来海外业务订单的“丰收季”。
先惠技术的海外业务蓄力已久。公司刚起步时,原创团队多为有外企工作或者留学背景,员工还有德国专家。为了和同事与客户更好地沟通交流,理工男出身的潘延庆还半路出家,刻苦自学德语。“德国人非常严谨,如果不理解德国文化和他们的交流方式,想要高效沟通就有难度。”潘延庆说。
潘延庆介绍,创业之初的定位是做“小而精”,打造一家能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企业,不惧国际竞争。为此,当出现国外进口设备的替代需求时,潘延庆和他的团队就紧紧地抓住了机遇。在公司成立第二年,先惠技术大力投入、自主研制的装备就漂洋过海出口到德国。
欧美汽车企业很多都有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潘延庆看来,这些国际巨头有自己的管理方法、技术沉淀和产品标准,且每家企业的标准还不一样。“很难商量,他们的标准,就是一定要达成。”
面对海外客户的严格要求,先惠技术坚持工匠精神,埋头苦干,全面达到国际客户标准。“在很多人眼里,先惠技术是一家有奇怪管理方式的公司。我们没有营销部,靠口碑来争取客户。我们做一家客户,就要做好,体现出我们的价值,客户的后续订单也会过来。”潘延庆说。
以先惠技术最新一批发往欧洲市场的整条新能源汽车模组和PACK段的定制化产线为例,新产线具有高自动化率和高度定制性等行业领先优势,满足了欧洲客户希望量身定制的全部要求。
攻坚全固态电池生产线
全固态电池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焦点。
业内专家介绍,相比传统液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及充电效率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它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易燃易爆的液态电解液,从根本上消除了电池自燃的风险,将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心的用车体验。同时,更高的能量密度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全固态电池能够储存更多的电能,从而大幅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此外,全固态电池还具备快速充电的能力,短时间内即可为车辆补充大量电能,解决电动车用户的“续航焦虑”。
先惠技术与清陶能源近期在昆山签订合作研发协议,双方将围绕全固态电池核心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进行合作,引发业内高度关注。按照规划,双方将共同出资设立联合实验室,并共同投入研发人员进行合作研发。清陶能源负责人表示,全固态电池快速产业化离不开材料、装备和工艺三个方面的创新。先惠技术是业内领先的智能制造装备公司,清陶能源和先惠技术将在全固态电池创新之路上携手前进。
潘延庆透露,到2025年底,固态电池自动化大批量生产的设备将投入生产,届时产品将被批量搭载到新款电动车,产品和产线必须过关,保质保量,同时确保合适成本,保证固态电池性价比。
对于全固态电池发展的争议,潘延庆并不避讳。“现在全球范围有多条技术路线,都有成功的可能。但需要持续地竞争,不断检验产品品质和性价比,从而让全固态电池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大。”潘延庆表示,先惠技术就是要迎难而上,向全固态电池生产装备研发发起“攻坚战”。
展望未来,潘延庆颇有信心。在他看来,先惠技术虽然在汽车行业还是一个“孩子”,但通过先进管理和创新投入,一定能茁壮成长,给投资者交上一张优秀的“成绩单”。
责任编辑:江钰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