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被光照耀的我们,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被别人需要。”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很多人因为这句温暖而坚定的发言,记住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杨洋。
杨洋是一名重度听障者,但她乐观、自信、温暖有光。而让她在“委员通道”上侃侃而言、心里有底的是,她佩戴的一个神秘武器——FM(调频)设备。
“人民大会堂的座位上有音频接口,这个FM可以与其连接,这样的话,话筒里的语言通过音频接口直接连到佩戴的耳蜗或助听器里,台上的声音就像在耳边一样回响。”杨洋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作为听觉康复技术的一部分,FM系统已被证实是辅助听力损失学生随班就读时最成功的技术之一。
据记者了解,FM系统是一个声源与听者之间的无线传输系统,它由数个部件组成,是一套有别于助听器的辅助听力设备(ALD),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听力损失人士在公共环境中听清楚目标声源,比如让听力损失学生在教室中能听到老师的言语信号。即用这一设备来克服由距离、嘈杂和/或有回响的听力环境所带来的听力问题。
瑞士索诺瓦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创新听力保健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听力解决方案,从个人音频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到听力保健服务,再到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堪称“听力王国”。
助听辅具亟待普及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最新数据,全球大约有4.66亿人患有听力损失,其中儿童约为3400万。4.66亿人是什么概念?这个数字比美国人口总数还多,几乎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并且,预计到2050年听力损失人数将达到9亿。
而中国,是世界上听力损失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损失患者2780万人,每年新增听力损失人士逾30万;患听力障碍人士共达3480万人,居目前我国五大类的残疾人群之首。在新生儿方面,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数据显示,中国0—6岁的儿童有超过80万人耳聋,每年约有3.5万先天性聋儿出生,位居我国出生缺陷前列。先天失聪,意味着学会说话都很难。
不过,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科技公司试图用AI技术来帮助听障者,打通听障人群与健全人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助听辅具和信息无障碍辅具的逐步普及,“十聋九哑”已渐成历史,听力损失学生文化层次和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不同年龄段的绝大部分听力损失学生均可在普校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并顺利毕业。
但是,当前一些普通学校一刀切,比如有的普校一看是中重度听力损失学生,直接致电家长建议去特殊教育学校。其实,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康复后的听力损失学生符合普校招生条件,他们的能力与健全学生无异。不过,受距离的限制以及噪声环境的影响,听力损失学生在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多数时仍会听不清、听不懂,需要匹配辅听器具,解决远距离声音削减问题 ,使得在教室的任何位置,学生都能清晰地听清老师所讲的内容,有效提高了课堂吸收率,在这里,FM(调频)等匹配辅听器具显得尤其重要。
助推随班就读有效融合
今年两会,杨洋在其《关于对普通学校听力残疾学生融合教育设置精准保障体系的提案》中建议,对普校随班就读的帮助形式和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听力损失程度不同进行针对性规范。对听力损失学生应增加:允许使用FM助听设备或语音转文字设备(针对小学三年级以上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学生)。
其实,早在2021年9月,中国聋人协会便成功申请了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项目——“聆听花开”随班就读听力损失学生辅听器具支持示范项目。经过3个月的筹备与执行,从项目发出公告到确认受益对象、设备提供单位和听力服务提供单位,再到新疆、兵团实地实施项目,项目工作组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在2021年12月21日顺利执行完成本项目。
本项目为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0名18周岁以下随班就读的听力损失学生派发辅听器具(Roger系统),通过听力检查、设备调试、听能管理和回访维护,保障设备效果,并为学校和家庭普及相关知识,提升听力损失学生在普通学校的课堂吸收率(包括网课)和学校生活参与度。
匹配辅听器具,帮助听力损失学生树立自信,积极参与学校生活。2021年12月7日,派发工作小组来到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为当地的9名受益对象进行设备派发及调试、测听等服务,索诺瓦便参与其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辅听器具在不断打通听力损失人士与健全人的“最后一公里”,索诺瓦希望更多的技术和项目,让更多的听力残疾人找到自己的光芒。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颁布实施,2024年10月10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中国代表提出的无障碍建设专项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通过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索诺瓦FM产品Roger为代表的听力辅助设备,是构建听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支撑,能够辅助助听器及人工耳蜗设备提升最佳的聆听效果,满足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和环境,让听损人群重新回归“有声社会”,希望共同促进倡导提升社会公共认知,加强听力健康科普,提升听损人群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构建和谐社会。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