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可承受的前提下,让患者受益,支持企业创新,同时更加强调药品保障供应和可及性
30日,11时35分,随着最后两家企业代表走出全国人大会议中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现场谈判竞价(下称“国谈”)落下帷幕。
从27日8时开始,经过三天半的“鏖战”,162个通用名药品完成了今年的谈判竞价,哪些药品能够最终进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在11月揭晓。
此次国谈是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后的首次国家医保谈判,医药领域非常关注创新药能否在医保支付上获得更多倾斜。
第一财经在国谈现场了解到,今年的谈判依然坚持保基本的定位,在基金可承受的前提下,让患者受益,支持企业创新,同时更加强调药品保障供应和可及性,切实提高老百姓的用药保障水平。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今年4个通过形式审查的“百万抗癌药”CAR-T均没有通过专家评审,未能进入最终的现场谈判环节。专家表示,医保既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创新,也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像CAR-T这类的高价药品应探索多层次创新支付之路。
谈判桌上紧张胶着,寻找合理价格
国谈是我国药企一年一度的“大考”,今年诺华,赛诺菲、阿斯利康,诺和诺德、石药、齐鲁、恒瑞等企业都有重磅产品参加国谈。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国谈有两大看点,一是创新药品能否获得全链条支持,医保支付价格能否充分体现创新药的价值,二是能否用创新支付的方式来解决一部分高价药物的费用比问题。
与往年一样,今年医保谈判仍分为5个组,每天一共可以谈50个左右的药品,三天半谈完。今年162种谈判药品中,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抗感染等老百姓常用药,也有肿瘤药物、罕见病药物等。
27日,从早晨8点企业谈判代表开始入场,到晚上8点诺华公司的代表离开,国谈开谈首日就耗时12小时,“紧张、激烈、胶着”也成为今年国谈的基调。
今年谈判品种的安排和往年基本相同,第一天以抗病毒、抗感染、慢性病、麻醉镇痛等价格相对透明的药品为主,也有一部分罕见病药物。肿瘤用药、单抗等谈判难度相对较大的药品会安排在第二天和第三天,第四天上午主要以竞价药品为主。
像往年一样,今年也是25名谈判专家分为5组进行谈判竞价。5个谈判组全部进行盲抽,谈判专家不知道哪家企业来谈判,企业也不知道与哪个谈判组来谈判。虽然每个药品原则上限定的谈判时间是半小时,但由于企业常常需要暂停谈判向总部请示,谈判超时也较为常见。
第一财经记者第一天下午在谈判现场看到,虽然2点半才开始进行下午场的谈判,但谈判企业1点就开始在会场外面等待。有些企业虽然当天没有谈判项目,但会提前一天过来“踩点”,希望从已经谈完的同行那里获得一些今年的“风向”。
“经过这六年,国谈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引导机制来为有价值的药品寻找一个合理的价格,价格并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实现价格和价值的相匹配,在保基本的前提下,提高老百姓的用药保障水平,同时也支持和鼓励企业的创新。”一位业内人士说。
按照规则,医保谈判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报价,企业有两次报价机会,如果两次报价都没有报到信封底价115%区间内,谈判就失败了。如果报价落到115%区间内,那么就会进入第二步磋商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谈判专家会和企业进行多次价格磋商,直到企业确认最低报价,这个报价不高于信封底价,谈判就成功了。
在今年的谈判现场,企业出价更加谨慎,更加希望第一次报价就落入115%的区间。以往常常是到了磋商阶段,企业才会频繁地出去向高层申请更大的价格权限,但今年有些企业在第一次报价时就会多次申请较低的价格,以确保不出局。
企业也会反复强调药品的价值,谈判专家则多次和企业表示,无权改变信封价格。
“今年我们特别希望能够谈成,虽然院外市场也会有一定的空间,但不确定性很高,还是进医保目录更加保险,作为投入大量研发成本的新药,我们肯定是希望价格能够高一点,但医保基金今年也吃紧,我们能体会到医保的不易。”一家药企代表对记者表示。
CAR-T缘何未进入现场谈判
从2021年,阿基仑赛注射液第一次申请参加国谈以来,这三年来,CAR-T能否进入医保一直是“国谈季”的热门话题之一。
第一财经从权威渠道获悉,今年的4个CAR-T品种全部止步于形式审查,没有通过专家评审,没有进入国谈的现场谈判环节。
业内普遍认为, 制约CAR-T药物进入医保的最大问题是高达百万的年治疗费用,高昂的费用已经超出了医保“保基本”的范围。
有医保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医保既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创新,也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进入目录的药品要让大部分参保人付得起,费用过高的药品即使进入医保报销目录,且不说医保基金的压力,自付金额也会超出大部分人的支付能力,
金春林表示,对于这类高价药物,医保可以探索用创新支付的方式来解决费用的问题,比如商业保险等多层次保障的方式,或者是探索“量价挂钩”或是“按绩效支付”等方式。
在去年《谈判药品续约规则》的解读中,国家医保局明确了支持创新的三个前提,一是必须以“保障基本”为前提,二是必须以“患者受益”为前提,三是必须以科学、客观、规范的评估评价为前提。
记者在谈判现场也了解到,国家医保局支持的是“真创新”和“真获益”。该局多次表示,支持创新必须以“患者受益”为前提,医保工作的目标就是努力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更值。
医保业内人士表示,在进行信封价的测算时,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去衡量判断药品的价值有多大,核心就是要给患者带来“真获益”,比如一个抗肿瘤的药物能否真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然后将这个获益进行量化,再考虑基金的承受能力、国际价格以及同类产品的价格等,最终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医保支付价格。
实现企业和医保的“双向奔赴”
在谈判现场,医保谈判专家和企业用得最多的词语之一是“双向奔赴”。
多次担任国家医保谈判组组长的龚波认为,医保谈判聚焦的是医保可支付的能力,即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并不是给这个药品定价。医保方和企业方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交集,谈判就成功了。
谈判能否成功的核心是企业能否接受“信封价”。凡是纳入谈判名单的药品,国家医保局会组织两名专家组进行前期的测算,一组是药物经济学专家,一组是基金测算专家。两组专家背对背测算完以后,各自给到医保局一个价格,医保局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确定一个谈判价格。
谈判之前,这些药品的底价都会被密封到一个写着药品名字的信封里,即“信封价”。谈判专家会在现场当着企业的面打开信封。此前,谈判专家也不知道信封中的价格是多少,企业最终出的价格若不高于“信封价”则谈判成功。
龚波表示,谈判专家就是要在谈判规则下尽量去谈成,奔着能谈成去的。同时,谈判双方都要坚信谈判规则,坚信谈成以后是能够达到预期的,只有这样,企业才会不遗余力地去争取谈成。
新版医保目录调整更重药品保供
根据工作安排,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竞价预计11月份公布调整结果,新版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药品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不是目录调整的终点而是起点。当谈判结果尘埃落定之后,药企要更加关注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的保供问题。
为了实现让参保人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的目标,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方案更加强调药品的保障供应。
国家医保局的相关解读称,本次目录调整,除在调出情形中增加未按协议约定保障市场供应的谈判药品外,在今年协议文本中增加关于保障药品供应的条款并纳入考核管理,督促医药企业在谈判纳入医保目录后做好市场供应,从而更好保障广大参保患者权益。
业内人士称,这就是说,药品谈判成功之后,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挂网、去医疗机构推广、去药店铺货,提高国谈药品的可及性,解决进了目录却买不到的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表示,以往的医保谈判中,存在部分药品“进得了医保,进不了医院”的问题,本轮谈判加强对药品供应保障的关注,要求制药企业确保稳定供应,以建立更加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