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公司从烟台走向世界,打造“化工界华为”

他带领公司从烟台走向世界,打造“化工界华为”
2024年10月28日 15:40 正和岛

起步于山东烟台,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卡脖子困境,最终成为全球化工排名第18位的知名企业,被誉为“化工界的华为”——万华化学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最有发言权。1983年,廖增太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万华化学,从设计员做起,相继做到设备副科长、技术组长与总工程师,最终在2016年,成为万华化学董事长。

万华化学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烟台合成革厂,最早只是生产人造革产品,初心是“让每个中国人都能穿上皮鞋”。然而,当时化工产业中核心的技术均被海外巨头垄断,万华所处的产业地位非常被动。

从1983年开始,万华化学从日本引进了年产300万平方米合成革生产线和一套1万吨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装置,开启了MDI生产与技术创新之路。最终,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打破了国内化工“受制于人”的产业格局。

廖增太在接任董事长后,很好地传承了万华化学此前几任掌门人“敢想敢干、锲而不舍”的企业家精神,推动了万华化学集团向石化、精细化学与新材料等全产业链领域进化。

如今,万华化学的市值达到2471.6亿元。经过四十余年发展,万华化学现已成长为一家全球化运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烟台、眉山、宁波、福建、蓬莱、匈牙利、捷克等拥有10个生产基地,全球员工2.7万人,位列全球化工50强第18位。

根据万华化学发布的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公司在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53.61亿元,同比增长5.92%;归母净利润168.16亿元,同比增长3.59%,这是万华化学连续第7年利润超过百亿元。

技术创新

廖增太在万华工作40年,从扎根基层一线到带领万华化学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并跻身全球化工50强第18位。他和历任董事长的核心秘诀之一,就是重视技术创新。

“在一般人眼中,化工就是传统行业,但其实不然,任何行业都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化工行业中也有大量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曾在采访中表示。

廖增太热衷于化工领域的技术研究,且非常明白其重要性。他历任万华化学技术科设计员、MDI分厂设备动力科副科长、二期工程技术组组长、厂长助理、副厂长、总工程师、副总裁、总裁。

1983年,万华化学从日本引进了年产300万平方米合成革生产线和一套1万吨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装置,开启了MDI生产与技术创新之路。也是那一年,廖增太进入万华。

最终,万华的创新团队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规模MDI制造技术,使万华成为了世界排名第1、技术全球最领先的MDI制造商,而廖增太正是团队其中的一员。

万华的研究成果在过去20年中,确实也在被广泛商业应用。其中,聚合MDI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硬泡,现多应用于冰箱、冷柜的内胆、建筑行业领域的外墙保温材料。而纯MDI主要用于合成革、制鞋等行业。

连老一辈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冠荣也曾这样评价万华化学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可贵之处,“像万华化学这样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封锁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

过去数十年中,廖增太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第一核心竞争力”,秉承“敢想敢干、锲而不舍、没有不可能的事情”的精神,带领万华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大批世界一流的技术,助力化工产业许多关键材料实现自主可控,成为中国化工新材料的领军企业。

因为廖增太深知,“一种化学品被别人卡住了脖子,整条生产线就是废铁一堆”。而这也正是万华等中国化工行业所肩负的责任和持续创新的动因。

因为深知技术创新的不易,廖增太也极具行业忧患意识。2023年,廖增太就提出要通过AI来驱动技术创新。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投身于AI for Science领域的科学家,被认为是AI for Science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这让一群国内的AI创业者和从业者兴奋不已,廖增太大抵也会感到兴奋和欣慰。

2024年3月,廖增太在一次分享中就表示,通过AI技术,万华化学可以从1.4万种方案中快速筛选出156种,再进一步优化得到4种有效方案,大大加快了研发进度。

在廖增太看来:“如果你不重视人工智能,甚至不用它,很可能就被时代抛弃了。它不光用于科研,还用于整个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等等,所以,人工智能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万华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也真实地反映在其公司财报中。根据财报,万华的研发投入从2017年的531亿元逐渐增至2023年的1753亿元,从全球化工企业第43名跃居至第18名,如今万华化学集团已成长为世界聚氨酯行业和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

及时奖励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但化工新材料的创新是一个多学科、跨领域、长周期的系统工程,如何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中,不断地获得创新成果,廖增太的答案是组织创新,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奖励。

“技术创新固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核心,但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我出几个钱、招几个人就能搞技术创新的。创新是个系统工程,它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机制去管理创新。”廖增太表示。

在万华集团内部,廖增太非常注重组织管理的创新。在他看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既要把科技生产力搞上去,但更重要的是管理创新。比如同样100个人,不同的组织方式,不同的激励方式,他发挥的潜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万华,只要员工有科研精神、踏实肯干,就不用担心回报不均。廖增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重奖成功,对自主开发的新产品自盈利之日起连续5年按净利润15%提取奖金,对现有生产装置技术改进按1年内产生效益的20%-30%提取奖金,对长周期战略性研发项目持续实施阶段性进展奖励。

与此同时,廖增太也非常重视微创新。在他看来,不同于颠覆式创新,微创新非常有利于凝聚团队,员工有了微创新的想法,马上实施,马上奖励,就能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万华发展的几十年时间里,已经形成了以国有为主,员工、外资、社会资本一同参与的治理结构,公司通过与员工共享成长果实,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企业持续焕发生机。

“企业治理体系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挣了钱怎么分配,即如何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地捆在一起;二是公司最高权力,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权力怎么分配。”廖增太分享道。

现在,万华集团的管理层级通过改革后大幅度精简,管理极其扁平,2-4个层级就结束了。“我们的部门设置非常精干,机关人员数量(科研、生产还有销售以外的人员)只占全体员工的6%,连其他企业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廖增太表示。

在廖增太的带领下,万华集团的科研彻底去行政化,简化管理环节,取消所有研究室编制,按项目需要灵活组建跨部门课题组,任务结束后解散;技术职级晋升只论技术贡献和成果效益,不论资排辈;建立科学家享受高管待遇、高级研究员享受部门总经理待遇制度,充分尊重人才的知识和价值贡献。

因此,万华建立起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廖增太举例谈道:“万华内部形成了‘三个没有’原则,即没有裙带关系、没有山头主义、没有利益输送,风清气正,有为有位。公司对这些方面都进行了明确、严格的规定。”

万华实行亲属回避制度,如果亲属的确是公司需要的科技人才,必须经高管层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是否录用;与此同时,员工的每次晋升,除了要通过由上级、同级、下级进行的“360”评价外,还必须通过相应水平的专业和英语考试。

除了员工外,万华化学也特别注重对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据媒体统计,从2001年上市以来,该公司已实施现金分红23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183.14亿元,累计现金分红412.13亿元,分红率达到34.83%,在上市企业中也属前列。

多元拓展

万华化学能成长为化工巨擘,同样离不开其居安思危、积极面向未来的多元探索。

早在2004年,万华化学就提出了“国际化战略”,并收购了大批海外优质资产。

万华化学分别于2011年、2012年分两次累计投资16亿欧元,获得了匈牙利企业宝思德公司96%的股权,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这也成为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外,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的一笔投资。

宝思德公司是当时全球第八大聚氨酯企业、中东欧最大的MDI生产商。凭借此次收购,万华化学不仅在海外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也借此机会一举打入欧洲这个重要的战略级市场,同时大大提高了万华化学的全球化市场拓展能力。

“15年来,万华化学通过技术输入、资产优化、管理提升和文化融合,快速推动宝思德化学扭转艰难局面。万华先进的制造技术在匈牙利生根发芽,促进宝思德化学生产装置持续迭代升级,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年营业收入达到了34.3亿欧元,较收购时增长447%。”2024年10月16日,廖增太在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上分享道。目前,宝思德化学已成长为匈牙利十强企业、中东欧百强企业。

除了全球化之外,廖增太也积极布局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最近三年,我们明显感受到成长的天花板。于是,我们思考接下来应该如何发展?哪个产业可作为第二赛道?再造一个万华化学该靠什么?最后,我们选择了电池材料业务进行重点培育。这个赛道天花板非常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廖增太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因此,近年来,万华进入电池业务,将“电池材料”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继续以创新推动锂电行业技术进步,以化学工业的流程制造思维和多学科协同创新体系,赋能电池行业在储能和动力两条赛道升级换代。

廖增太透露,未来5年,万华在烟台投资将超过1300亿元。重点建设烟台产业园乙烯二期、一批精细化学品项目和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二期项目,推动自主研发的一大批高附加值项目早见成效,在黄渤海南岸打造两个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化工园区。

从科技创新、企业管理,到商业并购、出海国际化,再到战略部署,廖增太从一线中总结而来的商业思想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学习万华化学,我们到底应该学习什么?》砺石商业评论

[2].《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紧抓人工智能机遇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中国证券报

[3].《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以管理创新支撑技术创新》证券时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9 聚星科技 920111 6.25
  • 10-25 港迪技术 301633 37.94
  • 10-25 健尔康 603205 14.65
  • 10-22 科拜尔 920066 13.31
  • 10-21 强达电路 301628 28.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