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美诺华以CDMO、特色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三大业务为主要发展核心,服务覆盖全球主流国家与地区,核心产品覆盖心血管、中枢神经、抗病毒、降血糖、胃肠消化道等治疗领域,是国内出口欧洲特色原料药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
API:价格企稳静待回升,主要品种有望迎来利润释放
公司深耕原料药行业多年,核心产品涵盖多种治疗领域。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推动降压药物需求,沙坦类原料药需求持续增长,价格预期回升;普利类和他汀类药物需求稳定,价格有望企稳,公司核心API品种利润有望释放。公司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注册,产能储备充足,规模化能力持续提升,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制剂:销售业务持续推进,加速新产品的研发注册
集采背景下,公司利用原料药优势,推动制剂业务扩展。通过中标、续标和市场拓展,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自研制剂投入增加,项目数和研发投入显著增长。公司研发管线丰富,多项制剂产品获批上市,2023-2024H1公司共有19个制剂产品获批上市。未来公司制剂业务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
大客户合作持续深化,提供稳定长期业绩增量
美诺华在制剂代加工和CDMO领域与KRKA和默沙东建立深度合作,推动原料药和制剂产品线延伸。其中,与默沙东一期项目的9个产品开发和验证生产正常推进,第二期签订的3个产品均已启动开发工作。KRKA在中国和俄罗斯市场的强劲表现,以及默沙东在动保和人用药领域的战略合作,将为美诺华带来持续订单和长期收益,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目录
1. 原料药+制剂+CDMO一体化发展战略,加速战略转型步伐
1.1. 战略转型提速,产能结构持续优化
美诺华创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特色原料药(包括中间体)和成品药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综合性国际医药科技制造型企业,以CDMO、特色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三大业务为主要发展核心,服务覆盖全球主流国家与地区,核心产品覆盖心血管、中枢神经、抗病毒、降血糖、胃肠消化道等治疗领域,是国内出口欧洲特色原料药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
通过多年产业布局,公司拥有了完整的“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全产业链,公司核心品种缬沙坦、氯沙坦、培哚普利、瑞舒伐他汀钙、阿托伐他汀钙、普瑞巴林等多个产品已形成全产业链商业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
公司管理层资质经验丰富,保障公司稳定持续发展。公司现任董事长姚成志、副总经理许健、独立董事贝洪俊等在医药行业具备多年的工作管理经验。董监高管团队中,多位高管具备在审计、财务、合规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各司其职,助力公司发展。
股权结构稳定,激励机制高效。截至2024H1, 姚成志先生为美诺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姚成志先生直接持有公司5.52%的股份,并通过持有宁波美诺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0%的股份间接持有公司18.63%的股份,总持股比例为24.15%,公司股权结构稳定。
2024 年,公司实施了“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覆盖关键公司管理人才、核心技术人才,使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激励机制高效。
公司规模化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深耕原料药行业多年,专注于规范市场高标准原料药的生产管理,拥有三大原料药生产基地(浙江美诺华、安徽美诺华、宣城美诺华),基地分布在浙江、安徽主要的医药化工园区,反应釜规格齐全,涵盖从50L到12500L不等规模的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基地持续升级改造,公司原料药产能投入的设施设备齐全,建有全范围覆盖的DCS控制系统,具有领先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处理能力的EHS系统,覆盖多门类的化学反应,包括格氏反应、叠氮化反应、傅克反应、氢化反应、氰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公司利用领先的原料药化学合成能力和高标准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原料药规模化效应。
公司产能储备充足,三地新产能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安徽美诺华、浙江美诺华、宣城美诺华三大原料药生产基地产能共计约1600吨/年,美诺华天康产能为45 亿片/年。2023年公司积极布局原料药产能扩建,安徽美诺华“年产400吨原料药技术改造项目”9车间、10车间已正式投产;浙江美诺华“年产520吨原料药”项目部分已投产;美诺华天康“30亿片(粒)出口固体制剂建设项目”车间已正式投产;宣城美诺华二期扩建项目已启动。出于公司自身产能结构优化、加速战略升级转型需求考虑,公司于2022年10月13日将持有的燎原药业的全部股权(约占标的公司股份总额的84.5661%)转让给济民可信投资。在燎原药业剥离完成后,公司新老产能无缝衔接,为API制剂一体化战略提供产能保证。
1.2.历史波动影响基本消除,财务状况稳健
核心业务营收波动基本消除,利润端有望回暖。经历API降价和汇率等波动因素,公司业绩整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6.0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4.57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19.22%。归母净利润由2017年的0.45亿元增至2022年的3.39亿元,CAGR达49.76%。在2023年尽管面临着内外部环境变化、下游企业去库存等不利影响,公司仍实现了12.16亿元的营收(yoy-16.51%),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yoy-96.58%)。
随着市场环境改善、新产能投产等因素的作用,公司2024年上半年表现复苏,营业收入为6.08亿元(yoy+4.40%),归母净利润为0.19亿元(yoy-38.61%)。未来在海外市场拓展、国内市场需求增加以及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业务的加速布局等因素的推动下,公司有望实现营收持续增长和利润回升。
收入结构优化。分业务来看,制剂业务发展迅速,占比持续提升。公司制剂业务收入持续增长,由2020年的0.75亿元增至2023年的2.21亿元,制剂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020年的6.30%上升至2023年的18.28%。2023年制剂业务收入首次超过CDMO业务收入,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收入来源。
盈利能力稳定。近四年公司总毛利率基本稳定在30%-40%区间,毛利率整体保持稳定。分品种看,公司最大的业务收入来源原料药及中间体的毛利率相对保持稳定,波动幅度较小,2023年为29.69%。2023年面对销售价格下跌和终端“去库存”引发的市场需求不足,公司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毛利率实现止跌回升,体现公司原料药业务成熟的经营和议价能力。
公司费率控制平稳,研发投入波动增长。公司最近五年来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三费率整体保持平稳,2023年三费率略有增加,为20.01%。2023年财务费用波动主要系外汇率波动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影响所致。近四年销售费用率持续上升,主要系随着公司的业务拓展,业务推广、市场开拓、相应销售人员薪酬等相关费用增加所致。近五年公司研发投入和研发费用率呈上升趋势。持续的研发创新也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截至2023年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共计633人,同比增长6.6%,具有丰富的药物合成和工艺开发、质量研究经验和强大的工艺放大技术水平,结合多种研发精密设备,展现了突出的研发能力,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核心技术优势。
2. 价格企稳静待回升,主要API品种有望迎来利润释放
公司深耕原料药行业多年,系国内一流的特色原料药供应商。公司核心产品有缬沙坦、氯沙坦、培哚普利、瑞舒伐他汀钙、阿托伐他汀钙、普瑞巴林等多个品种,覆盖心血管、中枢神经、抗病毒、降血糖、胃肠消化道等治疗领域。
2.1. 存量品种:以降压类为主,沙坦类和普利类
我国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大类。
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循环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使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主要作用),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而缓激肽是强烈的舒血管物质(次要作用),从而达到降压作用。ACEI药物包括贝那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及雷米普利等,市场俗称“普利类”降压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属于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ARB主要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的激活来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缩血管作用,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常见的ARB药物包括缬沙坦、厄贝沙坦及替米沙坦等,市场俗称“沙坦类”降压药。
高血压作为现代人群中常见慢性疾病,是世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9月发布的《全球高血压报告》的数据,成人高血压患者人数从1990年的6.5亿人翻倍到2019年的13亿,增速较快,同时控制率仅为21%。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统计,我国高血压病现患人数2.45亿,患病率为27.9%。而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由2016年的2.97亿人增长至2021年的3.35亿人,年均增长率约为2.44%。
高血压治疗药物需求预期增大。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内膜和中层变厚,中层弹性纤维断裂和减少,结缔组织增生,这些结构变化可导致动脉管腔变窄、硬度增加,大动脉弹性和顺应性降低,血管压力得不到缓冲使血压明显升高,脉压差增大,使高血压发病率升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高血压发病率预计会升高,同时伴随着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提高,高血压治疗药物需求将会增大,我们预计相关治疗药物需求有望加速增长。
2.1.1. 沙坦类:需求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价格预期回升
沙坦类原料药消耗量持续增长。心血管类药物中,沙坦类药物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毒性小、药效平稳以及强效、长效降压等优点,其主要品种自2010-2013年专利到期后,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下降和用药患者人数的上升也不断增长。2022年沙坦类原料药全球总消耗量为6881.18 吨,2016-2022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85%。其中2016-2022年期间总消耗量最大的品种为缬沙坦(9925.53吨);消耗量增速最高的品种为阿利沙坦酯,2016-2022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227.76%。中国沙坦类原料药消耗量由2016年的253.85吨增长至2022 年的589.70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08%,其中在2022年消耗量TOP3品种为厄贝沙坦、缬沙坦、阿利沙坦酯,总消耗量分别为298.96吨、172.73吨、37.19吨。
未来三年新一轮专利集中到期,沙坦类需求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专利保护到期后,我们判断仿制药有望大量上市,价格下降大幅提升药品可及性,推动沙坦类原料药迎来新一轮需求增长,利好以美诺华为代表的沙坦仿制药企业。
原料药行业受供需关系影响呈现周期性。受2018年基因毒性杂质事件影响,原料药供需关系急剧变化,导致价格抬升,尤其是缬沙坦出现价格明显失调。而后受地缘政治、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等因素影响,沙坦价格呈现下降趋势,目前整体处于去库存阶段,价格处于周期的底部区域。截至2024年7月底,厄贝沙坦、缬沙坦和替米沙坦价格相较去年1月价格分别-1.6%、-11.6%、-22.2%,绝对值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同时,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7-9月沙坦类出口价格连续三个月回升,初步显示出企稳回升的信号。
沙坦价格有望回暖,利好美诺华等生产厂商。需求端,下游企业去库存接近尾声;成本端,大宗、石化工等原料价格企稳并开始下降,盈利能力总体恢复;供给端,生产企业近几年在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支出显著增加,毛利率短期承压,提价动机较大。因此我们可以预计,随着沙坦供需关系进入新一轮周期,价格有望逐步企稳或上行,并伴随产量和销量放大,利好以美诺华为代表的沙坦生产企业。
2.1.2.普利类:公司核心品种培哚普利表现突出,价格有望回暖
普利类原料药消耗总体较为稳定,培哚普利表现突出。2022年普利类原料药全球总消耗量为692.29吨,2016-2022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4.59%。其中总消耗量最大的品种为依那普利(2022年消耗量195.53吨);消耗量增速最高的品种为培哚普利,2016-2022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1.93%;莫昔普利、西拉普利、喹那普利等多个品种的消耗量已呈现萎缩状态。培哚普利近年销售额迅速增长并远超其他普利类品种,药融咨询分析师推测与精氨酸培哚普利片和精氨酸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片两个改良制剂的市场崛起有关。(来源:药融云数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培哚普利作为美诺华的核心品种,公司有望受益于培哚普利的市场扩增。受到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安全优势相较于沙坦类偏低等因素影响,中国普利类下游制剂市场份额偏小,中国普利类原料药消耗量由2016年的25.83吨减少至2022年的21.18吨,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3.25%,整体规模小幅收缩。
普利类药品价格稳定,价格有望回升。普利类药品使用成熟,价格几年维持稳定,处于历史上较低位置。虽然以沙坦、普利为代表的全球特色原料药面临去库存压力,价格处于低位;随着心血管类、抗肿瘤类、中枢神经类、胃肠消化道类等特色原料药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相关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2.1.3. 他汀类: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主要品种竞争力强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常见的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HMG-CoA 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我国高胆固醇人数多且增长明显,他汀类药物市场需求旺盛。根据《Nature》研究显示,中国的高胆固醇人群数量增长非常明显。1980 年,中国还是全球胆固醇水平最低的国家,而 40 年后的今天,中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202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23.5%,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18.6%。海量的血脂异常患者带来了旺盛的降脂类药物需求,根据智研瞻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他汀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120.64亿元,2024 年Q1 中国他汀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39.22亿元,同比增长4.96%。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我们预计未来他汀类药物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不同他汀类药品各自药物特点不同,公司主要品种竞争力强。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有七种: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其在血药达峰时间、生物利用度、CYP 代谢以及血浆清除半衰期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医生应结合患者的LDL-C水平、血糖情况、肝肾功能、药物联用、个体用药敏感度和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考量。综合来看,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半衰期较长,可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一次服用,患者依从性较高;两者生物利用度均较高,分别为20%和12%,且阿托伐他汀在血药达峰时间上具备优势。因此,从药物本身角度出发,公司的主要品种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存在较强竞争力。
他汀类药品价格有望止跌企稳。随着国家药品带量集采政策的实施,截至第九轮集采,共有5个他汀类药物进入了药品集采目录,药品的价格也有了大幅的下降。据智研咨询统计,国内他汀类药物市场价格从2018年的2.32元/10mg/片下降至2022年的0.77元/10mg/片。截至2024年7月底,阿托伐他汀钙、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钠价格同比上相较去年1月价格分别-18.03%、-32.35%、-22.67%,绝对值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水平。未来,伴随着集采带来的价格波动趋于平缓,他汀类药物价格有望止跌企稳。
2.1.4. 新产品:落实原料药多品类、多市场路线,研发注册加速
2023 年公司加速推进新产品研发注册,以拓展现有原料药产品中国市场和欧美规范市场的准入。2023年共计18个原料药递交注册,其中递交中国市场CDE登记11个,递交海外市场注册7个,注册市场涉及欧洲、美国、韩国、俄罗斯等其他市场。2023年1月1日至2023 年12月31日内,公司原料药产品瑞舒伐他汀钙路线II获得欧洲CEP证书,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美金刚、利伐沙班等4个原料药通过国内审评审批,兽药产品非泼罗尼获得国内兽药批准文号。截至2024年6月30日,另有培哚普利叔丁胺盐获得欧洲CEP证书,琥珀酸亚铁、恩格列净、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和达格列净4个原料药中国药品审评状态转A。同时,新品种毛利率往往高于传统原料药,因此公司原料药业务毛利率有望改善。
3. 制剂销售业务持续推进,加速新产品的研发注册
3.1. 集采放量,制剂业务快速扩张
集采背景有助于原料药企业向下游延申。根据医药魔方Info公众号,考虑到:(1)原料药企业拥有生产成本优势;(2)原料药企业有能力通过限价的方式影响其他企业的策略。在集采持续扩面的背景下,原料药企业上游优势将持续放大,有利于向制剂端持续突破。目前,原料药企业制剂收入占比普遍较低,国内部分原料药龙头企业制剂端2019年收入几乎为零。在带量集采的背景下,预计原料药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优势将逐渐放大。
集采中标、续标成果显著,集采中标方面,2023年公司完成培哚普利叔丁胺片长三角(沪浙皖)联盟地区、福建、川藏联盟续标,氯沙坦钾片河南省两个规格续标。奥美沙坦酯片、莫西沙星片、阿哌沙班片在十三省联盟(区、兵团)药品联盟采购中中标。在带量采购政策下,药品的集采中标促进公司制剂品种市场占有率及品牌影响力提升,促进公司制剂业务快速发展。
院外市场开拓卓有成效。近年来公司大力开拓制剂业务,通过集采中选产品为契机,拓展等级医院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流通等销售新模式,同步拓展基层、OTC和第三终端市场,奠定坚实的渠道基础。2022年,公司成立宁波美诺华医药销售有限公司,2023年11 月收购了少数股东股份,同时积极布局批发电商和零售电商业务,助力自营品种、商业品种以及外部代理品种的销售增长。
3.2. 制剂研发加速,步入快速发展期
制剂业务投入加大,研发布局加速。公司持续加大在自研制剂方面的投入,主要在研制剂项目数量由2019年的5个增长至2023年的50个,年复合增长率达77.82%;同时制剂研发投入也持续提高,公司主要在研制剂项目投入由2019年的814.72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78 亿元,主要在研制剂项目平均投入由162.94万元增长至356.17万元。
制剂品种获批加速,在研管线数量丰富。2023年制剂全年累计在研项目超50个,其中21个项目为新立项产品。截至2023年底,14个项目在小试阶段,9个项目在中试阶段,9个项目完成验证生产,6个项目完成BE试验且一次等效,13个项目递交CDE进入审评阶段,9个品规获批生产进入商业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内,公司制剂产品获批上市共计7个。截至2024年6月30日,另有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恩格列净片、维格列汀片等12个制剂产品获批上市。公司累计已有34个制剂产品在国内获批上市。
2024年公司制剂业务有望正式迈入快速发展期。公司聚焦长期慢性疾病和肿瘤治疗领域,围绕技术壁垒、专利壁垒的突破开展仿制药研发管线布局,以缓控释平台、微丸技术平台、增溶技术平台、无菌冻干技术平台、IVIVC评价技术平台等多个技术平台为依托,开发高临床价值、高技术壁垒且具有高市场前景的产品,丰富心血管、糖尿病、消化系统、抗肿瘤和神经系统等领域的产品管线。同时探索布局注射用脂质体、注射用微球等高端复杂制剂开发和平台搭建。销售策略上,公司以集采为主,标外为辅,同时积极开拓基层、零售和电商等新渠道。
4.大客户合作持续深化,提供稳定长期业绩增量
公司CDMO业务由原料药向制剂延伸,持续丰富产品管线,积极拓展国内MAH客户合作,持续推进制剂一体化CDMO战略。
4.1. KRKA:长期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广阔市场
2003年斯洛文尼亚KRKA(科尔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与美诺华在原料药领域的深度合作,形成了共同研发、联合申报、共同抢仿等多样化合作模式,结成战略联盟,确立了在医药中间体、原料药领域长期供销合作关系,同时还建立了在制剂领域的深度合作。
2017年12月,美诺华药业与KRKA合资成立了宁波科尔康美诺华药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5亿元,注册资本2.3亿元,其中KRKA认缴出资额1.38亿元,宁波美诺华出资0.92亿元,是中东欧国家与宁波在投资合作领域最大的项目之一。
2020 年美诺华联合科尔康美诺华共同提交注册审评品种3项,累计实现欧洲制剂定制生产服务产品12项,累计8个战略联合开发制剂产品已递交中国CDE审评;公司自研制剂产品阿哌沙班片完成BE试验、异烟肼片完成一致性评价研究,均顺利递交CDE中心受理,盐酸莫西沙星片等3个研发项目进入BE试验阶段,另有17个在研项目同步推进。公司首个合作品种普瑞巴林胶囊和首个自研产品培哚普利叔丁胺片获得药品批文,并于2021年第四批集采中标。
KRKA 作为全球领先的仿制药企业,储备品种丰富,近年来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增长趋势;2023 年KRKA营业总收入为18.06亿欧元,同比增长5.18%;公司净利润由2019年的2.44亿欧元增至2023年的3.14亿欧元,期间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1%。美诺华作为KRKA 在中国的深度合作伙伴,有望从KRKA的持续成长中获益,未来更多产品可能转移到公司,贡献长期收益。
KRKA 如今在俄罗斯以约1.9%的市场份额,位居俄罗斯国外仿制药供应商前三行列。2023年KRKA在俄罗斯市场实现311亿卢布(yoy+15%),销售量同比增长7%。考虑到海外MNC企业在俄罗斯的业务持续退出,KRKA在俄罗斯市场有望保持较高增长,美诺华有望承接更多来自KRKA的订单。
4.2. 默沙东:默沙东动保产品商业化进行时,二轮产品落地
2017 年上市之后,美诺华在布局原料药CDMO业务的同时,开始加速打造CDMO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2021年4月,基于美诺华的品牌国际认可度和全球运营经验,默沙东与美诺华在宠物药、兽药、动物保健领域签订了十年期CDMO战略合作协议。研发第一期9个项目均已按照时间表开展不同阶段工作,技术转移进展顺利,其中2个产品处于注册文件递交阶段并取得研发创新项目订单,2024年预计还有三个产品继续完成验证生产,商业化即将实现。2023年公司与默沙东在宣城美诺华合作建设的专用车间正在试生产,正按计划开展不同阶段工作,一期项目顺利进行。截至2023年底,默沙东与美诺华就第二期项目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三个重点项目,3个项目的治疗领域为动物的呼吸疾病,真菌感染和消化道疾病,项目研发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启动。另外,已启动下一批新项目的谈判。与默沙东的长期合作将进一步提升美诺华的研发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提高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加快CDMO转型进程。
动保市场稳步扩张。根据农财宝典畜牧版公众号数据,2022年全球动物保健市场(不含中国)规模约375亿美元,2013-2022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5.58%;中国动物保健行业市场规模达673亿元,2013-2022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5.89%。从竞争格局来看,默沙东是全球第二大动保公司,2022年默沙东占全球动保市场份额约10.85%,2023年默沙东动保收入为56.25亿美元(yoy+1.35%),有望持续享受动保市场的成长红利。因此我们预测公司CDMO业务也有较大机会在与默沙东的合作中长期受益,承接更多默沙东的订单。
人用药方面,公司从2023年底开始与默沙东讨论人用药方面的合作,目前公司和默沙东第二批项目中一个产品为人兽共用产品。根据IMS数据,该药物的人用产品2023年全球销售额为逾5亿美元。美诺华团队将全力发挥协同效应,将与默沙东的合作拓展至人药领域。
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供应及价格上涨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风险,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美诺华(603538):大客户合作持续深化,API品种有望迎来利润释放》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3日
报告发布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